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理解战国末期经济的长足发展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通过地图了解秦国具体的地理位置、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秦国的疆域,加强学生的印象,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秦朝大一统的形势。通过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楚汉战争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统一原因、三公九卿、郡县制、秦速亡原因
教学难点:秦朝所构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设计
秦朝统一
1、灭六国时间:BC230—BC221年
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战术:远交近攻
4、统一原因
(1)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
(2)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3)人民厌战,渴望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5)地理位置优越(关中地区可攻退可守),物质基础雄厚(坐拥关中、四川两大经济区)
(6)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5、灭六国后的再扩张
(1)BC215年,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2)BC214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设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3)修五尺道,征服西南夷(今云贵地区)
6、秦统一的影响
(1)结束了延续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以后历代疆域的基本框架,促进了民族融合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条件
(1)经济条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加以保护
(2)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秦灭六国,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3)思想条件: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2、专制主义(中央官制)皇权VS相权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度
①三公 (辅佐皇帝)
A、丞相:政府首脑、百官之长
B、太尉:兵权(虚官)
C、御史大夫:副丞相、下达诏令、执掌群臣奏章、监察百官(政府与皇室的纽带)
②九卿(分掌具体事务)·仅作了解
A、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B、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
C、卫尉:主管宫门警卫 D、太仆:主管宫廷御马
E、廷尉:主管司法 G、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
H、宗正:主管皇室事务 I、治粟内史:主管政府财政(土地税)
J、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山海池泽之税)
③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大权集皇帝于一身
(3)朝议制度
①含义:凡遇军国大事,皇帝下议于群臣,丞相领衔,最终由皇帝裁决(仅作了解)
②作用:可以集思广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3、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中央VS地方
(1)郡县制内容(产生于战国,秦朝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郡守(行政) 县令(大)/长(小)
郡 郡尉(军事) 县 县尉(军事) 道(少数民族地区)
监御史(监察) 县丞(监察)
乡
亭(传送文件与地区治安)
里
(2)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定期调动;只有俸禄
(3)郡县制作用
①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奠定了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④有利于国家统一
(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仅作了解)
①相同点:都有利于巩固统治,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血缘为纽带 在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
权力 设置官员、组建军队、征派赋税爵位世袭、再分封 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 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只有俸禄、定期调任、各司其职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特点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其它巩固统一的举措
(1)统一车轨、文字(小篆·笔划圆润富于图案美)、货币(秦半两)、法律(秦律)、度量衡
(2)统一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收缴六国兵器
(3)修秦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咸阳→九原郡)
(4)修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国道)
三、秦朝社会经济
1、农业
(1)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2)重农抑商(禁止弃农从商,商人不得为官)
(3)沉重的赋税徭役制度
2、工商业: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政府进行严格经济管理,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四、秦朝文化举措(焚书坑儒,以法治国)
1、原因
(1)秦为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用思想的统一达到政治的统一(根本)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直接)
2、内容(仅作了解)
(1)焚书:除官定史书《秦记》和博士官管理的各国文献、诸子百家学说、医药、占卜、农学书籍之外,将藏于民间的各国史书、儒家经典烧毁
(2)坑儒:坑杀方士和违反禁令的儒生
3、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4、影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五、秦朝灭亡
1、导火索: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1)时间:BC209年
(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过程
①前期:陈胜自立为王(张楚),吴广为将,但不久兵败被杀
②中期:发展为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
③后期:项羽、刘邦脱颖而出
2、结果:BC207年,刘邦进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3、秦亡原因
(1)秦的苛政,失民心,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秦始皇驾崩后自身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①BC210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
②十八子胡亥在大臣赵高、李斯的协助下篡改诏书继任皇帝,称秦二世
③胡亥逼长兄扶苏和蒙氏兄弟自尽,又杀害其余所有兄弟姐妹
④赵高忌惮李斯实力,将其腰斩
⑤赵高为夺得最高权力,逼迫胡亥自尽,并立子婴继位
⑥子婴杀赵高,改称秦王
板书设计
一、秦朝政权的兴亡:秦灭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的苛政
二、秦朝政治制度:三公九卿、皇帝制度、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秦朝社会经济:重农抑商
四、秦朝文化举措:焚书坑儒
课后反思
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
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
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