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2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
B.水电离出的的溶液:
C.的溶液:
D.常温下的溶液中:
2.水合肼(N2H4·H2O)有弱碱性和强还原性,因其产物无污染,故广泛用于金属的回收。 某小组利用N2H4·H2O 处理碱性含铜废液{主要成分为[Cu(NH3)4]Cl2、NH4Cl、氨水}回收铜。已知在相同时间和温度下,溶液 pH 的变化对铜回收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OH-十N2H4·H2O+4[Cu(NH3)4]2+=2NO↑+4Cu ↓ +16NH3↑十7H2O
B.pH>10 时,随着 pH 值的增大铜回收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溶液碱性增强,铜废液中生成了 Cu(OH)2沉淀
C.pH=10 时,若制得 2 mol Cu 单质,理论上消耗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D.检验回收 Cu 后废液中 Cl-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样品, 滴加AgNO3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的溶液中:Fe3+、NO、SO、Na+
B.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
C.加入铝片能生成H2的溶液:Na+、Ba2+、Br-、Cl-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O、Fe2+、SO、Cl-
4.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N、M分别为和
B.该流程中只有“食盐水”可以循环使用
C.加入氯化钠粉末的作用是由于同离子效应,让单独结晶出来
D.为使沉淀充分析出需采用的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有关类比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推测F2也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
B.CO2气体通入足量Ca(ClO)2溶液生成CaCO3和HClO,推测CO2气体通入足量NaClO溶液生成Na2CO3和HClO
C.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推测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也可溶于水生成硅酸
D.S与Fe反应生成FeS,推测S与Cu反应生成Cu2S
6.某温度下,向c(H+)=1×10-6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中c(OH-)=1×10-3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OH-的浓度为1×10-11mol·L-1
C.加入NaOH固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H+)增大
7.T℃时,向浓度均为1mol·L-1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HA的电离常数:Ka=;pKa=-lgKa。
A.酸性:HA>HB
B.将pH相同的HA和HB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HB稀溶液的pH更大
C.T℃时,弱酸HB的pKa≈5
D.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1,c(H+)=0.01mol·L-1
8.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
①0.1 mol/L的NaHSO4溶液 
②0.01 mol/L的NaOH溶液 
③pH=4的NH4Cl溶液 
④pH=10的Na2CO3溶液
A.1∶10∶100∶1000 B.1∶10∶104∶1010
C.1∶10∶1010∶104 D.1∶10∶109∶109
9.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Na+、CO、NO
B. =1×10-12 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NO
C.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S2-、Br-
D.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Na+、Mg2+、Cl-、SO
10.下列关于电解质分类的组合中,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NaCl H2SO4 HClO HNO3
弱电解质 HF BaSO4 CaCO3 CH3COOH
非电解质 Cl2 NH3 C2H5OH SO2
A.A B.B C.C D.D
11.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某中性溶液中:Na+,Fe3+、SO、NO
B.与A1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K+、NO、SO
C.加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H、Ba2+、Cl-、NO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NH、Na+、AlO、CO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质子数和周期序数相等,Y、Z组成的某种化合物颜色为红棕色,M和X在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Z>Y>X
B.X、Y既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均是弱电解质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1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cB.由图像可知,醋酸的导电能力与CH3COOH的电离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大
D.a,b,c三点溶液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1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的溶液中: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Cl-
B.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 L﹣1的溶液中:K+、Na+、Cl-、
C.0.1 mol·L-1FeCl3溶液:K+、、I-、SCN-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Fe2+、
二、实验题
16.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如下实验装置利用和制备并进行性质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方框内合适的装置为 (填标号)。
A.  B.   C.   D.   E.
(2)滴加硫酸开始反应,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装置 装置中的试剂 实验预期现象 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I 和 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II 溶液 有黑色沉淀产生 ①
III 双氧水 ② ③
IV ④ 气体被吸收 ⑤
(3)上述装置的明显不合理地方是 。
(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得到溶液的与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c、d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17.按如图Ⅰ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

(1)若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2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种溶液(A)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Ⅱ所示。

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至少写出一种),并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烧杯中盛放的是浓氨水,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相同浓度的浓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Ⅲ所示,则实验中观察的灯泡变化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由(1)和(2)两个实验对比可知,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填“强”或“弱”)于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三、原理综合题
18.SO2和H2S是大气污染物,这两种气体的转化研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Ⅰ.水煤气还原法
已知:①2H2(g)+SO2(g)=S(1)+2H2O(g) ΔH1=+45.4kJ·mol-1
②2CO(g)+SO2(g)=S(1)+2CO2(g) ΔH2=-37.0kJ·mol-1
(1)写出CO(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体系中进行,则其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CO2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CO2(g)与H2(g)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2)在温度为T℃下,将1.4molH2和1molSO2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①2H2(g)+SO2(g)=S(1)+2H2O(g),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总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SO2的平衡转化率α(SO2)= 。

(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②2CO(g)+SO2(g)=S(1)+2CO2(g),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T1、T2、T3由小到大的关系顺序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Ⅱ.碱液吸收法
(4)用K2CO3溶液吸收H2S,其原理为CO+H2S=HS-+HC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已知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H2S的Ka1=5.6×10-8,Ka2=1.2×10-15)
四、工业流程题
19.磷酸二氢锂作为锂电池正极新型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还能用于有机反应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制备,设计如下流程:

已知:在20℃时溶解度为126g,且随温度变化不大,难溶于醇。:,;:,,。
请回答:
(1)第②步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
(2)第③步中煮沸的目的是 。
(3)第④步调pH适合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请给出方法l的操作顺序(从下列选项选择合适操作并按序排列):
活性炭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a.趁热过滤 b.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 c.冷却 d.减压过滤
e.蒸发至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停止加热 f.乙醇洗涤 g.冷水洗涤
(5)方法2包括醇盐析、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根据以下图表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由图1可知,丙三醇的加入会使磷酸二氢锂的产率下降,加入量越多,产率越低,原因是丙三醇粘度很大,严重影响产物的过滤
B.由图2至图4可知,最佳控制条件是乙醇与磷酸质量比为2∶3,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20min
C.图5可知,方法1(a曲线)蒸发浓缩结晶时易得到大颗粒晶体,原因是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的晶核较少,晶体长大过程缓慢
D.图5可知,方法2(b曲线)乙醇盐析方法得到的晶体可用滤纸过滤
(6)若按的比例,将98.0%的高纯碳酸锂50.0g加入到磷酸溶液中,应用方法2得到104.0g ,则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 L-1的溶液中c(H+)=1×10-13mol L-1或c(H+)=1×10-1mol L-1,呈酸性或碱性,Mg2+、Cu2+都与OH-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的溶液中c(H+)<c(OH-),呈碱性,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常温下pH=1的溶液呈酸性,CH3COO-、H+之间反应生成醋酸,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 产物应是无污染的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OH-+N2H4 H2O+2[Cu(NH3)4]2+=N2↑+2Cu↓+8NH3↑+5H2O,故A错误;
B. pH>10 时,随着 pH 值的增大铜回收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溶液碱性增强,溶液中NH转化为NH3,有利于生成[Cu(NH3)4]2+溶液中Cu2+减少,所以Cu的回收率降低,故B错误;
C. 根据方程式4OH-+N2H4 H2O+2[Cu(NH3)4]2+=N2↑+2Cu↓+8NH3↑+5H2O,pH=10 时,若制得 2 mol Cu 单质,理论上消耗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故C正确;
D. 检验回收 Cu 后废液中 Cl-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样品,加硝酸酸化至溶液呈酸性, 再滴加AgNO3 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pH=7的溶液中铁离子会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铝片能生成H2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Na+、Ba2+、Br-、Cl-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符合题意;
D.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会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出来,氯化铵留在溶液中,过滤后对碳酸氢钠再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向母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会使氯化铵析出,母液可以循环使用。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气体N、M分别为和,A错误;
B.碳酸氢钠再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B错误;
C.向母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会使氯化铵析出,C正确;
D.由溶解度图可知,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铵固体要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F2与海水中的水反应生成HF和O2,A项错误;
B.电离平衡常数:Ka1(H2CO3) >K(HClO) >Ka2(H2CO3),CO2与足量NaClO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B项错误;
C.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C项错误;
D.S的氧化性较弱,与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S与Fe反应生成FeS,S与Cu反应生成Cu2S,D项正确;
答案选D。
6.B
【分析】某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ol/L,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12。
【详解】A.某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ol/L>25℃下蒸馏水中c(H+)=1×10-7mol/L,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则该温度高于25℃,A项正确;
B.NaOH溶液中c(OH-)=1×10-3mol/L,该溶液中c(H+)=mol/L=1×10-9mol/L,碱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OH-与水电离出的H+相等,则由水电离出来的OH-的浓度为1×10-9mol/L,B项错误;
C.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NaOH固体溶于水电离出OH-,OH-的浓度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即抑制水的电离,C项正确;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c(OH-)减小,温度不变Kw不变,则c(H+)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B。
7.B
【详解】A.根据溶液pH 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图,得到HA酸中,2pH=4,即pH=2,lgc=-1,即c=0.1mol/L时c(H+)=0.01mol/L,对HB酸,c=0.1mol/L时,pH大于2,所以酸性:HA>HB,故A正确;
B.根据A项得知酸性:HA>HB,将pH相同的HA和HB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HB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更明显,故稀释后HB的氢离子浓度更大,pH更小,故B错误;
C.T℃时,弱酸HB 的pKa=-lgKa,Ka≈,由图中数据可知,,,故pKa≈5,故C正确;
D.a点2pH=4,即pH=2,lgc=-1,即c=0.1mol/L时c(H+)=0.01mol/L,所以对应的溶液中:c (HA)=0.1mol/L,c (H+)=0.01mol/L,故D正确。
答案选B。
8.D
【详解】①0.1 mol/L的NaH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ol/L,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
②0.01 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 mol/L,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
③pH=4的NH4Cl溶液,氢离子完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10-4 mol/L;
④pH=10的Na2CO3溶液,氢氧根离子完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1∶10∶109∶109;
故选:D。
9.A
【详解】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该组离子均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 =1×10-12 mol·L-1的溶液是强碱性溶液,Cu2+、Al3+与氢氧根离子都能反应,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存在氧化性比I2强的粒子,则S2-不能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而在强碱性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少部分盐和水;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主要包括非金属氧化物、一些氢化物和有机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A.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钡属于盐,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次氯酸属于弱酸,是弱电解质,碳酸钙属于盐,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Fe3+在中性溶液中完全水解,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Fe3+,故不选A;
B.与A1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呈强酸性或碱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被铝还原为NO,不能放出氢气,酸性条件下不含NO,故不选B;
C.加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H、Ba2+、Cl-、NO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呈酸性或碱性,碱性条件下NH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AlO、CO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D;
选C。
12.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质子数和周期序数相等,则X为H;Y、Z组成的某种化合物颜色为红棕色,该化合物为NO2,则Y为N,Z为O;M和X在同一主族,则M为Na;由此可知X、Y、Z、M分别为H、N、O、Na。
【详解】A.原子半径:Na>N>O>H,A错误;
B.是共价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
C.是非电解质,C错误;
D.非金属性,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加水体积越大,越利于CH3COOH电离,故电离程度:c>b>a,A错误;
B.由图像可知,醋酸的导电能力b点最大,电离程度c点最大,故醋酸的导电能力与CH3COOH的电离程度没有必然联系,B正确;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a点溶液,结合图像可知导电能力增强,则c(H+)增大,pH偏小,C错误;
D.a、b、c三点n(CH3COOH)相同,用NaOH溶液中和时消耗n(NaOH)相同,故消耗V(NaOH):a=b=c,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的溶液中存在大量和都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
B.离子组内离子间不反应且和也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
C.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不能大量共存,C项符合题意;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溶液,则不能存在,若为碱性溶液,则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共存,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A.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溶液,也可能为非氧化性酸溶液,碱性条件下Mg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否则不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 mol L一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K+、Na+、Cl-、均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Fe3+与SCN-要发生络合反应,Fe3+与I-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Fe2+呈浅绿色,不符合无色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6.(1)D
(2) 有黄色浑浊出现 溶液
(3)装置IV没有连接大气
(4)c
【分析】装置Ⅰ制备硫化氢气体,装置Ⅱ中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装置Ⅲ检验硫化氢的还原性,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利用H2SO4和FeS制备H2S应该选用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且不需要加热,故选D。
(2)①CuSO4溶液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答案为:Cu2++H2S=CuS↓+2H+;
②双氧水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故现象为有黄色浑浊出现,故答案为:有黄色浑浊出现;
③双氧水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的反应式为H2O2+H2S=S↓+2H2O,故答案为:H2O2+H2S=S↓+2H2O;
④硫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尾气吸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⑤硫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OH-+H2S=S2-+2H2O,故答案为:2OH-+H2S=S2-+2H2O。
(3)上述装置的明显不合理地方是装置Ⅳ没有连接排气管。
(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当H2S与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S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17.(1) H2SO4[MgSO4或CuSO4或(NH4)2SO4等] 2H++SO+Ba2++2OH-=BaSO4↓+2H2O
(2) 由暗变亮再变暗 NH3·H2O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随着醋酸加入,生成了强电解质CH3COONH4,CH3COONH4完全电离使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但随着醋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
(3)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强
【详解】(1)从图Ⅱ分析,随着A溶液的加入,溶液导电能力迅速降低,说明A必定能与Ba(OH)2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得极小,故不仅与Ba2+反应转化为沉淀,还要与OH-反应生成水或其他弱电解质,当反应完全后,过量A的加入,溶液导电能力又显著上升,说明A应为强电解质,故A可能是H2SO4或MgSO4或CuSO4或(NH4)2SO4等。
(2)开始时溶液中NH3·H2O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随着醋酸加入生成了强电解质CH3COONH4,CH3COONH4完全电离使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但随着醋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所以灯泡是由暗变亮再变暗。
(3)由(1)和(2)两个实验对比可知,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在相同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18.(1) CO(g)+H2O(g)CO2(g)+H2(g) △H=-41.2kJ/mol A
(2)60%
(3) T1(4)1.0×103
【详解】(1)已知:
①2H2(g)+SO2(g)=S(1)+2H2O(g) ΔH1=+45.4kJ·mol-1
②2CO(g)+SO2(g)=S(1)+2CO2(g) ΔH2=-37.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②-①得:CO(g)+H2O(g)CO2(g)+H2(g) △H=-41.2kJ/mol:
A.生成n mol CO,相当于消耗n mol CO2,即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说明反应达平衡,A符合题意;
B.由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且总物质的量也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一样多),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恒温恒容,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一直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由于CO2、H2同为生成物且1:1生成,故两者体积比一直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结合反应2H2(g)+SO2(g)=S(1)+2H2O(g)可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1的反应,则反应二氧化硫1.4mol+1mol-1.8mol=0.6mol,SO2的平衡转化率α(SO2)= ;
(3)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压强增大,CO的体积分数减小,但T1、T2、T3对应的CO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说明该反应逆向进行,又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1(4)CO+H2S=HS-+HC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9.(1)加入不再有气泡产生
(2)使与反应完全;将溶于反应液中的气体充分驱离(任意写出一条)
(3)
(4)deaf
(5)D
(6)75.5%
【详解】(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3PO4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完全反应的现象为加入不再有气泡产生;
(2)第③步中煮沸的目的为使与反应完全、将溶于反应液中的气体充分驱离;
(3)为了避免引入新的杂质,第④步调pH适合的物质为;
(4)根据在20℃时溶解度为126g,且随温度变化不大,难溶于醇,可得方法1的操作顺序:活性炭脱水→减压过滤→蒸发至溶液出现大量晶体,停止加热→趁热过滤→乙醇洗涤→干燥,故选deaf;
(5)A.由于丙三醇粘度很大,加入量越多,产率越低,严重影响产物的过滤,使磷酸二氢锂的产率下降,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最佳控制条件是乙醇与磷酸质量比为2∶3,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20min,故B说法正确;
C.图5可知,方法1(a曲线)蒸发浓缩结晶时易得到大颗粒晶体,原因是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的晶核较少,晶体长大过程缓慢,故C正确;
D.图5可知,方法2(b曲线)乙醇盐析方法得到的晶体的粒度(即直径)在100nm左右,用滤纸过滤,晶体损失较大,故D错误;
答案选D;
(6)说明过量,按的量进行计算,,列三段式:设质量为x g,,解得,产率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