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1.B2.D3.C4.C5.A6.D7.A8.A9.C10.A11.B12.C13.B14.C
15.A16.D
17.(1)北极点0°(4分)
(2)东北方9:006月29日(6分)
(3)6月15日至夏至日,18h等白昼时长线逐渐向北移动;夏至日至秋分日,18h等白昼时长
线逐渐向南移动;秋分日当天,18h等白昼时长线消失。(6分)
18.(1)纬度低,气温高,夏季多雨,利于化学风化: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物理风化。(4分)
(2)该地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山区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出露地表
的花岗岩节理发育,地表水沿节理侵蚀岩体,逐渐发育成沟谷。(6分)
(3)整块花岗岩,上覆较厚砂岩,垂向重压造成花岗岩内部大量相互垂直的正交节理发育;地
下水沿节理侵蚀,在岩层内部切割出许多长方体或立方体的岩块;地壳上升,上覆砂岩被侵
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岩石沿节理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重力崩塌或流水搬运作
用下,在低处堆积,石块持续受风化作用,最终形成球状风化物。(10分)
19.(1)夏季①盛行西风(带)(6分)
(2)名称:副热带高气压带。(2分)影响:炎热干燥。(2分)
(3)风向:西南风。(2分)形成过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75B1·河北省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3日1时26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图1为火箭发射时某半球昼夜
分布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极,点,b,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c点为b点所在经线与
极圈的交,点。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bc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A141.5°E
B.98.5°E
C.94.5°E
D.137.5°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a为南极点
B.b点自转速度小于c点
C.图示晨昏线为昏线
D.此时伦敦日期为8月12日
3.此日之后
A.bc距离将变小
B.bc距离始终小于ac距离
C.bc距离与ab距离的差值将变大
D.ac距离将变小
【高二地理第1页(共6页)】
太行山(3434'-40°43N,110°14'∞114°33′E),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太行山由
多种岩石结枸组成,呈现出不同的地貌景观,太行山大峡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图2为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景规图。据此完成4一5题。
4.图中大峡谷两侧崖壁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片麻岩
5.下列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一地壳运动一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一地壳上升一侵蚀作用
图2
C.沉积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一地壳上升一风化作用
山谷中袂带大量泥沙、块石的“洪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泥石流,是水土流失和山地环境恶
化发展到极其严重阶段的重要标志。由于自身的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条件,怒江地区极易形
成泥石流,该地泥石流具有区域广、密度大、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及危害严重的特点。经综合
分析,怒江地区宜采用肄设“梳齿坝十肋槛槽”的治理措施。肋槛槽结构采用“双侧防护堤十中
间防冲肋槛”的形式,可起防冲护坝的作用。图3为梳齿坝剖面示意图,图4为肋槛槽景观图。
据此完成6一8题。
高程om
1350
22
35
1345
345
1340
130
1371m
战梁
1385
330
132
1325
25
30
35
40
4
x/m
图3
图4
6.与圬工实体拦挡坝相比,梳齿坝的突出优势是
A.施工成本更低
B.可拦截泥石流
C.提高沟床物源的稳定性
D.拦一排相结合
【高二地理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