(共24张PPT)
邓稼先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相遇故事里主人公众多原型中的一个,是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让我们一起跟随杨振宁先生的笔触,重温他们之间的友谊,一同去感受科研者们伟大的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元勋、奠基”等词语以及文中出现成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及背景资料,体会写作意图;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 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无垠(yín)
词语学习
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很少被人知道。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家每户都知道。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多音字
( )开拓
拓
tuò
( )拓本
( )锋芒毕露
露
( )露脸
tà
lù
lòu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作者简介
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崇高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危急关头,他说的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既表现了他纯朴忠厚的品格,也表现了他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的最好写照。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本文通过对比介绍了邓稼先的性格特点,使他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什么是对比?本文中对比有什么作用?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文革中他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我”是真的“想不清楚”吗?
作者运用了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问句,回答了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即兼而有之,措辞含蓄,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中国男儿”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 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结尾处用“五 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从作者和人物的关系上入手;考虑写作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或成就。
拓展延伸
思维导图
邓稼先
认识邓稼先
学习邓稼先
奉献
拼搏
无私
邓稼先
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