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6: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石墨都有润滑作用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中,其中一项与其他项有本质的区别的是(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3、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D.用金刚石钻头钻凿岩石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小明用软塑料瓶自制了一套气体发生装置(如图),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
C.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
D.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
6、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7、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启示。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它的1个分子由4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构成
C.它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
D.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易升华的性质
B.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若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
1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是天然生成最硬的物质
B.C60是单质
C.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
D.因为石墨有金属光泽,能导电,所以石墨是一种金属
12、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C.“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
1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石墨可作电极
15、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酒精燃烧其质量减少——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大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了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二、填空题。
17、石墨:
(1)石墨由________构成,硬度__________,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_________性能;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_________状固体。
(2)石墨的用途:
用于制铅笔芯、电刷、电极,这些都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质。
(3)无定形碳: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类似。
②木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____________。
③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能吸附_____________。
(4)石墨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具有优异的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2)如果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化学方程式:
    。
19、许多同学家里使用的燃料是管道煤气,煤气主要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用化学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 。
(2)煤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
(3)列举煤气成分中的单质和化合物各一种,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单质________ ,化合物________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20、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 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
(2)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3)若发生装置中一直有气泡产生,却始终收集不满气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制取甲烷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
(5)(教材习题改编)写出下面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理由:
反应 化学方程式 理由
煅烧石灰石
碳充分燃烧
22、“变废为宝、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宁宁同学收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大理石碎片,并设计如图装置来测取二氧化碳,该反应装置通过粗铜丝调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回答有关问题:
(1)大理石应放在   中,装置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A中的粗铜线能否用粗铁线代替   ,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B收集CO2,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填字母)   处,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4)某同学建议宁宁改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认为这种收集二氧化碳较纯净,你认为该同学的建议可采纳吗?   ,你的理由是    。
(5)将A装置中的粗铜线及小药瓶除去,还可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3、将木炭粉和CuO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发现固体质量比原来少了4.4 g。求生成Cu多少g?原混合物中木炭粉与CuO的质量比为多少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石墨都有润滑作用
【答案】A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中,其中一项与其他项有本质的区别的是(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答案】D
3、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D.用金刚石钻头钻凿岩石
【答案】B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5、小明用软塑料瓶自制了一套气体发生装置(如图),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
C.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
D.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
【答案】D 
6、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答案】D
7、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启示。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它的1个分子由4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构成
C.它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
D.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C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易升华的性质
B.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若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答案】C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
【答案】B
1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是天然生成最硬的物质
B.C60是单质
C.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
D.因为石墨有金属光泽,能导电,所以石墨是一种金属
【答案】B
12、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答案】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C.“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
【答案】C
1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石墨可作电极
【答案】D
15、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酒精燃烧其质量减少——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大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了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1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答案】C
二、填空题。
17、石墨:
(1)石墨由________构成,硬度__________,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_________性能;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_________状固体。
(2)石墨的用途:
用于制铅笔芯、电刷、电极,这些都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质。
(3)无定形碳: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类似。
②木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____________。
③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能吸附_____________。
(4)石墨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具有优异的_________。
【答案】(1)碳原子 小(或者很软) 导电 细鳞片
(2)物理
(3)碳单质 石墨 疏松多孔 色素、异味 色素、异味、有毒气体
(4)导电、导热性
1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2)如果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化学方程式:
    。
【答案】(1)ABGHI (2)2H2O22H2O+O2↑
19、许多同学家里使用的燃料是管道煤气,煤气主要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用化学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 。
(2)煤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
(3)列举煤气成分中的单质和化合物各一种,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单质________ ,化合物________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答案】(1)无色无味气体;
(2)混合物;它主要是由氢气和一氧化碳组成的;
(3)H2;CO; (4)+2
20、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 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 
CaCO3+2HCl===CaCl2+H2O+CO2↑
(3)b (4)CO2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O2浓度减小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
(2)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3)若发生装置中一直有气泡产生,却始终收集不满气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制取甲烷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
(5)(教材习题改编)写出下面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理由:
反应 化学方程式 理由
煅烧石灰石
碳充分燃烧
【答案】(1)CaCO3+2HCl=== CaCl2+H2O+CO2↑ B C
(2)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漏气 (4)AD(或AE)
(5)CaCO3CaO+CO2↑ 反应条件是高温,耗能大 
C+O2CO2 有气体参加反应,收集的气体可能不纯
22、“变废为宝、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宁宁同学收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大理石碎片,并设计如图装置来测取二氧化碳,该反应装置通过粗铜丝调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回答有关问题:
(1)大理石应放在   中,装置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A中的粗铜线能否用粗铁线代替   ,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B收集CO2,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填字母)   处,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4)某同学建议宁宁改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认为这种收集二氧化碳较纯净,你认为该同学的建议可采纳吗?   ,你的理由是    。
(5)将A装置中的粗铜线及小药瓶除去,还可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药瓶;CaCO3+2HCl=CaCl2+H2O+CO2↑。
(2)不能;Fe+2HCl=FeCl2+H2↑。
(3)a;燃着的木条熄灭。
(4)不可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5)2H2O22H2O+O2↑。
四、计算题。
23、将木炭粉和CuO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发现固体质量比原来少了4.4 g。求生成Cu多少g?原混合物中木炭粉与CuO的质量比为多少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CO2气体,即生成CO2的质量为4.4 g。设生成Cu的质量为x。
C+2CuO2Cu+CO2↑
12 160 128 44
x 4.4 g
=,x=12.8 g,
木炭粉和CuO的质量比为12∶160=3∶40时,二者才能恰好完全反应。
答:生成Cu 12.8 g,原混合物中木炭粉与CuO的质量比为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