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Fe 56 Al 27 S 32 Cl 35.5 Cu 64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能证明它是弱酸的是( )
A.HCN易溶于水
B.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C.25℃时0.1mol/LHCN溶液pH约为3
D.10mL1mol/LHCN溶液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2.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 + 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增大
B.0.10 mol/L的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增大
C.CH3COOH溶液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室温下,欲使0.1 mol/L醋酸溶液的pH、电离度α都减小,可加入少量水
3.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固体 B.降低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水电离的 c(H+)=10-13 mol·L的溶液中:Al3+、Cl-、K+、
B.遇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Na+、、-
C.c(H+) /c(OH-)=1×106的溶液中:K+、Na+、Cl-、
D.pH=1 溶液中:Na+、Mg2+、MnO4-、SO32-
5.常温下,①pH=3的硫酸溶液,②0.0001mol/L的醋酸,③溶液中的c(H+)=1×10-4mol/L,④=10-12,则此四种溶液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6.下列数据不一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
A.盐类水解常数Kh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
C.化学平衡常数K D.水的离子积Kw
7.下列水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B.的醋酸和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8.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等体积pH=2的两种酸HX和HY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HX溶液中放出的H2多 HX的酸性比HY强
B 用广泛pH试纸测定1mol/LNaHSO3溶液的酸碱性 测得pH=3.2 NaHSO3溶液呈酸性,证明HSO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
C 在KSCN与FeCl3的混合液中再加入KCl固体 溶液颜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0.1mol/L的AgNO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9.已知的溶液与的溶液完全反应时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三元酸 B.是酸式盐
C.电离方程式为 D.能与稀硫酸反应
10.硫化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温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线向p方向移动
11.关于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B.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则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K=4.0×104
C.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Ksp[Ca(OH)2]>Ksp(CaSO4)
D.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在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调混合液的pH=11,产生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Mg2+)=1.8×10-5mol·L-1
12.下列各选项均有两个数据,其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时溶液中的c()与c(Cl-)
B.盐酸中滴加氨水至恰好中和时溶液中的c()与c(Cl-)
C.25℃和60℃时纯水的pH D.25℃和60℃时水的离子积Kw
1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稀中滴加溶液:
B.用作抗胃酸药:
C.用溶液制作电路板:
D.用醋酸处理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14.下列问题,与盐类水解有关的是( )
①与溶液可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②与两种溶液用于制造泡沫灭火器 ③用制备时,需加入大量水并加热 ④实验室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溶液得到固体 ⑥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的效果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15.将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①胆矾 ②氯化铁 ③硫酸铝 ④氯化铜
A.②③ B.①④ C.③ D.①
16.某溶液中含有0.5mol的硫酸,加入下面某物质后,导电性明显增强,该物质是( )
A.0.5molBa(OH)2溶液 B.0.5mol的K2SO4固体
C.0.5mol酒精 D.0.5mol水
17.电离平衡常数有重要的功能,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化学式 H2CO3 HCN HF
电离平衡常数(K) Ka1=4.5×10-7 Ka2=4.7×10-11 6.2×10-10 6.8×10-4
A.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C.HCN和HF均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D.CO2通入NaCN溶液中:CO2+2CN +H2O=2HCN+
18.时,向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盐酸,其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溶液中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忽略体积微小变化)( )
A.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B. b点的溶液:
C.c点的溶液:
D.加入盐酸的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9.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
Ⅰ.酸碱中和滴定——已知某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步骤实验:
①称量1.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②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④用0.10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三次,每次消耗盐酸的体积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消耗盐酸标准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5.00 0.50 20.60
2 25.00 6.00 26.00
3 25.00 1.10 21.00
(1)该酸碱中和滴定(题干中②③④步)所需仪器有 (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50mL) B.碱式滴定管(50mL) C.量筒(10mL)
D.铁架台 E.滴定管夹 F.玻璃棒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
(3)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4)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
(5)若出现下列情况,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
b.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时,俯视读数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Ⅱ.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H2C2O4,弱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6)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的颜色变化为:
20.硫酸、盐酸、醋酸、碳酸、氨水及其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等浓度的五种溶液①(NH4)2CO3、②NH4Cl、③NH4HSO4、④CH3COONH4、⑤NH3·H2O,则c()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用序号比较)。
(2)25°C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溶液的pH相同
B.两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C.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相同
D.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
(3)25°C时,pH均等于4的醋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是 。
②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与氨水混合后溶液呈 性 (填“酸、中、碱”)
21.草酸钴是制作氧化钴和金属钴的原料,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 A12O3, CaO,MgO,碳及有机物等)制取CoC2O4的工艺流程如图:
(1)加快碱浸速率方法有很多,任写一种: 。
(2)碱浸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钴浸出”过程中Co3+转化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净化除杂1”过程中,先在40~50°C加入足量的H2O2,其作用是 ;再升温至80~85°C,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4.5,“滤渣I”主要成分是 。
(5)“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若所得滤液中c(Mg2+)=1. 0×10 5 mol L 1,则滤液中c(Ca2+)为 mol L 1 [已知Ksp (MgF2)=6.4×10 9、Ksp(CaF2)=6.4×10 11];
22.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0molCO2(g)和3.00molH2(g),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H3OH(g)和H2O(g),测得反应物X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0~3min内,v(CH3OH)= mol·L-1·min-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X代表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3)下列可以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 (填标号)。
A.气体的压强不变 B.v正(CO2)=v逆(H2O)
C.CH3OH(g)与H2O(g)的浓度相同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4)9min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1.00molCH3OH(g)和1.00molH2O(g),则该反应的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 移动(填“正向”、“逆向”、“不”)。
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C【详解】A.HCN是强酸还是弱酸,与溶解度无关,故A错误;B.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如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等,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才能说明HCN为弱酸,故B错误;C.假设HCN为强电解质,1mol L-1的HCN的pH应为1,但现在pH=3,说明HCN部分电离,为弱酸,故C正确;D.无论HCN是强酸还是弱酸,10 mL 1mol/L HCN溶液都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不能说明HCN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C。
2.D【详解】A.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值增大,故A正确;B.当温度不变时,水的离子积是个常数值,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时,c(H+)减小,所以溶液中c(OH-)增大,故B正确;C.CH3COOH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H++CH3COO-,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c (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D.室温下,向0.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时,溶液的pH、电离度α都增大,故D错误。故选D。
3.D【详解】A.在醋酸溶液中氢氧化钠固体,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a=进行分析,变小,故A错误;B.电离过程吸热,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比值减小,B错误;C.加入冰醋酸,平衡右移,但电离程度减小,比值减小,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个数增多,醋酸分子个数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所以比值增大,D正确;故选D。
4.A【详解】A.水电离的c(H+)=10-13 mol·L的溶液中,可能是碱性也可能是酸性,碱性条件下,Al3+无法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Al3+、Cl-、K+、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将氧化Fe2+,故B不符合题意;C.c(H+)/c(OH-)=1×106的溶液呈酸性,无法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pH=1溶液中,MnO4-、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5.B【详解】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常温下,①pH=3的硫酸溶液中c(H+)=10-3mol/L,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所以②0.0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c(H+)<10-4mol/L,③溶液中的c(H+)=1×10-4mol/L,④溶液中=10-12,则c(H+)=10-2mol/L;综上所述酸性由强到弱为④①③②,故答案为B。
6.C【详解】A.盐类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解,水解常数增大,故A正确;B.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弱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故B正确;C.对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K减小,故C错误;D.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故D正确;故选C。
7.D【详解】A.根据可知,任何溶液中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都相等,A错误;
B.的醋酸和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醋酸过量,溶质为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无法判断溶液酸碱性,B错误;C.100摄氏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2,即溶液显碱性,C错误;D.由电荷守恒知,当时,溶液中呈中性,D正确; 故选D。
8.D【详解】A.HX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X酸性更弱,故A错误;B.广泛pH试纸测定值只能为正整数,故B错误;C.K+和Cl-没有参与反应,加入KCl固体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溶液颜色不变,故C错误;D.AgCl和AgI属于同一类型的沉淀,Ksp小的先沉淀,由实验现象可知,故D正确;答案选D。
9.D【详解】A.的溶液与的溶液完全反应时的方程式为,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则是一元酸,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是正盐,B错误;C.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稀硫酸为强酸,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D正确;故选D。
10.B【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CdS(s)Cd2+(aq)+S2-(aq)可知CdS在水中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Ksp=c(Cd2+) c(S2-)增大,从图中可知T1<T2,A正确;B.图象中m、n、p点均为在温度T1下所测离子浓度,故Ksp(m)=Ksp(n)=Ksp(p),B错误;C.m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加入少量Na2S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S2-)增大,c(Cd2+)减小,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C正确;D.平衡CdS(s) Cd2++S2-正向吸热,温度降低时,q点对应饱和溶液溶解度下降,说明溶液中c(S2-)和c(Cd2+)同时减小,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正确;
11.C【详解】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A项正确;B.25℃时Ksp[Fe(OH)3]=4.0×10-38,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B项正确;C.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未知,无法比较的大小,C项错误;D.在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调混合液的pH=11,此时,又,则,D项正确;答案选C。
12.C【详解】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c(H+)=c(OH-),所以c()=c(Cl-),前者等于后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中滴加氨水至恰好中和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溶液呈酸性,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前者小于后者,B不符合题意;C.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常温下,Kw=c(H+)×c(OH-)═1×10-14,水电离出的c(H+)=c(OH-)═1×10-7mol/L,其pH=7,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到60℃,促进水的电离,故c(H+)增加,pH减小,前者大于后者,C符合题意;D.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常温下,Kw=c(H+)×c(OH-)═1×10-14,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电离,60℃时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25℃时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60℃时Kw>1×10-14,前者小于后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3.A【详解】A.稀HNO3有强氧化性,Na2SO3会被HNO3氧化,所以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用NaHCO3作抗胃酸药,是NaHCO3和HCl发生反应产生CO2,其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故B正确;C.用FeCl3溶液制作电路板是因为Fe3+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C正确;D.醋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水垢中的氢氧化镁是沉淀,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Mg(OH)2+2CH3COOH=2CH3COO +Mg2++2H2O,故D正确;故本题选A。
14.D【详解】①金属锈是金属氧化物,NH4Cl和ZnCl2属于强酸弱碱盐,NH、Zn2+发生水解,使NH4Cl和ZnCl2溶液显酸性,因此氯化铵与氯化锌溶液可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故①符合题意;
②两种物质发生双水解,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②符合题意;③加入大量水并加热会促进钛离子的水解,生成二氧化钛,此原理与水解有关,故③符合题意;④因为硅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造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实验室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与水解有关,故④符合题意;⑤AlCl3溶液:Al3++3H2OAl(OH)3+3H+,盐类水解属于吸热反应,加热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Cl易挥发,加热使之挥发,更加促进水解,因此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氢氧化铝固体,与水解有关,故⑤符合题意;
⑥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纯碱溶液的碱性增强,去除油污的效果好,与水解有关,故⑥符合题意;答案选D。
15.C【详解】①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得到CuSO4溶液,蒸发结晶再灼烧得无水硫酸铜固体,与胆矾组成不同;②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3+3H2OFe(OH)3+3HCl,加热、蒸发时HCl不断挥发,水解平衡不断右移,蒸干后得到的是Fe(OH)3,再灼烧得Fe2O3,与原固体组成不同;③Al2(SO4)3溶于水,将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得到的还是Al2(SO4)3;④CuCl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uCl2+2H2OCu(OH)2+2HCl,加热、蒸发时HCl不断挥发,水解平衡不断右移,蒸干后得到的是Cu(OH)2,再灼烧得CuO,与原固体组成不同;符合题意的是③,故答案选C。
16.B【详解】溶液导电性强弱和溶液中所含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数量有关,据此分析:
A. 0.5mol的硫酸和0.5molBa(OH)2恰好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大量减少,所以导电性会变弱,故A不符合题意;B.0.5mol的K2SO4固体,加入到0.5mol的硫酸的溶液中,由于K2SO4溶于水,而且两者不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会增强,故B符合题意;C.酒精不是电解质,故加入0.5mol酒精后,溶液的导电性不会增强,故C不符合题意;D.0.5mol水加入到含有0.5mol的硫酸的溶液中后,会使溶液的浓度变小,导电能力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
17.D【详解】相同温度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由此可知酸性:HF>H2CO3>HCN>。A.酸的酸性越强,电离出H+的能力越大,则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故A项正确;B.弱酸的酸性越弱,相同条件下盐溶液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由酸性:HF>H2CO3>HCN>可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HCN>,则HCN和HF均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由于酸性H2CO3>HCN>,根据弱酸制取更弱的酸,CO2通入NaCN溶液中:,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D项。
18.C【详解】A.a点只有氰化钠,氰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后逐渐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即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A错误;B.b点溶质为氰化钠、氯化钠和氢氰酸,且三者等物质的量,又溶液显碱性,即氰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氢氰酸的电离,即,B错误;C.此时溶液体积是原来二倍,则浓度变为原来一半,结合溶质和物料守恒知,C正确;D.加入盐酸的溶液时,溶质为氢氰酸、氯化钠和氯化氢,且三者等物质的量,由物料守恒知,D错误; 故选C。
19.(1)ABDE (2)丙
(3)当滴入最后半滴盐酸后,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色
(4)80% (5)cd (6)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7) 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紫色或浅紫红色)
【详解】(1)该酸碱中和过程中,用碱式滴定管(50mL)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此时将碱式滴定管固定在有滴定管夹的铁架台上;用胶头滴管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将0.10mol/L的标准盐酸用酸式滴定管(50mL)滴定三次,因此所需仪器有ABDE;故答案为:ABDE。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是将橡皮管弯曲,利用重力将气泡冲出,因此应采用操作为丙;故答案为:丙。(3)甲基橙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为黄色,当pH小于4.4时,溶液为橙色,因此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半滴盐酸后,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色;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半滴盐酸后,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色。
(4)三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mL,则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0%。
(5)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对结果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出数据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不符合题意;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消耗标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读出数据偏高,测定结果偏高,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d。
(6)草酸(H2C2O4,弱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故答案为: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7)草酸是无色,由于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不需要其它的指示剂,因此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的颜色变化为: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紫色或浅紫红色;故答案为: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紫色或浅紫红色。
20.(1)①>③>②>④>⑤ (2)D (3)1:106 (4) 酸
【详解】(1)等浓度的五种溶液中,①(NH4)2CO3、②NH4Cl、③NH4HSO4、④CH3COONH4,这四种溶液中的发生水解,其中①(NH4)2CO3溶液中的浓度最大;在③NH4HSO4溶液中,H+会抑制的水解;在④CH3COONH4溶液中,CH3COO-和相互促进水解;在氨水中,NH3·H2O部分电离,故该溶液中的浓度最小;综上所述,c()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①>③>②>④>⑤。
(2)A.25°C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溶液中HCl全部电离,其H+的浓度为0.1mol·L-1,醋酸溶液中CH3COOH部分电离,其H+的浓度小于0.1mol·L-1,故两溶液的pH不同,且醋酸溶液的pH较大,A错误;B.25°C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溶液中HCl全部电离,醋酸溶液中CH3COOH部分电离,则两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B错误;C.25°C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溶液中HCl全部电离,其H+的浓度为0.1mol·L-1,醋酸溶液中CH3COOH部分电离,其H+的浓度小于0.1mol·L-1,则醋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较大,C错误;
D.由于c酸 V酸=n碱,且盐酸和醋酸的浓度相同,故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D正确;故选D。
(3)pH=4的醋酸溶液中,c(H+)=10-4mol/L,H+主要来自于醋酸的电离,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与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相等,则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0-10mol/L;pH=4的NH4Cl溶液中,H+主要来自于的水解,则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就是溶液中H+的浓度,为10-4mol/L;则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是10-10mol/L: 10-4mol/L=1:106。
(4)NaHSO4相当于一元强酸,NH3·H2O是一元弱碱,则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与氨水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21.(1)升温/提高c(NaOH) 等 (2)Al2O3+2OH-=2+H2O (3)2Co3+++H2O =2Co2+++2H+
(4) 将Fe2+完全氧化为Fe3+ Fe(OH)3 (5)1×10 7
【详解】(1)升温/提高c(NaOH) 等
(2)碱浸过程中,A12O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H2O。
(3)“钴浸出”过程中Co3+转化为Co2+,Co3+和亚硫酸根反应Co2+和硫酸根,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3+++H2O =2Co2+++2H+;故答案为:2Co3+++H2O =2Co2+++2H+。(4)钴浸取过程中加入亚硫酸根,则铁元素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净化除杂1”过程中,先在40~50° C加入足量的H2O2,其作用是将Fe2+完全氧化为Fe3+;再升温至80~85° C. 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4.5,根据前后联系,碱浸时除掉铝元素,净化除杂2除掉镁离子和钙离子,则净化除杂1除掉铁离子,因此“滤渣I”主要成分是Fe(OH)3;故答案为:将Fe2+完全氧化为Fe3+;Fe(OH)3。
(5)“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若所得滤液中c(Mg2+)=1. 0×10 5 mol L 1,则根据Ksp (MgF2)得到,则滤液中钙离子浓度;
22.(1)0.167 (2) CO2(g)+3H2(g) CH3OH(g)+H2O(g) CO2 (3)AB
(4) 增大 逆向
【详解】(1)0~3min内, ,故答案为:0.167;
(2)已知 CO2(g)和H2(g)反应生成CH3OH(g)和H2O(g),按元素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 CH3OH(g)+H2O(g);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代表的物质为CO2,理由是CO2与CH3OH的反应速率相同X的减小量与甲醇的增加量一样,故答案为:CO2(g)+3H2(g) CH3OH(g)+H2O(g);CO2;
(3)A.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会随着反应而变化,故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项符合题意;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正(CO2) =v正(H2O)=v逆(H2O) ,则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符合题意;C.由方程式可知,CH3OH(g)与H2O(g)的浓度相同始终相同,故不能说明已平衡,C项不符合题意;
D.密闭容器中, ,气体质量守恒,容积体积的不变,故不能说明已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的为AB,故答案为AB;(4)9min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1.00molCH3OH(g)和1.00molH2O(g),则生成物浓度增加,该反应的速率将增大;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根据等效平衡,该反应逆向进行,故答案为:增大;逆向。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