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的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
1.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3.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导入语: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等,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距《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今天,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课堂安排:
1.“预习案”展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戏剧介绍)
2. “课堂案”设计
(1)速读课文,第一幕写到了大致哪两类人?
明确: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2)课堂活动
活动一
要求:在个人探究的基础上,小组集思广益,清理出一份小组的最佳答案,并派一名代表展示探究。
全文可分为七个部分,体现七个矛盾冲突
第一部分:矛盾冲突(一)——
第二部分:矛盾冲突(二)——
第三部分:矛盾冲突(三)——
第四部分:矛盾冲突(四)——
第五部分:矛盾冲突(五)——
第六部分:矛盾冲突(六)——
第七部分:矛盾冲突(七)——
明确:第一部分:矛盾冲突一——常四爷与二德子的矛盾冲突。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第二部分:矛盾冲突二——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说明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预示着大革命即将爆发。第三部分:矛盾冲突三——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表示担忧。这一部分其实是写洋货冲击与清政府无能之间的矛盾。第四部分:矛盾冲突四——黄胖子调解鴿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这揭示了穷人与富人在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和情感对立。第五部分:矛盾冲突五——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谦卑求情。这其实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之间的矛盾。第六部分:矛盾冲突六——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想要实业救国。这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富有正义感的民众之间的矛盾。第七部分:矛盾冲突七——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议论谭嗣同。这揭示了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民众对维新变革或不了解、或反对的社会现实。
活动二
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20多个。不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或一闪而过的人物不论他们的台词有多少,或只有动作没有台词,都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请按课文中的出场顺序来收集出现的人物形象,并找到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案提示:(1)按照出场顺序依次为:王利发、唐铁嘴、松二爷、常四爷、茶房李三、二德子、马五爷、刘麻子、康六、黄胖子、老人、秦仲义、小妞、乡妇、庞太监、茶客甲、乙、丙、丁,宋恩子、吴祥子、康顺子。(2)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位: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刘麻子。
王利发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旧社会中的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吃了亏,受了气,还乐呵呵的、热呼呼地奉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他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被捕时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乡妇两碗面。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
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本文中他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质上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这个雄心勃勃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的人物,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
讨论思考
1.剧中的王利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王利发: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裕泰茶馆的掌柜,年富力强,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胆小怕事,不乏善良。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王利发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典型。他用尽心思维持茶馆的经营,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活。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揭露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
2.王利发最后悬梁自尽,像这样命运悲惨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
明确: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人民命运的真实写照。是那个黑暗的旧时代,导致他的悲惨命运。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补充资料:
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铁杆庄稼: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铁饭碗”。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课堂小结
一座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七十余个人物先后登场。一座小茶馆展现了一段大历史,五十年的沧桑变化尽在其中。《茶馆》深刻映衬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时代镜像”,它照见了改革、建设和革命的洪流,映射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凝聚了作者对民族振兴之路的思考。它是一颗明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舞台上熠熠闪光,照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