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45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45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2: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谈创造性思维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罗伽·费·因格
观察这幅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导入新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目标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难点)
明确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自身创新能力。(重点)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家。
  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改动。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文体常识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要素。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4.论据可分为两种:
5.常见的论证方法:
立 论:
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驳 论:
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论证方式。
A 事实论据 B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
归谬法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识记生字词
汲取 jí 驾驭 yù  
根深蒂固 dì   孜孜不倦 zī  
锲而不舍 qiè
2.释义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持:坚持;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3.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的辨别选择,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并指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第4-12段):分析问题,具体论证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要素。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9-12)
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
研习开头部分(1-3)
细读感悟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第4段)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A
B
C
D
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文怎样开头?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研习(4-8)
细读感悟
思考: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 约翰 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 布歇内尔发明了乒乓球游戏。
举例论证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
如何运用知识
论证方法及作用: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举出了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机,罗兰发明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典型、具体而又有力地阐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用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
*约翰 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 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研习(9-12)
细读感悟
思考: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成为现实。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自信)
对比论证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进行自我压制
留意自己细小想法的名人事例
1.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以苹果落地的想法开始的。
2.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以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
3.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留意自己细小想法的名人事例
4.法国大数学家潘家顿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现,大半是他在街头闲逛时,留意一些“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想法”后产生的。
5.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对?
“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对?
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试举例批驳这种观点
伽利略发现钟摆的规律时还是一个学生;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原先只是一个学徒;
富尔顿刚发明出来的轮船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蠢物……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研习(13段)
细读感悟
思考: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关键是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0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第4段中“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9段中“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
小贴士: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2.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
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
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
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
一、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二、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合作交流
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合作学习
写作特色

图表开篇,新颖独特。
开头设置问题,引出观点,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文章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谈起,再对人们头脑中“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进行剖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

逻辑严密,过渡自然。
首先提出要树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接着分析创造性思维应具备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析问题),最后归纳全篇,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全文顺流而下,使文章在逻辑上显得严谨缜密;衔接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在形式上自然清晰。
有理有据,论证有力。

作者首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然后用道理论证证明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在此基础上列举古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论证了活用知识的重要性。再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和贝多芬等名人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拥有创造力与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这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拓展延伸
   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
1+1=?
(1滴水)+(1粒种子)=1棵树
(1把锯子)+(1片森林)=1片荒漠
(1支笔)+(1张纸)= 1幅画、1首诗、 1首歌、1个世界……
(雪)+(太阳)=水、春天……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个喷香的大饼。
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设置问题证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自然地进入了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错误思维模式的剖析,引出必须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要不断探求”的思维方式的观点;接着点出寻求其答案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展开对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记述;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出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全篇。
结果梳理
谈创造性思维
引发论题
得出结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证问题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必须具备的条件
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
有渊博的知识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自我压制——无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有
不断追求
富有创造力
课堂测试
请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看做:荆棘虽多,但荆棘上却盛开着玫瑰。
仿写训练
  我们的头脑中往往也存在着“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对照着作者的分析进行自我解剖,试写一段150左右关于自我剖析的文字。
作业设计
看一看:图中是什么?
看一看:图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