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28:42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
B.水电离出的的溶液:
C.的溶液:
D.常温下的溶液中:
2.水合肼(N2H4·H2O)有弱碱性和强还原性,因其产物无污染,故广泛用于金属的回收。 某小组利用N2H4·H2O 处理碱性含铜废液{主要成分为[Cu(NH3)4]Cl2、NH4Cl、氨水}回收铜。已知在相同时间和温度下,溶液 pH 的变化对铜回收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OH-十N2H4·H2O+4[Cu(NH3)4]2+=2NO↑+4Cu ↓ +16NH3↑十7H2O
B.pH>10 时,随着 pH 值的增大铜回收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溶液碱性增强,铜废液中生成了 Cu(OH)2沉淀
C.pH=10 时,若制得 2 mol Cu 单质,理论上消耗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D.检验回收 Cu 后废液中 Cl-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样品, 滴加AgNO3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的溶液中:Fe3+、NO、SO、Na+
B.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
C.加入铝片能生成H2的溶液:Na+、Ba2+、Br-、Cl-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O、Fe2+、SO、Cl-
4.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N、M分别为和
B.该流程中只有“食盐水”可以循环使用
C.加入氯化钠粉末的作用是由于同离子效应,让单独结晶出来
D.为使沉淀充分析出需采用的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有关类比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推测F2也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
B.CO2气体通入足量Ca(ClO)2溶液生成CaCO3和HClO,推测CO2气体通入足量NaClO溶液生成Na2CO3和HClO
C.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推测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也可溶于水生成硅酸
D.S与Fe反应生成FeS,推测S与Cu反应生成Cu2S
6.某温度下,向c(H+)=1×10-6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中c(OH-)=1×10-3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OH-的浓度为1×10-11mol·L-1
C.加入NaOH固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H+)增大
7.T℃时,向浓度均为1mol·L-1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HA的电离常数:Ka=;pKa=-lgKa。
A.酸性:HA>HB
B.将pH相同的HA和HB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HB稀溶液的pH更大
C.T℃时,弱酸HB的pKa≈5
D.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1,c(H+)=0.01mol·L-1
8.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
①0.1 mol/L的NaHSO4溶液
②0.01 mol/L的NaOH溶液
③pH=4的NH4Cl溶液
④pH=10的Na2CO3溶液
A.1∶10∶100∶1000 B.1∶10∶104∶1010
C.1∶10∶1010∶104 D.1∶10∶109∶109
9.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Na+、CO、NO
B. =1×10-12 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NO
C.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S2-、Br-
D.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Na+、Mg2+、Cl-、SO
10.下列关于电解质分类的组合中,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NaCl H2SO4 HClO HNO3
弱电解质 HF BaSO4 CaCO3 CH3COOH
非电解质 Cl2 NH3 C2H5OH SO2
A.A B.B C.C D.D
11.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某中性溶液中:Na+,Fe3+、SO、NO
B.与A1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K+、NO、SO
C.加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H、Ba2+、Cl-、NO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NH、Na+、AlO、CO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质子数和周期序数相等,Y、Z组成的某种化合物颜色为红棕色,M和X在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Z>Y>X
B.X、Y既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均是弱电解质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1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c
B.由图像可知,醋酸的导电能力与CH3COOH的电离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大
D.a,b,c三点溶液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
1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的溶液中: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Cl-
B.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 L﹣1的溶液中:K+、Na+、Cl-、
C.0.1 mol·L-1FeCl3溶液:K+、、I-、SCN-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Fe2+、
二、实验题
16.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如下实验装置利用和制备并进行性质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方框内合适的装置为 (填标号)。
A. B. C. D. E.
(2)滴加硫酸开始反应,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装置 装置中的试剂 实验预期现象 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I 和 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II 溶液 有黑色沉淀产生 ①
III 双氧水 ② ③
IV ④ 气体被吸收 ⑤
(3)上述装置的明显不合理地方是 。
(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得到溶液的与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c、d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17.按如图Ⅰ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
(1)若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2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种溶液(A)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Ⅱ所示。
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至少写出一种),并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烧杯中盛放的是浓氨水,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相同浓度的浓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Ⅲ所示,则实验中观察的灯泡变化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由(1)和(2)两个实验对比可知,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填“强”或“弱”)于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三、原理综合题
18.SO2和H2S是大气污染物,这两种气体的转化研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Ⅰ.水煤气还原法
已知:①2H2(g)+SO2(g)=S(1)+2H2O(g) ΔH1=+45.4kJ·mol-1
②2CO(g)+SO2(g)=S(1)+2CO2(g) ΔH2=-37.0kJ·mol-1
(1)写出CO(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体系中进行,则其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CO2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CO2(g)与H2(g)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2)在温度为T℃下,将1.4molH2和1molSO2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①2H2(g)+SO2(g)=S(1)+2H2O(g),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总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SO2的平衡转化率α(SO2)= 。
(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②2CO(g)+SO2(g)=S(1)+2CO2(g),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T1、T2、T3由小到大的关系顺序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Ⅱ.碱液吸收法
(4)用K2CO3溶液吸收H2S,其原理为CO+H2S=HS-+HC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已知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H2S的Ka1=5.6×10-8,Ka2=1.2×10-15)
四、工业流程题
19.磷酸二氢锂作为锂电池正极新型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还能用于有机反应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制备,设计如下流程:
已知:在20℃时溶解度为126g,且随温度变化不大,难溶于醇。:,;:,,。
请回答:
(1)第②步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
(2)第③步中煮沸的目的是 。
(3)第④步调pH适合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请给出方法l的操作顺序(从下列选项选择合适操作并按序排列):
活性炭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a.趁热过滤 b.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 c.冷却 d.减压过滤
e.蒸发至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停止加热 f.乙醇洗涤 g.冷水洗涤
(5)方法2包括醇盐析、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根据以下图表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由图1可知,丙三醇的加入会使磷酸二氢锂的产率下降,加入量越多,产率越低,原因是丙三醇粘度很大,严重影响产物的过滤
B.由图2至图4可知,最佳控制条件是乙醇与磷酸质量比为2∶3,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20min
C.图5可知,方法1(a曲线)蒸发浓缩结晶时易得到大颗粒晶体,原因是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的晶核较少,晶体长大过程缓慢
D.图5可知,方法2(b曲线)乙醇盐析方法得到的晶体可用滤纸过滤
(6)若按的比例,将98.0%的高纯碳酸锂50.0g加入到磷酸溶液中,应用方法2得到104.0g ,则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 L-1的溶液中c(H+)=1×10-13mol L-1或c(H+)=1×10-1mol L-1,呈酸性或碱性,Mg2+、Cu2+都与OH-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的溶液中c(H+)<c(OH-),呈碱性,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常温下pH=1的溶液呈酸性,CH3COO-、H+之间反应生成醋酸,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 产物应是无污染的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OH-+N2H4 H2O+2[Cu(NH3)4]2+=N2↑+2Cu↓+8NH3↑+5H2O,故A错误;
B. pH>10 时,随着 pH 值的增大铜回收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溶液碱性增强,溶液中NH转化为NH3,有利于生成[Cu(NH3)4]2+溶液中Cu2+减少,所以Cu的回收率降低,故B错误;
C. 根据方程式4OH-+N2H4 H2O+2[Cu(NH3)4]2+=N2↑+2Cu↓+8NH3↑+5H2O,pH=10 时,若制得 2 mol Cu 单质,理论上消耗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故C正确;
D. 检验回收 Cu 后废液中 Cl-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样品,加硝酸酸化至溶液呈酸性, 再滴加AgNO3 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pH=7的溶液中铁离子会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铝片能生成H2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Na+、Ba2+、Br-、Cl-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符合题意;
D.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会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出来,氯化铵留在溶液中,过滤后对碳酸氢钠再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向母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会使氯化铵析出,母液可以循环使用。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气体N、M分别为和,A错误;
B.碳酸氢钠再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B错误;
C.向母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会使氯化铵析出,C正确;
D.由溶解度图可知,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铵固体要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F2与海水中的水反应生成HF和O2,A项错误;
B.电离平衡常数:Ka1(H2CO3) >K(HClO) >Ka2(H2CO3),CO2与足量NaClO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B项错误;
C.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C项错误;
D.S的氧化性较弱,与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S与Fe反应生成FeS,S与Cu反应生成Cu2S,D项正确;
答案选D。
6.B
【分析】某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ol/L,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12。
【详解】A.某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ol/L>25℃下蒸馏水中c(H+)=1×10-7mol/L,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则该温度高于25℃,A项正确;
B.NaOH溶液中c(OH-)=1×10-3mol/L,该溶液中c(H+)=mol/L=1×10-9mol/L,碱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OH-与水电离出的H+相等,则由水电离出来的OH-的浓度为1×10-9mol/L,B项错误;
C.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NaOH固体溶于水电离出OH-,OH-的浓度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即抑制水的电离,C项正确;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c(OH-)减小,温度不变Kw不变,则c(H+)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B。
7.B
【详解】A.根据溶液pH 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图,得到HA酸中,2pH=4,即pH=2,lgc=-1,即c=0.1mol/L时c(H+)=0.01mol/L,对HB酸,c=0.1mol/L时,pH大于2,所以酸性:HA>HB,故A正确;
B.根据A项得知酸性:HA>HB,将pH相同的HA和HB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HB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更明显,故稀释后HB的氢离子浓度更大,pH更小,故B错误;
C.T℃时,弱酸HB 的pKa=-lgKa,Ka≈,由图中数据可知,,,故pKa≈5,故C正确;
D.a点2pH=4,即pH=2,lgc=-1,即c=0.1mol/L时c(H+)=0.01mol/L,所以对应的溶液中:c (HA)=0.1mol/L,c (H+)=0.01mol/L,故D正确。
答案选B。
8.D
【详解】①0.1 mol/L的NaH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ol/L,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
②0.01 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 mol/L,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
③pH=4的NH4Cl溶液,氢离子完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10-4 mol/L;
④pH=10的Na2CO3溶液,氢氧根离子完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1∶10∶109∶109;
故选:D。
9.A
【详解】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该组离子均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 =1×10-12 mol·L-1的溶液是强碱性溶液,Cu2+、Al3+与氢氧根离子都能反应,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存在氧化性比I2强的粒子,则S2-不能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而在强碱性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少部分盐和水;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主要包括非金属氧化物、一些氢化物和有机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A.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钡属于盐,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次氯酸属于弱酸,是弱电解质,碳酸钙属于盐,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Fe3+在中性溶液中完全水解,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Fe3+,故不选A;
B.与A1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呈强酸性或碱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被铝还原为NO,不能放出氢气,酸性条件下不含NO,故不选B;
C.加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H、Ba2+、Cl-、NO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呈酸性或碱性,碱性条件下NH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AlO、CO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D;
选C。
12.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质子数和周期序数相等,则X为H;Y、Z组成的某种化合物颜色为红棕色,该化合物为NO2,则Y为N,Z为O;M和X在同一主族,则M为Na;由此可知X、Y、Z、M分别为H、N、O、Na。
【详解】A.原子半径:Na>N>O>H,A错误;
B.是共价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
C.是非电解质,C错误;
D.非金属性,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加水体积越大,越利于CH3COOH电离,故电离程度:c>b>a,A错误;
B.由图像可知,醋酸的导电能力b点最大,电离程度c点最大,故醋酸的导电能力与CH3COOH的电离程度没有必然联系,B正确;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a点溶液,结合图像可知导电能力增强,则c(H+)增大,pH偏小,C错误;
D.a、b、c三点n(CH3COOH)相同,用NaOH溶液中和时消耗n(NaOH)相同,故消耗V(NaOH):a=b=c,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的溶液中存在大量和都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
B.离子组内离子间不反应且和也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
C.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不能大量共存,C项符合题意;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溶液,则不能存在,若为碱性溶液,则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共存,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A.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溶液,也可能为非氧化性酸溶液,碱性条件下Mg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否则不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 mol L一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K+、Na+、Cl-、均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Fe3+与SCN-要发生络合反应,Fe3+与I-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Fe2+呈浅绿色,不符合无色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6.(1)D
(2) 有黄色浑浊出现 溶液
(3)装置IV没有连接大气
(4)c
【分析】装置Ⅰ制备硫化氢气体,装置Ⅱ中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装置Ⅲ检验硫化氢的还原性,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利用H2SO4和FeS制备H2S应该选用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且不需要加热,故选D。
(2)①CuSO4溶液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答案为:Cu2++H2S=CuS↓+2H+;
②双氧水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故现象为有黄色浑浊出现,故答案为:有黄色浑浊出现;
③双氧水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的反应式为H2O2+H2S=S↓+2H2O,故答案为:H2O2+H2S=S↓+2H2O;
④硫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尾气吸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⑤硫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OH-+H2S=S2-+2H2O,故答案为:2OH-+H2S=S2-+2H2O。
(3)上述装置的明显不合理地方是装置Ⅳ没有连接排气管。
(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当H2S与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S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17.(1) H2SO4[MgSO4或CuSO4或(NH4)2SO4等] 2H++SO+Ba2++2OH-=BaSO4↓+2H2O
(2) 由暗变亮再变暗 NH3·H2O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随着醋酸加入,生成了强电解质CH3COONH4,CH3COONH4完全电离使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但随着醋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
(3)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强
【详解】(1)从图Ⅱ分析,随着A溶液的加入,溶液导电能力迅速降低,说明A必定能与Ba(OH)2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得极小,故不仅与Ba2+反应转化为沉淀,还要与OH-反应生成水或其他弱电解质,当反应完全后,过量A的加入,溶液导电能力又显著上升,说明A应为强电解质,故A可能是H2SO4或MgSO4或CuSO4或(NH4)2SO4等。
(2)开始时溶液中NH3·H2O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随着醋酸加入生成了强电解质CH3COONH4,CH3COONH4完全电离使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但随着醋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所以灯泡是由暗变亮再变暗。
(3)由(1)和(2)两个实验对比可知,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在相同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18.(1) CO(g)+H2O(g)CO2(g)+H2(g) △H=-41.2kJ/mol A
(2)60%
(3) T1
(4)1.0×103
【详解】(1)已知:
①2H2(g)+SO2(g)=S(1)+2H2O(g) ΔH1=+45.4kJ·mol-1
②2CO(g)+SO2(g)=S(1)+2CO2(g) ΔH2=-37.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②-①得:CO(g)+H2O(g)CO2(g)+H2(g) △H=-41.2kJ/mol:
A.生成n mol CO,相当于消耗n mol CO2,即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说明反应达平衡,A符合题意;
B.由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且总物质的量也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一样多),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恒温恒容,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一直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由于CO2、H2同为生成物且1:1生成,故两者体积比一直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结合反应2H2(g)+SO2(g)=S(1)+2H2O(g)可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1的反应,则反应二氧化硫1.4mol+1mol-1.8mol=0.6mol,SO2的平衡转化率α(SO2)= ;
(3)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压强增大,CO的体积分数减小,但T1、T2、T3对应的CO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说明该反应逆向进行,又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1
(4)CO+H2S=HS-+HC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9.(1)加入不再有气泡产生
(2)使与反应完全;将溶于反应液中的气体充分驱离(任意写出一条)
(3)
(4)deaf
(5)D
(6)75.5%
【详解】(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3PO4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完全反应的现象为加入不再有气泡产生;
(2)第③步中煮沸的目的为使与反应完全、将溶于反应液中的气体充分驱离;
(3)为了避免引入新的杂质,第④步调pH适合的物质为;
(4)根据在20℃时溶解度为126g,且随温度变化不大,难溶于醇,可得方法1的操作顺序:活性炭脱水→减压过滤→蒸发至溶液出现大量晶体,停止加热→趁热过滤→乙醇洗涤→干燥,故选deaf;
(5)A.由于丙三醇粘度很大,加入量越多,产率越低,严重影响产物的过滤,使磷酸二氢锂的产率下降,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最佳控制条件是乙醇与磷酸质量比为2∶3,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20min,故B说法正确;
C.图5可知,方法1(a曲线)蒸发浓缩结晶时易得到大颗粒晶体,原因是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的晶核较少,晶体长大过程缓慢,故C正确;
D.图5可知,方法2(b曲线)乙醇盐析方法得到的晶体的粒度(即直径)在100nm左右,用滤纸过滤,晶体损失较大,故D错误;
答案选D;
(6)说明过量,按的量进行计算,,列三段式:设质量为x g,,解得,产率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