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化学角度对物质间的变化进行分类。 2.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描述物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理解并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分和联系。 3.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变化,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4.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1.物理变化没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折断铁丝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答案】没有其他物质 其他物质生成 生成了其他物质 物理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 生成了其他物质 发热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颜色改变 吸热 放热 发光等 [来源:*#z~zste@p.^com]
2.物理性质[来*源:zzs@tep^.&~com]
物质的_____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3.化学性质
物质_____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答案】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4.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1)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
(3)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来*源:中教^网%&~]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网*]
【答案】一定不 一定 不一定 一定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实验1-1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水的沸腾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2)胆矾的研碎 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等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块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 等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填“一定发生”“一定不发生”)
典型例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钢铁冶炼 D.粮食酿酒
【答案】A
【解析】
A.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钢铁冶炼生成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粮食酿酒生成酒精,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典型例题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融化 B.木炭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矿石粉碎
【答案】B
【解析】
A.雪糕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方法与技巧】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新物质。
2.化学变化从宏观上看是产生了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新物质);从微观上看是产生了新分子或者新原子。
3.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点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腐蚀性、酸碱性等
性质确定 器官感知或仪器测定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2.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特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是物质性质具体变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能发生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区分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会有“能”“易”“难”“会”等词语;在叙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会有“了”“在”等词语
典型例题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吸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性质,正确;
B.氢氧化钠是白色片状是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是物理性质,正确;
C.氢氧化钠水溶液显碱性,酸碱性是化学性质,错误;
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化学性质,正确。
典型例题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错误;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方法与技巧】
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
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气体生成 B.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改变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故选C。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酒精燃烧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答案】C
【解析】A.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3.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答案】D
【解析】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易锈蚀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黄金压成金箔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B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将其变成薄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汽油作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作燃料利用了汽油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化学角度对物质间的变化进行分类。 2.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描述物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理解并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分和联系。 3.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变化,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4.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1.物理变化没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折断铁丝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物理性质[来*源:zzs@tep^.&~com]
物质的_____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3.化学性质
物质_____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4.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1)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
(3)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来*源:中教^网%&~]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网*]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实验1-1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水的沸腾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2)胆矾的研碎 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等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块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 等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填“一定发生”“一定不发生”)
典型例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钢铁冶炼 D.粮食酿酒
典型例题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融化 B.木炭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矿石粉碎
知识点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腐蚀性、酸碱性等
性质确定 器官感知或仪器测定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2.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特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是物质性质具体变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能发生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区分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会有“能”“易”“难”“会”等词语;在叙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会有“了”“在”等词语
典型例题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气体生成 B.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改变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酒精燃烧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3.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4.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黄金压成金箔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