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1 10:24:30

文档简介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A.提高决策效率
历史试题 B.实现政事公开
C.抑制政治腐败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D.避免决策失误
注意事项:
3.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
1.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黩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条形码贴在对应
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 )
位置。
3. 回答选择题时,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 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
橡皮擦除干净。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 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
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第 I卷 共 48分 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
一、选择题(共 3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4.与王政时代相比,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些重大变化。两名选举产生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其通常都是长老,每年从贵族元老院中产生;元老院取代过去
1.下表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这一过程表明( )
的长老会议,成员一般由前执政官、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组成;公民大会尽
时间 尚书地位
管仍然存在,但已不太起作用。这一制度设计( )
少府的属官,与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并称六尚,替皇帝掌管文
秦及汉初 A.排除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书。 B.使公民大会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
汉武帝时 与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 C.确保政府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
汉成帝时 开始分曹治事,设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负责政令的执行。 D.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
A.相权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 5.下表所示为英国 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大宪章》( )
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国王的直接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如无他们(封建主)
C 第 12条.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 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
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
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的令状,以免使封建
2.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 第 34条
主的此项司法权遭到损害
以后,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
第 61条 组织 25个大封建主监督该宪章执行,如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可使用各种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 B.贯彻了工农专政的理念
A.在法律层面上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C.实现了土地革命的目的
B.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 D.基层群众政治觉悟提高
C.使英国由议会君主制转为共和制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制度,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工
D.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 农兵代表苏维埃制度,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这一历程说明了( )
6.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继而完全领导内阁,成为英国第 A.人民代表的广泛性
一位首相。任职期间,他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 B.民主革命的历久弥新
导的阁员离职。然而直到他离职时,他也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 C.苏联制度影响久远
个多数党派。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D.人大制度的传承发展
A.国王成为虚君 10.下图漫画刊载于 1913年 12月 27日《新闻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B.议会亟需民主化改革
C.代议制的衰退
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
7.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 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
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500元 小学毕业 21岁 D.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清朝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 000 元 中学毕业 25岁 1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1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
8. 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选,“新当选的仍然是劣绅土豪”,当选的贫农和雇农“接 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二连三的被地主豪绅所收买”;而在 1940年村选中,贫民和中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比例为 87.1%。这一变化说明晋察冀边区( )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A.践行了“三三制”的原则 1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①常举中的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重视 ②考试合格后,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③取士不问家世 ④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 20.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
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 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15、东汉实行察举制,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 21. “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
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标准客观上() 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郑国执政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
A.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 B.动摇了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基础 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此举( )
C.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 D.结束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A.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形容当时的官场情况为“身未离强褓,业披冠带”“上车不落则著作(官名, B.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
著作郎),体中何如则秘书”(秘书郎,是清闲而又高贵的官职)。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C.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
A.察举制难以选出真正人才 B.江南知识分子阶层崛起 D.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C.魏晋最先推行九品中正制 D.当时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22.唐律明文规定,“奴婢告主,(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而宋代法律明确规
17. 九品中正制明确规定中正官必须是中央政府的在职高官,这实际上是将汉代的乡里清议纳入朝 定奴婢拥有诉权,有权与雇主对簿公堂。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廷选举的轨道,同时,这些高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因此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可知,这规 A.律令儒家化色彩更浓厚
定( ) B.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妥协 B导致选官权从中央旁落到地方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C.实现了政府对民间舆论的控制 D.有助于扩大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8. 唐朝贞元十八年,中书舍人权德舆知贡举,祠部员外郎陆傪帮他物色贡士。时为四门博士的韩 23.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承认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新法典
愈向陆傪推荐了侯喜、李绅、李翊等十人。韩愈在信中赞扬陆傪“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 已承认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有财产继承权等。这一转变促进了
明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这表明当时( ) 当时( )
A.人才选拔兼顾多个阶层 B.官员考核的标准日趋严格 A.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
C.官员选拔存在荐举现象 D.门阀垄断政治局面被打破 B.传统家族社会的解体
19. 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C.近代法律体系的确立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D.社会风俗根本性变革 B.“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24.北宋《宋刑统》规定:对于丧夫的妇女,“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徒 C.“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
一年;期亲嫁者,减二等,各离之,女追归前家,娶者不坐”。宋真宗时,下诏:“不 D.“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逞之民娶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宋代这些规定( ) 28.有学者说:“正是罗马法学家将古代希腊传统下的自然法融汇到罗马法‘躯干’
A.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 之中,才促使整个罗马法律体系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在罗马有一种法……称为法律解
B.表明理学正统地位出现动摇 答,即法学家的解答。”这反映出( )
C.说明妇女再嫁受到官方反对 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
D.有利于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25.宋朝规定,“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凡庶民家,不得 C.罗马法律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施重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 D.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已”。这反映了当时( ) 29.《法国民法典》第 165条关于婚姻仪式的规定说“婚姻仪式,于当事人一方的住所,
A.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在身份吏前公开举行”,排除了教会对结婚的管辖。其他如关于财产、契约等的规定
B.社会奢靡之风受到压制 也未为宗教的干预留下任何余地。该内容体现的法律思想是( )
C.儒家伦理渗入社会生活 A.人人平等 B.契约自由
D.庶族地主力量不断上升 C.教俗分离 D.公序良俗
26.《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 30.西方有两大法律体系:一支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另一支是以英国普通
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 法为基础的英美法系。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公元 1-3世纪;英美法系
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则形成于 18 世纪,19世纪、20世纪后传遍世界。从时间背景分析,两大法律体系的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哪一因素影响( )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A.严格先进的法律理念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领土扩张和军事征服
27. 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 D.成文法形式易于传播
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 31.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
的公共保护。贝卡里亚的观点类似于古罗马法的( ) 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
A.“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对此解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读最准确的是( )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
A.中世纪依旧保持着原始和粗野状态 史料 4 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赵翼《檐曝杂记》
B.中世纪政治按照神学通行原则处理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C.中世纪法律制定依据是基督教神学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D.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服从教会神学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
32. 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 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 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
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 19 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条第 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一中史料信息加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以说明。(8分)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8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道大题,共 5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记述 出处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 宁欣《古代历史史料 与世袭制和察举制和比,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日本、韩国等
史料 1
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汇编》 地从唐朝开始就效仿中国的科举制,16- -17 世纪,欧洲传教士将其介绍到欧洲,在 18 世纪,
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科举制受到了英、法等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从宋代起,科举不论出身,只要士于有才学、
史料 2
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192卷 品行端正都能参加。在科举所经历的 1300 年间,选拔出的进士约为十万,举人、秀才高达百万:
(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 在宋、明时代的名臣能相中,很多都出身于进士。科举改善了民间读书风气,学而优则仕变成
史料 3 朱熹《朱子语类》
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了一种风尚。明清时期,若以秀才来计算中国的读书人,常态下都不少于 50 万,若包括意生则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
鹤岗市第三中学高二学年 2023-2024 上学期月考 高二 历史 2023 年 10 月
超过百万。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摘编自邓文睿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
材料二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与发展
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
时间 基本情况
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19 世 纪 以 国王恩赐官员制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19 世纪初期 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公开地进行官场“肥缺分赃”
时期 案件 法律规定 判决结果 判决理由
1832 年 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立法,但行政大权,仍在贵族、寡头势力的操纵
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 《张家山汉简》:杀伤 《春秋》之义,父
之下,工作效率低下,束缚经济发展 西汉 子无罪
人伤害,而误伤己父 父母,枭其首市 为子隐……
1853 年 克里米亚战败,引发英国政治危机
朱谦之父为族人朱幼 杀一罪人,未足弘
1854 年 国会议员社威廉提出建立文官制度建议:由大学生来担任政府中的行政智力工 《晋律》:准五服以制 帝嘉其
魏晋 方烽火所焚。谦之成 宪;活一孝子,实
作,一般人员担任机械工作:通过选拔考试远任智力工作人员; 统一管理各部 罪 义,赦
人,手刃杀幼方 广风德
人员,各部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考核报告为依据。该建议后以
一人(上官兴)因醉杀
法令形式加以实施,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
人亡窜,吏执其父下 《唐律疏议》:杀人者 诏免死 以其首罪免父,有
1870 年 政府颁布枢密院令,确立文官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文官一经录用,非 唐朝
狱。兴自首请罪,以 斩 配流 光孝义
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文官必须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
出其父
道德,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营利性事业
1921 年起 政府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以监督文官制度的运作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者法制观
念不同的原因。(8分)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到隋唐法律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容。(10 分) (8分)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aQaAggigAhBAAQgCUwWSCgMQkAACCCoGhFAAoAAAgRFABAA=}#}高二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1C2C3B4D5D
6D7A8D9D10D
11A12D13B14B15C
16D17D18C19A20A
21C22D23B24D25C
26B27D28D29C30C
31D32B
33答案:(1)8分
发展趋势1:中央集权日益凸显。
说明:史料1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军事上远征匈奴,解决边患,巩固中央集权。史料3反映了宋太祖鉴于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削弱地方力量,将兵权和财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发展趋势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说明:史料2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史料4反映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大臣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8分
观点:政治制度创新应在批判中继承发展。
理解:民族资产阶级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失败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参照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中,又参照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34【答案】
(1)10分
积极影响:打击了士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对日韩和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科举不论出身,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做官,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改善了民间读书风气,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10分
背景:国王恩赐官员制的弊端及两党官场分肥的腐败;既有制度使工作效率低下,束缚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职业官僚体系和廉洁高效政府;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克里米亚战争导致政治危机;国会议员的建议及民众的呼声。
内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长期任职;转调、提升以考核报告为依据;对职业道德提出明确要求;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
35答案:
(1)8分
孔子:观念:认为伦理道德优先于国家秩序。原因:孔子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任意2点)
商鞅:观念:认为法律必须符合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忠君大于孝亲。原因:商鞅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认为法和刑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用法律约束防止作恶;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任意2点)
(2)8分
趋势:律令儒家化。
积极影响:调和了法律与儒学之间的矛盾,使人们更容易认可封建法律;发挥了儒家文化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的作用。(任意2点)
消极影响:造成中国古代司法道德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们对正当权利的追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