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大单元教学设计+分课时规划--【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大单元教学设计+分课时规划--【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0 15: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七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湘教版)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安排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和“世界的聚落”4节课文。这章学习人类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意识。
涉及的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能够观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
“世界的人口”这一节中,教学内容包括人口的数量、空间分布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的人口问题”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世界的人种”这一节中内容对应新课标是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语言与宗教”中“世界的语言”对应课标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得宗教”对应课标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世界的聚落”对应课标的内容是①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②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应课表的内容是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在第二章已经学习了经纬度的特点和半球的划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章的海陆分布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小学已经学习,几乎所有同学都比较容易记得名称。七大洲四大洋的所在位置也还比较好掌握,但是七大洲四大洋所在经纬度位置的特点,是难点。许多学生经纬度的认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还没与很好掌握。世界的海陆分布,脑袋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脑图”,对于第三章的学习更多是设计到人文知识,各种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只要与之前的位置知识对应记忆不是很难,但方位的表述部分学生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处需要与第二章的经纬度的特点联系起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掌握。
(四)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4.能够观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单元结构活动设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观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难点:世界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目标 单元评价内容
区域认知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综合思维能力 1.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能够观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
人地协调观 1.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调查家乡地名的由来
单元达成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 优
分值(满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
六、大单元课题活动——调查家乡的地名
(一)课题背景:我国历史悠久,地名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反映自然环境的地名,如取东、南、西、北方位的地名有河南、河北等,与地形、水体有关的地名有鞍山、平顶山,黑龙江和酒泉等。二是反映经济活动历史状况的地名,如反映商业集市贸易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和马市等;反映矿产资源的地名有锡矿山、铁岭等。三是反映文化历史状况的地名,如反映历史事件的地名有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名有呼和浩特等,蒙古语中“浩特”指城,“呼和浩特”的意思是“青色的城”。
(二)课题目标:写一份报告,介绍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和你所在街区或村镇的地名情况。
(三)课题要求:你需要调查下列问题:1、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四)课题准备: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与本小组的同学一起搜集资料,进行讨论。
(五)搜集资料的渠道:互联网和走访或咨询。
(六)呈现结果方式:撰写一份介绍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和你所在街区或村镇的地名情况调查报告。
(七)课题收获:地名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自然、经济和文化的历史状况。并知道自己所在地地名的由来,拓展延伸链接有趣有用的地理知识。
(八)主题活动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组别 评价内容 分值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4人一组 1、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30 1、说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详细清晰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5分)详细清晰说出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8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2分)详细清晰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5分)详细清晰说出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8分) 1、说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3分)能大致说出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6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2分)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3分)能大致说出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 (6分) 1、说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区或村镇叫什么名字 (2分) 3.能够说出省、县或村镇其中之一的名字由来(3分) 4.大致知道其中之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
备注: 小组最后得分:27——30分为优秀;24——26分为良好;18——23分为及格;18分以下不及格。
六、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
单元教学主题 世界的居民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授课人 ×××
单元实施
课型 安排 课时 设置 课时目标 关键任务 驱动性问题 及时性评价
新授课——世界的人口 1课时 1.能从各种常见的图表以及其他简单的资料中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数量、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结合事例说出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任务一:人口数量变化的历程与特点 任务二:反映人口增长情况的三个指标 任务三: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人口密度 任务四: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任务五:人口数量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 任务六: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人口增长情况用什么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人口自然增长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是什么?用什么专业术语表达?。 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区“四多”在哪些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四少”主要分布在哪里? 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稠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稀疏?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带来什么问题? 人口数量过少和增长过慢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人口过多过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 人口的增长什么样的情况是合适的? (根据驱动型问题的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评价内容: 说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段的增长特点 能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等于、小于0的含义? 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能够距离说出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能说出人口密度的的含义和表达词语 在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地区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结归纳人口分布状况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能够说出世界人口过多和过少所带来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新授课——世界的人种 1 1.了解人种的划分及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任务一: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的比较。 任务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世界有哪三大人种? 人种是从人的哪些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不同人种的特征有哪些? 三大人种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 人种与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1.能说出无世界三大人种的名称 看图片能描述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利用世界人种分布图,能描述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种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混血人种?
新授课——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 1.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 2.掌握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可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3.能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 任务一: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 任务二:6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任务三:基督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任务四:伊斯兰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任务五: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哪些? 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的特点 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什么?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创始时间? 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特点和著作是什么? 三大宗教的习俗活动有哪些? 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宗教的活动?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1.能说出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名称和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 六种语言的主要特点 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 三大宗教的特点 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会辨别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简单说出三大宗教的习俗活动 举例说出身边的宗教或宗教活动
新授课——世界的聚落 1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任务一:聚落的主要形式 任务二: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 任务三: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务四:聚落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务五:文化遗产的种类 任务六: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任务七: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聚落有哪两种形式? 利用图片找出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的形状一般有哪两种形式? 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一般有哪些? 聚落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说出我国或世界十处文化遗产。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1.能够说出聚落的两种形式 2.利用图片说出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3.描述从村庄如何发展到城市? 4.简要说出聚落的形成跟哪些自然环境要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5.举例说明聚落的代表性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6.世界文化遗产分为哪两大类? 7.简单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8.举例说出世界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十处 9.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文化遗产给如何处理并说出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