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已知反应:,则此反应
A.任何条件下都可自发进行 B.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自发进行
C.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D.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2.工业上通常采用铁触媒、在400-500℃和10MPa~30MPa的条件下合成氨,合成氨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10MPa~30MPa的高压能使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增大,增大反应平衡常数
B.采用400-500℃的高温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反应物的转化率和氨气产率
C.使用铁触媒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D.的△S>0
3.和反应生成的羰基硫(COS)用于粮食熏蒸,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B.上述反应中消耗,生成22.4L水蒸气
C.已知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其
D.及时分离出,可加快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4.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Fe2O3(g)和CO(g),模拟炼铁高炉中的反应:,下列情况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中气体变化的密度不再改变
C.Fe2O3的浓度比不再改变 D.CO和CO2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5.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5mol/(L·min)
B.从曲线变化推测,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从曲线变化推测,反应进行至25min时,分离出0.1mol的氨气
D.5min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6.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能量关系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则
C.已知的结构如右下图所示, ,则的数值等于S-S键能
D.若 ,则与生成的反应在低温下自发
7.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amolB
③容器内4种气体A、B、C、D共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8.已知反应①和反应②在T℃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和,该温度下反应③的平衡常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
B.反应②中,增大氢气浓度,平衡正移,增大
C.对于反应③,T℃时,
D.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9.在下列反应中,加入后,则存在于
A.只存在于CO和中 B.存在于CO、、中
C.只存在于CO中 D.存在于CO、、、中
10.时,将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已知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有如下关系:,已知:分别为和的分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点:
C.平衡时,的转化率为,物质的量分数为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间的关系为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向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 mol·L-1 KI溶液5~6滴,加2 mL 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B.32g Cu与足量硫黄加热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 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已知N2(g)和H2(g)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那么1 mol N2(g) 和3 mol H2(g)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NH3(g)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
12.工业上,常用氨气脱硝。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代表
B.逆反应速率:
C.内丁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之差等于0
13.已知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和充分反应,释放能量
B.反应平衡常数
C.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D.反应的(表示键能)
14.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气体各10mol,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3A(g)+B(g) 2C(g)+2D(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体系气体密度不变;②C的体积分数不变;③2v逆(A)=3v正(C),三种现象均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①增加D的质量;②向体系中充入He;③抽出A减小体系压强,三种操作都不能增大逆反应速率
C.对于该反应,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上升
D.某时刻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6mol时,则反应达到其限度
15.催化剂能催化脱除烟气中的,反应为,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步骤Ⅰ可描述为吸附到表面与表面吸附氧反应生成和,同时被还原为;烟气中的和反应生成和
D.该反应中每消耗1,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二、实验题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反应的多样性。对于与的反应,Z同学就有着不同想法。为此,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1)研究溶液与KI溶液反应
实验Ⅰ:向盛有1 mL 1 mol/L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 mL 1 mol/L KI溶液,振荡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 ,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Ⅰ:二者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
(2)探究的氧化性强弱
实验Ⅱ:将打磨光亮的铁丝伸入1 mol/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除去溶液中剩余的,取1~2 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X,振荡,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溶液中存在。试剂X应为 。
结论Ⅱ: 。
已知氧化性大于,则证明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①X同学测得常温下该溶液的pH为5.5,于是对结论Ⅱ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是酸性条件下体现了氧化性。
为了验证其质疑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将打磨光亮的铁丝伸入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取1~2 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X,观察溶液是否呈红色。
②同时,X同学考虑到溶液与KI溶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竞争反应。所以,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探究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此装置,盐桥中可选择 作为电解质。
a.KCl b. c.
在此实验中,可通过 (填实验现象)证明与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X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 、 ,试从速率和平衡两个方面解释溶液与KI溶液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而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原因: 。
17.高铁酸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优良的絮凝功能,在水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存在自催化现象(即分解产物可催化高铁酸盐的分解),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研究使其稳定的方法尤为关键。
已知:

I.制备高铁酸盐
(1)制备的原理是:

Ⅱ.高铁酸盐稳定性的研究
(2)碱性环境下,久置的溶液中除了产生红褐色外,同时还会产生绿色的。此过程的反应为、 。
为研究使稳定的方法,分别做以下4个实验:
序号 X 现象
a 2滴0.01 mol/L KI 紫色迅速褪去
b 2滴蒸馏水 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三支试管内溶液的吸光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c 2滴0.01 mol/L NaF 溶液
d 2滴0.01 mol/L 溶液
资料:吸光度大小与溶液中成正比。

(3)甲同学预测d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应与a试管相似,预测依据是 。
(4)但吸光度结果图显示甲同学预测并不正确。结合化学用语,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解释d试管内的现象与a试管不同的原因是: 。
(5)“—■—”曲线为 (填入“试管c”或“试管d”)的实验结果,理由是 。
(6)综合以上讨论,任意写出一种能稳定的方法 。
三、原理综合题
18.肼(N2H4)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
(1)发射火箭时用肼为燃料,NO2(g)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16 g N2H4(g)在上述反应中放出284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一种以N2H4(g)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溶液作为电解质。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电池工作时电子从 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 电极(填“左侧”或“右侧”)。
③电池工作时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L 空气时,产生N2的质量约为 g。
(3)肼和氧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如下图):

温度较低时主要发生反应a:N2H4(g) + O2(g) = N2(g) + 2H2O(g)
温度较高时主要发生反应b:N2H4(g) + 2O2(g) = 2NO(g) + 2H2O(g)
①反应a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②1000℃,反应b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使容器中增大的是 。
A.恒容条件下,充入N2H4 B.恒压条件下,充入He
C.缩小容器体积 D.使用催化剂
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和完全反应生成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2)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还原NO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与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0 10 20 30 40 50
2 1.7 1.5 1.35 1.25 1.25
0 0.6 1.0 1.3 1.5 1.5
①下列措施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填标号)。
a.使用催化剂b.降低温度c.及时分离水
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消耗
③内,用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④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⑤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 。
(3)一种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通入的电极为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
②写出通入N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ΔH-T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该反应CO2(g)+CH4(g)=2CO(g)+2H2(g)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ΔH>0、△S>0,则高温时,ΔH-TΔS<0,反应可自发进行,C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能提高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和氨气的产率,B正确;
C.铁触媒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S<0,D错误;
故答案选B。
3.C
【详解】A. 该反应中水为气态,要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故A错误;
B. 上述反应中消耗,生成1mol水蒸气,由于缺少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因此无法计算水蒸气的体积,故B错误;
C. 该反应是,已知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故C正确;
D. 及时分离出,反应速率降低,可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但不能加快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B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容器体积始终不变,而气体总质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符合题意;
C.氧化铁固体,其浓度可以看做定值不是变量,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方程式中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二者的正反应速率始终相等,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所用时间是20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75 mol·L-1·min-1,故A错误;
B.反应进行到10 min至20 min时,反应速率加快了,且三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增加倍数相同,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反应进行至25 min时,NH3的物质的量减少,而N2和H2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是分离出0.1 mol的氨气,C正确;
D.在25 min后,NH3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而N2和H2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不变,故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答案:A。
6.D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ΔH=ΔH1+ΔH2+ΔH3+ΔH4+ΔH5,故A错误;
B.K比Na更容易失去电子,因此ΔH3′<ΔH3,故B错误;
C.已知S8的结构如图2所示, ,则ΔH2′的数值等于S-S键能的2倍,故C错误;
D.已知:①4Na(s)+O2(g)═2Na2O(s) ΔH,②4Na(s)+2O2(g)═2Na2O2(s) ΔH′,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反应2Na2O(s)+O2(g)═2Na2O2(s)ΔH1=ΔH′-ΔH<0,ΔS<0,低温时ΔG=ΔH1-TΔS<0,因此与生成的反应在低温下自发,故D正确;
答案准D。
7.B
【详解】①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不断发生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amolB,虽然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但A、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未达平衡状态;
③容器内4种气体A、B、C、D共存,可能是反应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④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当密度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⑤反应进行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断发生改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①⑤⑥达平衡状态,故选B。
8.D
【详解】A.反应①中氧化铜和铜为固体,不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反应②中,增大氢气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不变,故B错误;
C.按盖斯定律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结合对于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③,T℃时,,故C错误;
D.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K值变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是可逆反应,加入后,反应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存在于CO、、中,故选B。
10.C
【详解】A.四氧化二氮的正反应速率和二氧化氮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点二氧化氮浓度没有达到最大值,是平衡的形成过程,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平衡时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分别为0.12mol、0.04mol,则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100%=60%,物质的量分数为×100%=25%,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得:,整理可得==K,则,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加入碘化钾的量少,无法将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加入KSCN溶液一定会变红色,无法证明此反应可逆,A错误;
B.铜与足量硫黄共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则32g铜为0.5mol,与足量硫黄加热后反应生成硫化亚铜,转移的电子数为0.5mol×1×NA/mol=0.5NA,B错误;
C.每个CO2和S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 标准状况下11.2L的CO2和S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C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1 mol N2(g) 和3 mol H2(g)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NH3(g)时,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甲和乙是生成物,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甲为,乙为,A项正确;
B.反应到达平衡之前,逆反应速率由小到大,B项正确;
C.,C项错误;
D.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项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A.为可逆反应,和不能完全反应,故释放的热量少于,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比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故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故C错误;
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故D错误。
答案选B。
14.D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质量减小的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则体系气体密度不变、2v逆(A)=3v正(C)均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均已达到平衡,假设一段时间后B反应了x,则有:
C的体积分数为,则C的体积分数不变,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
B.固体的浓度为定值,则增加固体D的质量、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氦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抽出气体A减小体系压强,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所以三种操作都不能增大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上升,故C正确;
D.某时刻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6mol时,不能作为反应达到限度的条件,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其限度,故D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故该反应ΔS>0,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即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错误;
C.如图所示,步骤Ⅰ可描述为NH3吸附到MnO2表面与表面吸附氧反应生成—NH2和H2O,同时MnO2被还原为Mn2O3;烟气中的NO和—NH2反应生成N2和H2O,C正确;
D.该反应中,NO、O2作氧化剂,NH3作还原剂,每消耗1mol O2,就有4mol NH3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12×6.02×1023,D错误;
故选C。
16.(1)淀粉溶液
(2) KSCN溶液 银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和铁反应生成铁离子
(3) NaNO3 b 电极b上析出金属银,电极a附近溶液变紫红色
(4)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大,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反应速率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大
【详解】(1)向盛有1mL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1mol/LKI溶液,振荡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则二者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2)将打磨光亮的铁丝伸入1mol/L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除去溶液中剩余的Ag+,取1~2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KSCN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溶液中存在Fe3+,则试剂X应为KSCN溶液,得到结论Ⅱ:银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和铁反应生成铁离子,故答案为KSCN溶液;银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和铁反应生成铁离子。
(3)①为验证是否为银离子氧化铁生成铁离子的主要原因,将打磨光亮的铁丝伸入Na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取1~2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X,观察溶液若不呈红色,这样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就可以进行比较得到结论Ⅱ正确,故答案为NaNO3;
②X同学考虑到AgN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竞争反应,设计了实验来探究Ag+与I 的氧化还原反应,盐桥中可选择KNO3溶液,氯化钾中氯离子会结合银离子生成沉淀,硫酸钾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也会结合银离子形成沉淀,会干扰实验,在此实验中,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2I 2e =I2,电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Ag++e =Ag,可通过电极b上析出金属银,电极a附近溶液变紫红色现象,证明Ag+与I 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b;电极b上析出金属银,电极a附近溶液变紫红色。
(4)从所给的数据可知,两种溶液混合时,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且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反应速率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大,Ag+与I 生成沉淀反应的反应速率远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类型,实验设计的评价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即I 可能被氧化的情况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17.(1)
(2)
(3)碘离子与草酸根离子都有还原性
(4)在碱性条件下,草酸根将高铁酸根还原为三价铁之后,,为可逆反应,无法进行完全,故反应现象不同。
(5) d ; ,所以草酸根与铁离子反应程度更大,速率更快,吸光度变化更快;
(6)在高铁酸根溶液中,加入适量NaF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详解】(1)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3价上升到+6价,化合价总升高3价,ClO-→Cl-,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化合价总共降低2价,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3+的系数为2,ClO-的系数为3,由铁元素守恒可知系数为2,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系数为3,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H-的系数为10,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产物为水,且系数为5,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2)碱性环境下,久置的溶液中除了产生红褐色外,生成的氢氧化铁会催化高铁酸根分解产生绿色的,发生反应为:;
(3)碘离子与草酸根离子都有还原性,可将高铁酸根还原,故现象相似;
(4)在碱性条件下,草酸根将高铁酸根还原为三价铁之后:,为可逆反应,无法进行完全,故反应现象不同;
(5)已知: , ,所以草酸根与铁离子反应程度更大,速率更快,吸光度变化更快;
(6)酸性条件下高铁酸根不稳定,在有F-存在时,高铁酸根的自催化分解速率明显降低,故保存高铁酸根溶液时,加入适量NaF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18.(1)ΔH =-1136 kJ/mol
(2) 左侧 右侧 0.56
(3) AB
【详解】(1)16 g N2H4(g)的物质的量为0.5mol,放出284 kJ的热量,则2mol N2H4(g)放出284kJ×4=113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ΔH =-1136 kJ/mol;
(2)①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②由题中图示可知,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左侧流向右侧
③N2H4与O2反应的方程式为N2H4+O2=N2+2H2O,标准状况下2.24 L 空气为0.1mol,空气中O2占20%,所以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0.02mol,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质量为0.02mol×28g/mol=0.56g;
(3)①由方程式可知,反应a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②温度较高时主要发生反应b:N2H4(g) + 2O2(g) = 2NO(g) + 2H2O(g),1000℃,反应b达到平衡时;
A.恒容条件下,充入N2H4,反应b正向移动,导致增大,正确;
B.反应b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恒压条件下,充入He,相当于增大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增大,正确;
C.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减小,错误;
D.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不变,错误;
故选AB。
19.(1) 吸收 180
(2) a d 0.03 0.325 25%
(3) 正
【详解】(1)由示意图可知,和完全反应断键共吸收能量,生成成键共放出能量,故反应吸收能量;
(2)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b项错误;及时分离水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减慢反应速率,c项错误;故选c;
②该反应生成和浓度之比为2:1,是定值,当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恒定,反容器的体积恒定,故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定值,密度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故恒容条件下,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定值,压强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该反应生成的同时会生成,故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消耗说明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正确;故选d;
③内,的物质的量增加,;
④根据方程式可推知,时,的物质的量为,则的物质的量为,浓度为;
⑤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根据三段式计算可得平衡时,、。
(3)①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通入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
②通入NO后失电子转化为硝酸,故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