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0 14:58: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联合国:成立的时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联合国的成立时间、宗
间、宗旨、主要机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旨、主要机构、地位和作用;世界贸易组
构、地位、作用(高 反映的史实 织的成立时间、宗旨、作用、中国加入世
频) 3.图片、数据图表反 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表
2.世界贸易组织:成 映的史实 现、影响
立的时间、宗旨、作 4.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
用、中国加入世界贸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掌握观点论述类和
易组织 6.提炼观点并论述 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类试题的解题方法;熟
3.经济全球化:发展 (新考法) 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旗帜和经济全球
原因、表现、影响 化的图片
(高频)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
势:原因、表现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现的原因和表现;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
2.霸权主义与地区冲 反映的史实 表现;中国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当今
突:表现 3.材料信息理解 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4.图片反映的史实 2.提高材料信息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努力:中国主张 充分理解中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
4.当今世界格局及主
要趋势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及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影
影响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响;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2.现代人类社会的发 反映的史实 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及其应对措施
展及面临的挑战:生 3.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类试题的解题方
态与人口问题等及其 4.图片、数据图表反 法;通过文字、图片材料理解人类社会面
应对措施 映的史实 临的挑战;提高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关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命题点 1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1.下图是 20 世纪 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
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B.发展教育与科技
C.维护和平与安全 D.保障卫生与健康
2.阅读下表材料,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 )
国际联盟 联合国
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 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
组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制裁侵略的权力
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在 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
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中没有发挥应有的 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
作用。 争。
A.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继续 B.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
C.形成决议遵循的原则完全一致 D.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
增长,1995年 1月 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
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
A.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某同学在历史课后设计了知识卡片(见下图)。据此判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
A.两极格局的发展变迁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D.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 “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
历史潮流的。”这一演讲针对的是( )
A.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 B.恐怖主义的日渐抬头
C.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 D.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日前,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潮流”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体现两个国际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这个国际组织自 1948年 5月设立观察团以来,先后在四大洲组织了近 40 次维持和
平行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在刚果、塞浦路斯、埃及、黎巴嫩的活动。90年代在前南斯拉夫
地区、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更为困难的维和行动。
——摘编自徐天新 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
材料二 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 1995年 1月 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 1947年
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它使贸易和投资日趋规范化、机制化,极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
界贸易规模从 1990年的 34380亿美元扩大到 1998年的 52250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以上两个组织采取协调相关各方通力合作的做法去解决二战后一些
全球性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组织以上做法共同体现的历史潮流。(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
举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面临的问题”
须是全球性问题,且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6分)
7.(新考法—观点论述·选择史实确定观点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部分)
参照“示例”,任选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
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示例】
观点:中国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2分)
选择的史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二十大倡导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3分)
论述: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筹建和成立亚投行,成为 140 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中国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共二十大倡导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命题点 2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8.2023年 4月 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
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9.下图是一幅揭露美国 2012 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
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假和平真霸权》 B.《新潮流旧秩序》
C.《求团结促发展》 D.《倡合作谋共赢》
10.从 20 世纪 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11.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
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 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
灾难。由此可见( )
A.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
C.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
12.下图是一幅名为《山姆大叔(指美国)忙坏了》
的漫画。该漫画( )
A.讽刺了美国维护霸权力不从心
B.说明了华盛顿体系的分崩离析
C.凸显了地区冲突对美苏冷战的影响
D.表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到挫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一些理论家提出: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
同语言,它应该是美式英语;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节目同样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愿望的价值观。这种论调
本质上体现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尊重文化多样性
C.文化霸权主义 D.政治多极化趋势
14.下表为 1961年 6月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确定的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条件(部分)。据此
可知( )
序号 条件
(一)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二)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三) 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15.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
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
障”。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
A.北约东扩 B.美国制裁古巴
C.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D.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从 20 世纪 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
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 1962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
成员国已由 25 个发展到 105 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
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 70 年代后,不结盟运动
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 1970 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
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正在推
行一种与多极化相冲突的全球战略,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目前,世界格局的
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
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
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
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有哪些影响?(4分,答 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时,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某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分三个小组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
在”的问题。(17分)
材料一(第 1 小组整理)16 世纪以来,核心国家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
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边缘国家除了顺从中心的意志之外别无选择。
阶段特征 时间 事件
以殖民侵略为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主 要 方 式 的 明朝末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
“ 中 心 — 边 17—18 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缘”秩序初建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以共同的价值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观念、意识形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态或经济、政 1919年 巴黎和会
治、军事目的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为标准的集团 1937年 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化秩序重整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第 1 小组整理的材料对于项目研究来说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第 2小组整理)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
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进入 21 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
深刻调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
平和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第 2 小组整理的内容,概括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因素。
材料三(第 3小组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构 1990 年,布什总统首次公开了美国政府建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 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在海湾战争中予
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 以实践和展现。随着全球性对抗威胁减弱,伊
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 拉克这样的地区性强国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重
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 点地区利益的挑战。战争中,主要行动基本都
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 是由西方盟国部队完成的,具体指挥权属于美
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 国。经过海湾战争的实践促使这一构想在以后
大公约数。” 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自《人民日报》2023 年 3 月 23 日 ——摘编自徐萍、张建辉《海湾战争与美国世
界新秩序构想的实践》
(3)针对第 3 小组整理的材料,通过内容对比,分析中美方案的不同及优劣。你认为还可
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以佐证项目学习主题。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命题点 3 计算机网络 妇女地位的提高 生态与人口问题
18.当今,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每 24 小时公布的科学信息,其
量之多,即可填满 7套 24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互联网的普及 C.印刷术的推广 D.发电机的问世
19.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
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20.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
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划分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21.【文字素材源自教材九下 P106知识拓展】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
天》中说到,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这反映了当今社会面临
的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态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危害 D.能源危机加剧
22.1950年世界人口约 25亿,1985年世界人口接近 50亿,增长了 1.9倍;世界谷物产量
增长了 2.8 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 3.7 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 1981 年后逐年下
降。由此可见( )
A.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危害性 D.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23.据下表可知,现代人类社会( )
1974——1990年部分世界博览会主题
时间 主题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A.发展面临共同挑战 B.亟待建立经济新秩序
C.能源危机异常严峻 D.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工业文明的兴盛】(10分)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
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
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
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 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
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
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
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
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
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 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新考法—撰写小短文)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
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
(6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19世纪,人类开始人工合成对自己有用的化学产品;
20世纪,合成的化学制品如杀虫剂、肥料、人工橡胶和合成纺织品等被广泛使用;
20世纪 80年代,人类认识到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的氯氟烃(CFCs)正在散发到大气中,
破坏着臭氧层;
1987年,联合国支持的一项协定敦促全球逐渐停止使用 CFCs,之后,人类找到了它们的
替代物,全球 CFCs的生产几乎下降到零;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全球首脑会议,发表了代表人类共识
的世界宣言。
——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18世纪以来 西方社会在“自然是供人类索取和利用的资源”的自然观影响下,毫无节
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
20 世纪 60- 西方国家开始确立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并协调发展的现代观念。
70年代以来
1972年 6月 联合国发布《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呼吁全人类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
行保护和改善。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
1992年 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
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三 中华先民得益于自然环境和广大宇宙的善意滋养,生成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庄子
主张“与天为一”“人与天一”。明代王阳明提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可见,天人
合一思想是各家各派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思维取向。习近平在 2021 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
宣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足见其对天人
合一生态智慧的继承。
——整理自刁生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地球面临哪些生态问题(至少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生
态问题的历史根源。(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社会自然观的变化。并归纳联合国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华先民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的态度。请你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
环境提一条身体力行的建议。(3分)
综合命题点
27.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 经济全球化与 霸权主义与 世界多极化 建立国际新秩序
安全 世界贸易组织 地区冲突 趋势的发展 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 (一材多设问)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 1945 年后便向外迅猛
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
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
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摘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国际格局的构成单位是由大国和大国集团组成的“极”。一个国家要成为一极,必
须在国家权力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
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材料三
某飞机制造公司在本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对峙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由此形成了怎
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材料三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2分)
(新考法—绘制示意图)28.1 请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完成下列示意
图的填写。(6分)
29.【图一、二源自教材九下 P95、P99】
【图片中的历史】(12分)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
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图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图三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图四 “一部手机走天下”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联合国促成“签订停止内战的和平协议”“督促西撒哈
拉、摩洛哥双方停火”“制止种族屠杀”,反映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
全,C项符合题意。
2.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中没有发挥应
有的作用”“联合国”“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可知,与国际联
盟相比,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
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成员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等,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欧共体、欧盟
成立的影响,A项排除。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B项排除。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出的方案,D 项排除。
4.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全球联系加强”等,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些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
5.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
潮流的”可知,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逃避经济全球化于事无补,逆全球化和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团结合
作,互利共赢,才能在发展中生存。故材料演讲针对的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C项符合
题意。材料未涉及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生态问题,A、B、D三项排除。
6.(1)材料一:联合国;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4分)评分说明:每点 2分,共 4
分。
(2)合作共赢(或和平发展)。(2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3)【示例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示例二】妇女权利和地位问题-落实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妇女地位
得到提高。
【示例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水稻——世界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评分说明:所举“问题”要符合全球性问题特征,所举“做法”要具有合作的特征,所举
“成效”要与“问题”“做法”具有确定的因果关系,“问题”“做法”“成效”各 2
分,共 6分。
7.【示例一】
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分)选择的史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
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每点 1分,共 3分)论述: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创造了条件。(2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经济总
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2013年,中国提
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筹建和成立亚投行,成为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示例二】
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选择的史实:华约成立;苏联解体;欧盟成立。(每点 1分,共 3分)
论述: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2分)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
被打破。(2分)1993 年,欧盟成立,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
分)
【示例三】
观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选择的史实:联合国成立;世贸组织成立;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 1分,共 3
分)
论述:1945年,联合国成立,它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
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
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分;正确选取材料中的“史实”,每点 1分,共 3分;紧扣
“观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每点 2分,共 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
和”可知,中国促进了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握手言和,体现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
序的维护者,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B项符合题意。
9.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并结合漫画可
知,白鸽代表着和平,却被捆住了嘴,绑上了炸药,这隐喻了美国亚太战略背后依旧是霸
权主义的实质,A项符合题意。
10.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
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可知,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
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剧了
世界局势的动荡,C项符合题意。
11.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多地发动侵
略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美国霸权
主义造成世界动荡,是国际动荡之源,D项符合题意。材料叙述了美国霸权主义行径造成
世界动荡,与“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无关,A项排除;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属于
政治问题,与“经济新秩序”无关,B项排除;美国的“反恐战争”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与“成效卓著”相悖,C 项排除。
12.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奉行霸权主义的“山姆大叔”在面对中东、朝鲜等国际问题
时趴倒在地、满头大汗,暗示了美国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的衰退,A项符合题意。华盛顿
体系以及美苏冷战在图中并未反映,B、C两项排除;随着世界的发展,多极化趋势逐步得
到加强,D项排除。
1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语言,它应该是美式英语;如果世界
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也应该是美国的……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
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愿望的价值观”可知,其反映了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C项符合题意。
1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61 年”“不结盟运动”“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
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可知,不结
盟运动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追求民族解放,标志着广大发展中
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D项符合题意。
1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题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体现出霸权主义的思维,排除。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1)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4分回答 2点,回答 1点可得 2
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2)特点:不平衡和不稳定,充满变数。(1分,回答“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意思相
近也可)成因: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1分,意思相近即可)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1)是必需的。
理由:16世纪以来核心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葡萄牙、荷兰凭借自己的实力,在 16世
纪就开始了殖民掠夺;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英国在 18世纪中期—19世纪
中期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
动了鸦片战争,在 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
争。(6分)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国
际力量的调整。(4分)
(3)不同点:中国方案是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美国方案是确立美国在世界新
秩序中的领导地位。(2分)优劣:中国的方案更加优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兼容各国的共同利益,追求共同发展和人类整体的进步;美国的方案低劣,以武力和战争
威胁他国,追求美国的霸权,是非正义的行为。(2 分)补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
议,促进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成立亚投行,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等。
(3分)
18.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其
量之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信息积累和传播速度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 90
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
以快捷地了解信息,时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
此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互联网的普及,B项符合题意。
19.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 世纪 9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已是第三
次科技革命时期。而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都和互联网广泛运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用有关,B项符合题意。电子商务普及的基础还是互联网的运用,属于互联网出现的结
果,而不是出现的根源,D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的革新与空间技术的兴起,A、
C两项排除。
2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气”“原子”“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青铜时代的标志是青
铜器,铁器时代的标志是铁器,蒸汽时代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电力的使用,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互联网,这些时代的取名原则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生产
工具,A项符合题意。
21.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可
知,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即生态环境恶化,B项符合题意。
2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和谷物产量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
耗量的增长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下降,这种状况为未来人类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要认
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B项符合题意。
23.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无污染的进步”“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水乃生命之
源”“人类与自然”可知,四个主题分别与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水资源保护、人与自然
的相处有关,这表明现代社会在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
对挑战,A项符合题意。
24.(1)是。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2分)
(2)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
和处理问题的方式。(6分)
(3)【示例】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
建议等,更加便捷高效。(2分)
25.【示例】
题目:重视环境保护、共护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正文:19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迅猛发展,科技发明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
恶化。面对环境危机,世界各国联合起来,重视环境保护,采取补救措施,并制定法律法
规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环境、守护家园成为人类共同
追求的主要目标!
等级建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等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6—5分)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4—2分)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1—0分)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26.(1)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2分,任答两
点即可)历史根源: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1分)
(2)变化:从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到确立重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观念,再到共商对策,追求可持续发展。(2 分)努力:发布文件,呼吁人们保护
环境;组织会议,协调各国共商对策,寻求解决方法。(2分)
(3)态度: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建议:不乱扔垃圾,做好垃
圾分类;坚持绿色出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1分)
27.D【解析】根据单元知识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为维护世界
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等威胁着世界安全;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也为此而努力。综上所述,主
题拟定最恰当的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D项符合题意。
28.(1)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或:杜鲁门主义,2分,错别字不给分)格局:两
极格局。(2分,错别字不给分)
(2)多极化趋势。(2分,错别字不给分)
(3)经济全球化。(2分,错别字不给分)
(4)关系:①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②国家综合国
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1【示例】
(6分,每空 1分)
29.观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日益成为
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疾病等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
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1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宗旨、主要机构、地位、作用(高频)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宗旨、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经济全球化:发展原因、表现、影响(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数据图表反映的史实 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6.提炼观点并论述(新考法) 1.重点记背知识:联合国的成立时间、宗旨、主要机构、地位和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时间、宗旨、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掌握观点论述类和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类试题的解题方法;熟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旗帜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原因、表现 2.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表现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中国主张 4.当今世界格局及主要趋势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4.图片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表现;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表现;中国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当今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 2.提高材料信息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充分理解中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影响 2.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及其应对措施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4.图片、数据图表反映的史实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1.重点记背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影响;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及其应对措施 2.掌握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通过文字、图片材料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提高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命题点1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1.下图是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B.发展教育与科技
C.维护和平与安全 D.保障卫生与健康
2.阅读下表材料,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 )
国际联盟 联合国
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A.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继续 B.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
C.形成决议遵循的原则完全一致 D.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
A.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某同学在历史课后设计了知识卡片(见下图)。据此判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
A.两极格局的发展变迁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D.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 “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一演讲针对的是( )
A.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 B.恐怖主义的日渐抬头
C.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 D.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日前,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潮流”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体现两个国际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这个国际组织自1948年5月设立观察团以来,先后在四大洲组织了近40次维持和平行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在刚果、塞浦路斯、埃及、黎巴嫩的活动。90年代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更为困难的维和行动。
——摘编自徐天新 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
材料二 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它使贸易和投资日趋规范化、机制化,极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规模从1990年的343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52250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4分)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以上两个组织采取协调相关各方通力合作的做法去解决二战后一些全球性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组织以上做法共同体现的历史潮流。(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面临的问题”须是全球性问题,且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6分)
7.(新考法—观点论述·选择史实确定观点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部分)
参照“示例”,任选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中国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2分)
选择的史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二十大倡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分)
论述: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筹建和成立亚投行,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共二十大倡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6分)
命题点2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8.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9.下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假和平真霸权》 B.《新潮流旧秩序》
C.《求团结促发展》 D.《倡合作谋共赢》
1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11.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由此可见( )
A.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
C.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
12.下图是一幅名为《山姆大叔(指美国)忙坏了》
的漫画。该漫画( )
A.讽刺了美国维护霸权力不从心
B.说明了华盛顿体系的分崩离析
C.凸显了地区冲突对美苏冷战的影响
D.表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到挫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一些理论家提出: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语言,它应该是美式英语;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节目同样也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愿望的价值观。这种论调本质上体现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尊重文化多样性
C.文化霸权主义 D.政治多极化趋势
14.下表为1961年6月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确定的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条件(部分)。据此可知( )
序号 条件
(一)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二)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三) 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15.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
A.北约东扩 B.美国制裁古巴
C.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D.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正在推行一种与多极化相冲突的全球战略,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目前,世界格局的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有哪些影响?(4分,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时,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2分)
17.某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分三个小组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的问题。(17分)
材料一(第1小组整理)16世纪以来,核心国家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边缘国家除了顺从中心的意志之外别无选择。
阶段特征 时间 事件
以殖民侵略为主要方式的“中心—边缘”秩序初建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末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或经济、政治、军事目的为标准的集团化秩序重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37年 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第1小组整理的材料对于项目研究来说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第2小组整理)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和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第2小组整理的内容,概括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因素。
材料三(第3小组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3日 1990年,布什总统首次公开了美国政府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在海湾战争中予以实践和展现。随着全球性对抗威胁减弱,伊拉克这样的地区性强国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重点地区利益的挑战。战争中,主要行动基本都是由西方盟国部队完成的,具体指挥权属于美国。经过海湾战争的实践促使这一构想在以后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徐萍、张建辉《海湾战争与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实践》
(3)针对第3小组整理的材料,通过内容对比,分析中美方案的不同及优劣。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以佐证项目学习主题。
命题点3 计算机网络 妇女地位的提高 生态与人口问题
18.当今,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每24小时公布的科学信息,其量之多,即可填满7套24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互联网的普及 C.印刷术的推广 D.发电机的问世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20.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划分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21.【文字素材源自教材九下P106知识拓展】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说到,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这反映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态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危害 D.能源危机加剧
22.1950年世界人口约25亿,1985年世界人口接近50亿,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危害性 D.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23.据下表可知,现代人类社会( )
1974——1990年部分世界博览会主题
时间 主题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A.发展面临共同挑战 B.亟待建立经济新秩序
C.能源危机异常严峻 D.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24.【工业文明的兴盛】(10分)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2分)
25.(新考法—撰写小短文)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6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19世纪,人类开始人工合成对自己有用的化学产品; 20世纪,合成的化学制品如杀虫剂、肥料、人工橡胶和合成纺织品等被广泛使用; 20世纪80年代,人类认识到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的氯氟烃(CFCs)正在散发到大气中,破坏着臭氧层; 1987年,联合国支持的一项协定敦促全球逐渐停止使用CFCs,之后,人类找到了它们的替代物,全球CFCs的生产几乎下降到零;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全球首脑会议,发表了代表人类共识的世界宣言。
——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18世纪以来 西方社会在“自然是供人类索取和利用的资源”的自然观影响下,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开始确立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并协调发展的现代观念。
1972年6月 联合国发布《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呼吁全人类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
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中华先民得益于自然环境和广大宇宙的善意滋养,生成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庄子主张“与天为一”“人与天一”。明代王阳明提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可见,天人合一思想是各家各派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思维取向。习近平在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足见其对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继承。
——整理自刁生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地球面临哪些生态问题(至少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生态问题的历史根源。(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社会自然观的变化。并归纳联合国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4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华先民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的态度。请你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提一条身体力行的建议。(3分)
综合命题点
27.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霸权主义与 地区冲突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8. (一材多设问)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摘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国际格局的构成单位是由大国和大国集团组成的“极”。一个国家要成为一极,必须在国家权力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材料三
某飞机制造公司在本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对峙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
(3)材料三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2分)
(新考法—绘制示意图)28.1 请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完成下列示意图的填写。(6分)
29.【图一、二源自教材九下P95、P99】
【图片中的历史】(12分)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图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图三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图四 “一部手机走天下”
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联合国促成“签订停止内战的和平协议”“督促西撒哈拉、摩洛哥双方停火”“制止种族屠杀”,反映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C项符合题意。
2.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联合国”“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可知,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
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成员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欧共体、欧盟成立的影响,A项排除。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B项排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出的方案,D项排除。
4.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全球联系加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
5.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可知,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逃避经济全球化于事无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团结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在发展中生存。故材料演讲针对的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生态问题,A、B、D三项排除。
6.(1)材料一:联合国;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4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
(2)合作共赢(或和平发展)。(2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3)【示例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示例二】妇女权利和地位问题-落实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示例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水稻——世界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评分说明:所举“问题”要符合全球性问题特征,所举“做法”要具有合作的特征,所举“成效”要与“问题”“做法”具有确定的因果关系,“问题”“做法”“成效”各2分,共6分。
7.【示例一】
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分)选择的史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每点1分,共3分)论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条件。(2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筹建和成立亚投行,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示例二】
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选择的史实:华约成立;苏联解体;欧盟成立。(每点1分,共3分)
论述: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2分)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2分)1993年,欧盟成立,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分)
【示例三】
观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选择的史实:联合国成立;世贸组织成立;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1分,共3分)
论述:1945年,联合国成立,它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正确选取材料中的“史实”,每点1分,共3分;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每点2分,共6分。
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可知,中国促进了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握手言和,体现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B项符合题意。
9.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并结合漫画可知,白鸽代表着和平,却被捆住了嘴,绑上了炸药,这隐喻了美国亚太战略背后依旧是霸权主义的实质,A项符合题意。
10.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C项符合题意。
11.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美国霸权主义造成世界动荡,是国际动荡之源,D项符合题意。材料叙述了美国霸权主义行径造成世界动荡,与“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无关,A项排除;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属于政治问题,与“经济新秩序”无关,B项排除;美国的“反恐战争”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与“成效卓著”相悖,C项排除。
12.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奉行霸权主义的“山姆大叔”在面对中东、朝鲜等国际问题时趴倒在地、满头大汗,暗示了美国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的衰退,A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体系以及美苏冷战在图中并未反映,B、C两项排除;随着世界的发展,多极化趋势逐步得到加强,D项排除。
1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语言,它应该是美式英语;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也应该是美国的……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愿望的价值观”可知,其反映了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C项符合题意。
1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61年”“不结盟运动”“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可知,不结盟运动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追求民族解放,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D项符合题意。
1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题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体现出霸权主义的思维,排除。
16.(1)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4分回答2点,回答1点可得2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2)特点:不平衡和不稳定,充满变数。(1分,回答“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意思相近也可)成因: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1分,意思相近即可)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1)是必需的。
理由:16世纪以来核心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葡萄牙、荷兰凭借自己的实力,在16世纪就开始了殖民掠夺;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英国在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6分)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国际力量的调整。(4分)
(3)不同点:中国方案是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美国方案是确立美国在世界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2分)优劣:中国的方案更加优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兼容各国的共同利益,追求共同发展和人类整体的进步;美国的方案低劣,以武力和战争威胁他国,追求美国的霸权,是非正义的行为。(2分)补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成立亚投行,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等。(3分)
18.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其量之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信息积累和传播速度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时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互联网的普及,B项符合题意。
19.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而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都和互联网广泛运用有关,B项符合题意。电子商务普及的基础还是互联网的运用,属于互联网出现的结果,而不是出现的根源,D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的革新与空间技术的兴起,A、C两项排除。
2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气”“原子”“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青铜时代的标志是青铜器,铁器时代的标志是铁器,蒸汽时代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的标志是电力的使用,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互联网,这些时代的取名原则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A项符合题意。
21.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可知,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即生态环境恶化,B项符合题意。
2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和谷物产量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下降,这种状况为未来人类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要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B项符合题意。
23.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无污染的进步”“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水乃生命之源”“人类与自然”可知,四个主题分别与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水资源保护、人与自然的相处有关,这表明现代社会在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挑战,A项符合题意。
24.(1)是。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2分)
(2)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6分)
(3)【示例】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高效。(2分)
25.【示例】
题目:重视环境保护、共护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正文:19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迅猛发展,科技发明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恶化。面对环境危机,世界各国联合起来,重视环境保护,采取补救措施,并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环境、守护家园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
等级建议:
一等 (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1—0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26.(1)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2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根源: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1分)
(2)变化:从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到确立重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再到共商对策,追求可持续发展。(2分)努力:发布文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组织会议,协调各国共商对策,寻求解决方法。(2分)
(3)态度: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建议: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坚持绿色出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1分)
27.D【解析】根据单元知识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等威胁着世界安全;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也为此而努力。综上所述,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D项符合题意。
28.(1)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或:杜鲁门主义,2分,错别字不给分)格局:两极格局。(2分,错别字不给分)
(2)多极化趋势。(2分,错别字不给分)
(3)经济全球化。(2分,错别字不给分)
(4)关系:①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②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
28.1【示例】
(6分,每空1分)
29.观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疾病等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1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