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0 12:48: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两弹一星”:概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为“两弹一星”作出贡
念、原因、代表人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献的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两弹一
物、意义 反映的事件 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袁隆平培育
2.载人航天:成就及 3.图片反映的史实 杂交水稻及意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意
意义 4.材料信息理解 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杂交水稻:人物成 2.透过图片、文字素材等感悟科技文化先
就、意义、人物精神 进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中国科学技术的巨大
4.青蒿素:人物成 进步;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
就、意义、人物精神 能力
5.文化事业的发展:
莫言
1.日常生活的变化 1.图片、数据图表反 1.重点记背知识:衣、食、住、行、用等
2.交通通讯的变化: 映的史实 方面的变化;交通通讯的变化
影响 2.材料信息理解 2.透过图片、数据图等素材理解社会生活
的巨大变迁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命题点 1 科技文化成就
1.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
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2.邓小平曾经就我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评价道:“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
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
A.载人飞船 B.“两弹一星” C.高速铁路 D.超级计算机
3.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 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
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下
图中的(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屠呦呦
4.【图片一、二、三源自教材八下 P91、P93】下列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请为他们选择
一个恰当的主题( )
东方红一号 杨利伟走出舱门 翟志刚太空漫步 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A.航天科技,创新发展 B.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
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 21 世纪以来我国
( )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右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
《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
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
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20世纪 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3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命题点 2 社会生活的变迁
7.(新考法—新素材·账本)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
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8.【2022 年版课标·项目化学习】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
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的衣着 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女性着装 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着装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 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
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可知,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A项符合题意。
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成功地发
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项符合题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排除
A 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主要始于 21 世纪,排除 C 项;超级计算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
的高新技术,D项排除。
3.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火箭专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中国运载火箭、导
弹、卫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钱学森,C项符合题意。
4.A【解析】根据图名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些都是我国航天科技方面
的成就和创新,A项符合题意。
5.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
并分析备选项,材料未体现外交、环保、经济的内容,A、B、C三项均排除,上述成就都属
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
6.(1)宣传画的内容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急需发展科学,通过
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来促进中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2分)
(2)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青蒿素。(3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
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3分)
7.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及示意图信息可知,从 1977 年到
2006 年,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
符合题意。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只是现象,并不是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排
除 B、C 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排
除 D项。
8.(1)经济实用;色彩单调。(2分,任答 1点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款式由单一到多元;色彩由单调到丰富;衣着需求从“穿暖”到“穿美”转变;着装
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4分,任答 2点即可。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变化:稳步上升。(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
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我国
的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支持;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推
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4 分,回答 3 点
即可。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两弹一星”:概念、原因、代表人物、意义 2.载人航天:成就及意义 3.杂交水稻:人物成就、意义、人物精神4.青蒿素:人物成就、意义、人物精神5.文化事业的发展:莫言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事件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及意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透过图片、文字素材等感悟科技文化先进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中国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讯的变化:影响 1.图片、数据图表反映的史实 2.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交通通讯的变化 2.透过图片、数据图等素材理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命题点1 科技文化成就
1.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2.邓小平曾经就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评价道:“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
A.载人飞船 B.“两弹一星” C.高速铁路 D.超级计算机
3.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下图中的(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屠呦呦
4.【图片一、二、三源自教材八下P91、P93】下列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东方红一号 杨利伟走出舱门 翟志刚太空漫步 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A.航天科技,创新发展 B.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右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
《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
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3分)
命题点2 社会生活的变迁
7.(新考法—新素材·账本)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8.【2022年版课标·项目化学习】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着装 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着装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4分)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可知,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A项符合题意。
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项符合题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主要始于21世纪,排除C项;超级计算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高新技术,D项排除。
3.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火箭专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钱学森,C项符合题意。
4.A【解析】根据图名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些都是我国航天科技方面的成就和创新,A项符合题意。
5.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并分析备选项,材料未体现外交、环保、经济的内容,A、B、C三项均排除,上述成就都属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
6.(1)宣传画的内容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急需发展科学,通过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来促进中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2分)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青蒿素。(3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3分)
7.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及示意图信息可知,从1977年到2006年,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符合题意。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只是现象,并不是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
8.(1)经济实用;色彩单调。(2分,任答1点即可)
(2)款式由单一到多元;色彩由单调到丰富;衣着需求从“穿暖”到“穿美”转变;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4分,任答2点即可。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变化:稳步上升。(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支持;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4分,回答3点即可。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