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自我测评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老子的“道” 是指无意志无为的抽象的自然本体,是世界的本原。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概念呈现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 、杂家(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名家(善于辩论,善于语言分析 )、纵横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 )、兵家、小说家(记录民间街谈巷语 )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政治到经济等各方面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道儒墨法
2、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2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四个方面概括)。自 学 指 导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私学兴盛,士阶层兴起,使得思想活跃。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6-10,概括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影响。
8分钟后提问检查。自 学 指 导孔子 仁、礼、德治、教育 创始人孟子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亚 圣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并施 集大成者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创始人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依据表格思考问题(一分钟):
1.在人性论上观点分歧的两位思想家是谁?
2. 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
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奠基人,“亚圣”《孟子》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儒家:1、孟子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
这是为什么?
民贵君轻1、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定”,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B2、孟子“民为贵”的主张( )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C【开拓思维】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荀子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荀子的思想学说哲学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但教育可以
使人由恶变善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
的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材料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 、心好利”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儒家:2、荀子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爱人仁政 仁义
(礼教为主)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墨子
生平战国鲁国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的思想学说“兼爱”或“仁”尚力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墨子
的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非攻: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节用、节葬(热爱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墨家:墨子孔子的“爱”和墨子的“爱”有什么区别?1、世界观:“齐物”
2、人生观:“逍遥”,“无所恃”
3、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4、文学成就:
道家:庄子其寓言、散文上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韩非生平战国韩国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影响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
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观顺应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2、法治观:法、术、势相结合3、改革观: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韩非 兵家:孙膑1、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2、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3、灵活利用战略战术根据下列材料判断这是谁的什么观点:
材料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三:(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五: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孟子 性善论荀子 天行有常墨子 非攻孟子 民贵君轻墨子 兼爱材料六: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材料七: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
材料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九: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材料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 性恶论墨子 尚贤荀子 君舟民水韩非 法术势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孟子 舍生取义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江泽民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对今天中国社会依然影响深远三、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
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
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将下面的人物与当今的思想观点连线,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人物 现今思想主张及观点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兼爱”思想“非攻”有教无类富贵‥贫贱‥法治因材施教无为而治学以致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D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庄子和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有什么区别?
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强调人应当克服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态度消极。
荀子主张积极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荀子
4、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
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
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
“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
同维护君主的权利 如何看待学生自修说话的现象?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焦点访谈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个球!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_____说:我仁;孟子说:我义;_____说:我无为;______说:我逍遥;____ _说:把他们全抓了。————说:战场上见高低。开心一刻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