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结构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了解原子的结构。[来源%:&中*^教~ 2.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了解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了。
1.原子结构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注意:①因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 = 。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
③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来#源:中%&教网*^]
【答案】质子 正电荷 中子 负电荷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作为标准(C-12),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
【答案】1/12 质子数 中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
【答案】2 8 8 2
4.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原子核 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_____个(He为____) 不易得失 相对稳定
金属 一般少于____个 易____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 一般多于____个 易_____电子 不稳定
【答案】8 2 4 失去 4 得到
6.离子
(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
(2)分类
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
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
(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______,“+”“-”表示离子的_____
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的______
2Fe
3+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答案】(1)原子 (2)正 Na+ Mg2+ 负 Cl- S2- (3)电荷数 电性 个数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 正 电)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1个电子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2.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1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氯 17 17 18 17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3)原子的中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4)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典型例题1:化学使世界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拉瓦锡 B.汤姆森 C.门捷列夫 D.卢瑟福
【答案】D
【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错误;
B.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错误;
D.卢瑟福通过实验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正确。
典型例题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错误;
B.原子核外,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错误;
C.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正确。
【方法与技巧】
1.关于原子结构: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②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⑤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
同的运动状态,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离核近
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
以此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核外电子
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作分层排布。已知元素的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如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一列的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一行的规律是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不稳定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离子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不写
分 类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典型例题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错误;
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错误;
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
典型例题4: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答案】A
【解析】A.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通常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错误;
C.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这三种微粒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但是夸克也不一定是最小的微粒,能再分,错误;
D.中子质量和质子质量大约相等,电子质量比它们小的多,电子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质量可忽略,错误。
【方法与技巧】
1.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2.判断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时为2)个电子的是相对稳定结构。3.判断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电子层的除外)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知识点3 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典型例题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A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有差别,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正确;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正确;
D.1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1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典型例题6: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A 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B 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12B/A千克 B.12 C.B/24A D.12A/B
【答案】D
【解析】已知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实际质量为A kg的另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答案】A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2.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
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
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
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
故选B。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用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若一个该碳原子的质量为 m kg,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后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m/12 B.n/12
C.12m/n D.12n/m
【答案】D
【解析】将各数值带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公式即可。
5.下面图甲和图乙分别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中的x=_______。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由图乙的结构可知,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的氯离子,氯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
【答案】(1)1 (2)8; Cl-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1=2+8+x,x=1;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氯离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氯离子表示为:Cl-。3.2 原子的结构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了解原子的结构。[来源%:&中*^教~ 2.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了解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了。
1.原子结构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注意:①因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 = 。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
③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来#源:中%&教网*^]
2.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作为标准(C-12),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
4.原子结构示意图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_____个(He为____) 不易得失 相对稳定
金属 一般少于____个 易____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 一般多于____个 易_____电子 不稳定
6.离子
(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
(2)分类
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
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
(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______,“+”“-”表示离子的_____
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的______
2Fe
3+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 正 电)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1个电子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2.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1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氯 17 17 18 17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3)原子的中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4)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典型例题1:化学使世界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拉瓦锡 B.汤姆森 C.门捷列夫 D.卢瑟福
典型例题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
同的运动状态,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离核近
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
以此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核外电子
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作分层排布。已知元素的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如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一列的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一行的规律是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不稳定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离子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不写
分 类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典型例题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典型例题4: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知识点3 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典型例题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典型例题6: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A 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B 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12B/A千克 B.12 C.B/24A D.12A/B
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2.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4.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用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若一个该碳原子的质量为 m kg,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后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m/12 B.n/12
C.12m/n D.12n/m
5.下面图甲和图乙分别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中的x=_______。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由图乙的结构可知,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的氯离子,氯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