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大单元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大单元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0 15: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完成主题活动——考察调查家乡的地名,并汇报。
(一)课题背景:我国历史悠久,地名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反映自然环境的地名,如取东、南、西、北方位的地名有河南、河北等,与地形、水体有关的地名有鞍山、平顶山,黑龙江和酒泉等。二是反映经济活动历史状况的地名,如反映商业集市贸易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和马市等;反映矿产资源的地名有锡矿山、铁岭等。三是反映文化历史状况的地名,如反映历史事件的地名有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名有呼和浩特等,蒙古语中“浩特”指城,“呼和浩特”的意思是“青色的城”。
(二)课题目标:写一份报告,介绍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和你所在街区或村镇的地名情况。
(三)课题要求:你需要调查下列问题:1、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四)课题准备: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与本小组的同学一起搜集资料,进行讨论。
(五)搜集资料的渠道:互联网和走访或咨询。
(六)呈现结果方式:撰写一份介绍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和你所在街区或村镇的地名情况调查报告。
→评价量表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单元作业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下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 )
A.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B.南临玉带河利于冬季通风
C.村落巷道的布局不便于联系 D.自然生态区有利于灌溉
2.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拆除古代民居,建设现代楼房 B.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C.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 D.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
【答案】1.A 2.D
【解析】1.由图可知,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菩山位于村庄以北,阻挡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村庄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A正确;南临玉带河与冬季通风关系不大,B错误;村落巷道的布局主要为南北走向,方便联系,C错误;自然生态区有利于涵养水源,灌溉主要来自河流,D错误。故选A。
2.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D正确;完全拆除古代居民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A错误;该地聚落为村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破坏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B错误;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做法太绝对,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也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因此,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4.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答案】3.C 4.B
【解析】3.深色皮肤能更好地抵抗较强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说明黑种人他们早期居住在炎热的低纬地带,也就是热带地区,故选C。
4.白色人种肤色较白,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长,胡子和体毛发达,是因为该人种多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区,为了防止吸入寒冷的空气,刺激肺部,所以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而成的,故选B。
【点睛】世界上有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他们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这些体质方面的差异,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人口增长必须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地关系才能和谐。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6.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太大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5.由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D正确;故选D。
6.由图可知,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等,①③正确;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是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影响,②④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兵源短缺等。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住房、就业、教育等社会问题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等。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某学生跟随父母去东南亚旅行,拍摄了一张当地的民居照片(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
8.图中民居的聚落形式是( )
A.城市 B.城镇 C.集镇 D.乡村
【答案】7.A 8.D
【解析】7.从图中看出,该民居是高脚屋,该种房屋通风防潮的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高温多雨的气候,A正确;炎热干燥、温和多雨、寒冷干燥的气候都与该民居的地理环境特征不相符,BCD错误;故选A。
8.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高脚屋,属于乡村的聚落形式,D正确,故选D。
【点睛】把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高脚屋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是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主要适用于气候湿热地区。
(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结合土家吊脚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潮湿
C.水源不足 D.木材匮乏
10.政府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吊脚楼进行合理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修缮,修旧如旧 B.放任自流,任其变化
C.整体拆迁,异地重建 D.全部拆除,原地重建
【答案】9.B 10.A
【解析】9.根据材料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便于通风散热,适应该地区气候潮湿的特点,吊脚楼依山而建,地形起伏大,A错误,B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源丰富,C错误;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木材丰富,D错误,该题选B。
10.吊脚楼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所以应合理修缮,不能改变其形态,修旧如旧,A正确;放任自流,任其变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B错误;整体拆迁,异地重建以及全部拆除,原地重建不能发挥其文化历史价值,不利于合理保护,CD错误,该题选A。
【点睛】自然环境会影响地区的建筑风格,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023·广西钦州·校考模拟预测)《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下图是对“聚”和“落”甲骨文的解释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
C.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D.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
①靠近水源②交通便利③资源丰富④气候湿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有人说将安徽宏村比喻为梦境中的桃花源,该地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申遗的根本目的是
A.吸引更多游客 B.保护文化遗产
C.让宏村闻名世界 D.获得更多收入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由题目可知,“桃花源”描述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故选D。
12.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聚落的形成会受到水源、交通、人口、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涉及气候因素,故选A。
13.聚落是人类在历史上留下的珍贵遗产,能够反映某个时代的建筑文化,人们之所以保护聚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及分类。
(2023·广西钦州·校考模拟预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板块的连线,正确的是( )
A.①-美洲板块 B.②-印度洋板块 C.③-非洲板块 D.④-太平洋板块
1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热带沙漠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④-热带季风气候
1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居民黑种人为主 B.②地居民多信仰佛教
C.③地传统民居多为平顶房 D.④地人口稠密
【答案】14.B 15.B 16.D
【解析】14.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来看,①②③④分别是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连线正确的是②--印度洋板块,B正确。故选B。
15.读图可知,①、②都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③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分旱雨两季;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正确。故选B。
16.①地位于非洲的北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A错误。②地位于西亚地区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B错误。③地气候湿热,传统民居屋顶倾斜度大,利于快速排水,C错误。④地位于亚洲东部,人口稠密,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气候类型的分布及人种、宗教的分布。
(2023·广西钦州·校考模拟预测)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暴
18.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19.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B.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C.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答案】17.A 18.D 19.B
【解析】17.由题可知碉房主要分布于青海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该地无沙暴,无需稳固墙体。A正确。故选A。
18.由图可知,该碉房层次分明,依山而建。因为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所以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A、B、C错误。故选D。
19.传统民居保护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适当方式,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增强公众传统建筑保护意识;加强对传统建筑的精心修缮,日常维护;传统建筑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并驾齐驱。选项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地形、气候及传统建筑文化保护,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23·广西·统考一模)自然环境影响人类衣食住行。下图为小王拍摄的传统民居“船型屋”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民居竹木为屋架,茅草覆盖,底部架空。据此推测,当地自然环境( )
A.地表崎岖 B.高寒缺氧 C.炎热潮湿 D.干旱多风
21.小王在当地品尝到的特色美食可能有( )
A.青稞饼 B.手把肉 C.烤全羊 D.菠萝饭
【答案】20.C 21.D
【分析】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中“船型屋”是黎族的民居,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菠萝是该地区的经济作物。建造房屋用竹木、茅草覆盖、底部架空利于通风散热防潮,可以分析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高温多雨,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热带水果生长。
20.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中房屋旁的植被为叶子为硕大的芭蕉树,可以分析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高温多雨的华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房屋用的材料为竹木,茅草覆盖,底部架空利于通风散热防潮,故选C。
21.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青稞饼是藏族美食,故A错;手把肉和烤全羊是蒙古族的美食,故B、C错误。此地区为黎族居住区,为海南省,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例如菠萝、椰子、荔枝等,菠萝饭是当地特有美食,因此小王可以吃到菠萝饭,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民居和饮食的影响。
(2023·广西梧州·梧州市第一中学校考三模)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暴
23.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答案】22.A 23.D
【解析】22.由题干可知,碉房主要分布于青海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故A正确;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海拔高,受沙暴影响小,无需稳固墙体,排除BCD,故选A。
23.由图可知,该碉房层次分明,依山而建。因为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所以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故D正确,与水源、气温和降水无关,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聚落的形成与环境: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自然资源(林、渔、矿等)丰富,可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③交通便利(交通线的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023·广西梧州·梧州市第一中学校考三模)“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在当地时间20:30熄灭不需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2022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于3月26日20:30-21:30在全球依次展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这次熄灯接力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B.熄灯顺序的大致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D.“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同时熄灯
25.下列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居民普遍信仰的宗教发源于④地区
B.②和③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C.⑤地区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D.⑥地区主要通行英语
【答案】24.C 25.B
【解析】24.地球越东的地方,时间越早,越早熄灯,故本次熄灯接力活动,跟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A错误。熄灯顺序的大致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B错误。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时间更早,故更早迎来“熄灯活动”,C正确。“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依次熄灯,D错误。故选C。
25.①地区是北美洲,居民普遍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发源于④中东地区,A正确。②欧洲和③非洲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B错误。⑤地区居民是亚洲东部,主要为黄色人种,C正确。⑥地区是澳大利亚,主要通行英语,D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B。
【点睛】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位于中东;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阿拉伯半岛。
(二)解答题
26.(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多彩贵州,非凡十年。这十年,贵州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谱写了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下图是贵州地形图和贵阳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一片清凉捂热旅游经济】
夏日的贵州最热月的气温也极少超过25℃,而且紫外线强度弱,是纳凉的绝佳选择。“中国凉都”六盘水、“避暑胜地”贵阳等地,每年暑期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1)贵阳属于 气候, 季降水丰沛,多阴雨天气,紫外线较弱;地处 (地形区),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因此贵阳被誉为“避暑胜地”。
【一条河守护碧水蓝天】
水能是再生性能源,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能源。贵州水能资源达1800万千瓦,总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六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2)说出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
覆以青瓦的木屋错落有致,鼓楼、禾仓、古井、古道相映成趣。在贵州,存留了七百多年的侗寨民族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生态画卷。脱贫、保护、发展、振兴,这是传统村落发展应该走的途径。
(3)关于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谈谈你的观点 。
【答案】(1) 亚热带季风 夏 云贵高原
(2)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3)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特色旅游;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宣传力度等
【分析】本题以贵州省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贵州省的气候、地形地势、旅游开发等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贵阳市的气候类型、结合题干中的图文信息资料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1)贵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沛,多阴雨天气,紫外线较弱;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因此贵阳被誉为‘“避暑胜地”。
(2)贵州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贵州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贵州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3)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应该做到: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不改变原有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文物行为;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特色旅游,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宣传力度等。
【点睛】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27.(2023·河南商丘·统考一模)位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自然环境独特,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长期以来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自然环境独特】
(1)马达加斯加岛东临 洋, (特殊纬线)从其南部穿过。
(2)马达加斯加岛 (填“东”或“西”)侧降水多,主要是因为 。
【纸币上的文化】
马达加斯加100阿里亚里纸币的正面是贝马拉哈国家公园的山脊。公园内部满了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纸币左侧的旅人蕉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喜高温多湿的气候,因叶鞘能贮存大量水液,可为人们提供紧急的水源而得名。下图为马达加斯加100阿里亚里纸币简图。

(3)贝马拉哈国家公园里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说明了 。
(4)推测旅人蕉可能会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 (填“甲”或“乙”)地,理由是 。
【人地协调发展】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居民使用旅人蕉和竹子搭建的传统民居。房屋都建在木桩上,与地面隔离,房顶坡度很大。

(5)请说出该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 印度 南回归线
(2) 东 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3)这里曾经是海洋
(4) 甲 甲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当地降水多,屋顶倾斜度大:使用旅人蕉和竹子搭建,方便就地取材:当地海风大,房屋与地面隔离等。
【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为材料,涉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降水特点及影响因素,海陆变迁的证据及当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东南,东临印度洋,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
(2)右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明显不同,比较多的是甲,该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3)贝马拉哈国家公园的山脊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说明了贝马拉哈国家公园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4)推测旅人蕉主要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甲地,这里位于岛屿东南,该地降水较多。
(5)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底层架空,说明当地降水多、屋顶倾斜度大;当地盛产旅人蕉和竹子,用旅人蕉叶和竹子搭建可以就地取材;当地海风大,所以房屋与地面隔离。
2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A是 洲,该大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2)B大洲东临 洋,该大洲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3)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所在的大洲是 ,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均填字母)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C大洲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答案】(1) 亚 东
(2) 印度 热带
(3) C D E
(4)英语
【分析】本题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特点、世界语言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2)读图可知,B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非洲主要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3)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为格陵兰岛,位于C北美洲。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大洲是D南美洲,主要位于巴西的亚马孙平原地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E欧洲,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C北美洲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是使用最广的语言。
29.(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五一节期间,5名驴友穿越虎山时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如图为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根据该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已知5名驴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约300米远的地方,那么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 (地形部位)。
(3)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 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 。
(4)图中民居点分布特点 ,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 。
【答案】(1)A
(2)山谷
(3) 900-1000 谷地
(4) 分布在河流沿岸 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
【分析】本题以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作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貌类型的判读、居民的分布特点以及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结合图例、比例尺可知,A地位于溶洞口下坡约300米远的地方,则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的A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所在位置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属于集水线,容易形成河流。
(3)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可以判断海拔最高处在900-1000米之间。E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
(4)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海拔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30.(2023·重庆·中考真题)重庆是一个多山的城市,被称为“山城”,又因多雾被称为“雾都”。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朝天门位于 江与 江交汇处。
(2)图3中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居是 。
(3)请从水汽来源和地形两方面,说明重庆多雾的原因。
【答案】(1) 嘉陵江 长江
(2)吊脚楼
(3)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蒸发量大,水汽丰富;山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分析】本题以重庆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重庆的位置、民居以及多雾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重庆朝天门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
(2)图3中的特色民居是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一般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3)重庆被称为雾都,多雾的原因从水汽来源方面主要是因为位于河流交汇处,蒸发量大,水汽充足;从地形方面主要是因为重庆地形多山,水汽不易扩散,易凝结成雾。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 60——70 71——80 81——100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