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27 08: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4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萧山六中 李琦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理念二、学情定位四、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六、预期反思 《走向整体的世界》是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第4课。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这一模块聚焦中西两大领域、围绕经济与科技两大线索展开论述。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是构成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石。
这就决定了本节课在教材和高考考察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一、教材分析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拓展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e-Business ?? ??_Fulfill Demand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二、学情定位 我校是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萧山六中。由于地处偏远农村,相对生源不理想。
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较低,但我们的学生也渴求知识,渴求进步。
本节授课的主体是高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本课涉及的基本概念,认知困难,不会构建知识体系,也不愿主动与现实和生活进行联系来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理念 从2009年9月开始,以导学案为载体,秉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在我校全面铺开。目前,六中的教改课题《基于导学案推行的教学常规管理改进与提升的实践研究》已经被列为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随之而来,历史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面貌也在变化着。
在我校的历史课堂中,始终贯彻三个原则:“这是学生的课堂”、“我的教服从于学”、“一切为了学会”。四、教法学法 导学案教学法是我校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模式,又叫“114”教学模式。其中的第一个“1”指秉持一个理念—“以学为主”;第二个“1”指依托一个载体—“导学案;“4”指课堂必备4个环节—“导、议、练、理”。导学案教学法体现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主”、“以学定教”。 教法: 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索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学法:下划线的同学为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本讨论小组的导学案答疑和讨论组织。102班导学案讨论小组第一个环节:“导 ”五、教学过程: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历史课堂必须必备四个环节:“导、议、练、理” “导”——引导聚焦。
一是课前引导预习,教师编制出具体的预习提纲,以问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探索;
二是课中引导学习,教师在把握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价值地引导学生,聚焦课堂的主体活动,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课前引导预习:教师编制出具体的预习提纲,以问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探索。 课前引导预习:教师编制出具体的预习提纲,以问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探索。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突破【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解读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 (二)、课中引导学习:教师在把握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价值地引导学生,聚焦课堂的主体活动,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课中引导学习:教师在把握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价值地引导学生,聚焦课堂的主体活动,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重9000吨、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1925年,巴黎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出资赞助,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标志。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象征。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材料一: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 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而在1900年的总产值中,美、德、英、法四国就占了72%。这四国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创造最集中的国家,尤其是德国和美国。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
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器公司。1891
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
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器公司,开始了通用电器在电器领域长达
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材料三: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
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
5600万;俄国吞并邻近各国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2500万。材料四:“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垄断的方式

(2).垄断的表现
(3).垄断的目的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兼并或相互联合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追求更多的利润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1890年前后,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所作的一幅漫画,原名是《参议院的老板们》  材料: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可以产生一些优越性,比如:垄断组织出现后,可以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用最高效率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实行更有效的社会分工;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利于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努力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自觉去接受市场,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材料: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为直接的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4).垄断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第二个环节:“议” 五、教学过程: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历史课堂必须必备四个环节:“导、议、练、理” “议”——质疑探究。
一是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预习的疑惑,同组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反馈。
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和课堂中小组学习实际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穿梭于学生中,适当地给予点拨、追问、总结、
点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这时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有何变化?为什么?阅读材料: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2)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政治: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经济(1)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为辅转为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第三个环节:“练” 五、教学过程: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历史课堂必须必备四个环节:“导、议、练、理” “练”——达标训练。紧扣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进程,让学生在有预设和生成的训练中检验学习的成效,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学习欲望。第四个环节:“理” 五、教学过程: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历史课堂必须必备四个环节:“导、议、练、理” “理”——整合梳理。
学生对课堂前阶段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自主性整合、互动性梳理。也可以是教师对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作综合性梳理和点评,并在梳理和点评的过程中促进学习方法的提升。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原因成就影响政治前提——资义制度确立、生产方式科技——直接推动市场、资本——物质基础生产力:电气时代生产关系:垄断产生 世界链接成一体电力、交通、电讯、石油化工中心: 美国和德国瓜分世界的狂潮成就:六、预期反思 本课第二目“瓜分世界的狂潮”,由于课标没有要求,并且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所以授课时一笔带过。本课第一目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由于导学案中学生的预习效果较好也作简化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学使我感受到在现代教学的大环境下,必须切合“以学为主”的基本理念,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进而帮助学生“会学”、“乐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学生“动起来”的同时也需要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及时起到领航员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六、预期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惑:
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如何进行预习作业的有效反馈?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展示机会?
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