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科学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04 光(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科学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04 光(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5:30:37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04光
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7小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6 17
[A] [B] [C] [D]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8. 19. 20. 21. 22. 23.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4.答:
25.答:
26.答:
27.答:
四.解答题(共3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29.答:
30.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 04 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3 婺城区一模)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2.(2023 鄞州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  )
A. B.
C. D.
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镀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折射能力比可见光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如换成红外线胶片的话,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
A.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5.(2023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6.(2023 莲都区一模)白天,坐在教室的我们可以透过窗玻璃看到窗外的景物;晚上,打开教室的灯时,坐在教室的我们也可通过窗玻璃看到教室内的景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B.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C.前后两者都是反射现象 D.前后两者都是折射现象
7.(2023 滨江区一模)“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照相机内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8.(2023 湖州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9.(2023 路桥区一模)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10.(2023 新昌县一模)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1.(2023 义乌市一模)人在清澈的湖水里潜泳时能看到岸边的树变高了,这是因为(  )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12.(2023 柯桥区一模)如图,①②③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镜①换成物镜②时视野会变暗
B.要使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②和③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13.(2023 海曙区校级一模)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
14.(2023 临安区一模)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15.(2023 余杭区一模)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30cm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注入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f>15cm
B.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C.倒立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D.正立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16.(2023 杭州一模)小金在“观察生菜叶保卫细胞”的实验中,先用在清水中浸泡过的叶表皮观察,然后在盖玻片顺着生菜导管方向一侧,缓慢持续滴加0.9%的生理盐水,在另一侧一直用吸水纸吸水后1分钟,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所以第二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聚光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
17.(2023 鄞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用玻璃罩罩着的活动照片,在某些情况下照片很难看清。小宁认为:
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雨水对照片的侵蚀;
②照片局部发生了镜面反射;
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
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照片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
⑤若罩内能给照片一定的照明,照片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8.(2023 海曙区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的水凸透镜可以用拉或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改变焦距,向右拉活塞可以增大焦距,向左推活塞可以减小焦距。
(1)该同学完成如图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保持光屏、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为了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    (填“向左推”或“向右拉”)活塞。
19.(2023 越城区一模)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A是激光经水面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
(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
20.(2023 南湖区一模)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的反射板后照亮路面。
(1)为了增大路面被灯光照射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
21.(2023 海曙区校级一模)我国在敦煌建造了亚洲第一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它被形象的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如图1所示)。该发电站是由1.2万块定日镜(即平面镜)、熔盐、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冷却塔等装置组成的(如图2所示),通过循环工作,可实现24小时稳定输出电力。
(1)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顶部的接收器上。1.2万块“定日镜”形成的反射场景,类似于    (填“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
(2)吸热器中吸热材料是按60%硝酸钠与40%硝酸钾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熔盐吸收镜子反射的热能后可升温至565℃,成为液态熔盐储存在热罐里面,把液态热盐通过压力泵送到换热器,然后与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由上可知熔盐的熔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565℃。
22.(2023 宁海县一模)如图所示,水平餐桌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转盘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有一盏灯,通过转盘能看到灯的像,这是光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转动玻璃转盘,像的位置将    (填“不变”或“改变”)。
2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学校运动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不能近距离观看,同学们携带了望远镜、调焦照相机,还有家长使用了无人机拍摄。
(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学生使用调焦照相机往往采用改变像距的对焦方式。即向外或向内移动镜头(凸透镜)来增大或减小像距,使像成在底片处。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相机镜头应该    移动(填“向外”或“向内”)
(3)100m赛跑时,小温前30m做加速直线运动,后70m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无缘决赛,那么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4.(2023 下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致在水透镜的
   上:小华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投影仪”)。
(2)在图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近视”/“远视”)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慢慢的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他应把凸透镜向    调。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现象,小华把一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丁)小明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实”/“虚”)像。
25.(2023 余杭区模拟)小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得到的物距+像距(u+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物距+像距(u+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20.0 20.0 40.0 等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透镜的焦距为    cm。
(2)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3)小乐想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应该如何操作:   。
26.(2023 桐庐县一模)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某次实验中烛焰和透镜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3)某次实验一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27.(2023 余杭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4cm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将一镜片放在发光体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的视力缺陷。
(3)将物体、透镜及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甲)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乙可知,要想成实像,发光体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实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像高/物体高=v/u,结合甲、乙两图,可知当n>1时,像与物的距离随物距的减小而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8.(2023 湖州模拟)学校LOGO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滨江校区文化墙上需要一个直径为1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LOGO底片。现向同学征免投影方案。小滨利用LOGO底片(直径2cm)、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LOGO投影装置”,示意图如下。
(1)第一次调试发现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作何调整?   ;
(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在调试位置的过程中为保证LOGO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哪一位置固定凸透镜    ;(填字母)
(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LOGO底片的安装有何要求    。
29.(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O为凸透镜的光心,MN为A点发出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平行于主光轴。
(1)请在图中标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并画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A'B'。
(2)相对于AB,像A'B'的性质是    。
30.(2023 北仑区一模)观看电影后,小科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
(1)请在银幕上画出胶片AB的像。
(2)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    (填“大”或“小”)一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04 光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3 婺城区一模)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答案】D
【解答】解:A、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且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错误。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2023 鄞州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此时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谓“倒立”,即上下颠倒后再左右颠倒;根据甲、乙两图可知,手表表盘的分针指向里,则左右颠倒时在图示位置可观察到分针指向外,故D正确。
故选:D。
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镀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光传播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不存在折射。
故选:A。
4.(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折射能力比可见光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如换成红外线胶片的话,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
A.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答案】C
【解答】解: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折射程度比可见光线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线射入时长。
若可见光正好在胶片上成像,当红外线入射时,由于焦距变大,相当于物镜间距变小,要成清晰的像,则胶片必须远离相机透镜,即使物距增大;成等大的像,则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f(2倍焦距),焦距变长了,则像距也变大,故C正确。
故选:C。
5.(2023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答案】B
【解答】解:
(1)假设A0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
(2)假设B0是入射光线,若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
(3)假设C0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
可见,CO一定是入射光线,OA、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6.(2023 莲都区一模)白天,坐在教室的我们可以透过窗玻璃看到窗外的景物;晚上,打开教室的灯时,坐在教室的我们也可通过窗玻璃看到教室内的景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B.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C.前后两者都是反射现象 D.前后两者都是折射现象
【答案】A
【解答】解:在教室内通过窗玻璃看外面的物体时,光线发生了折射,看到的是虚像;晚上,打开教室内的灯时,在教室内通过窗玻璃能看到教室内的景物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故选:A。
7.(2023 滨江区一模)“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照相机内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解答】解: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光透不过树叶,在树叶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故A正确;
B、皮影和树影是同样的道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倒影不是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不透光,光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像,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8.(2023 湖州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AC都用凹透镜矫正,AC不符合题意。
D虽然用凸透镜矫正,但经光线的折射,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D不符合题意。
B用凸透镜矫正,并且经光线的折射后,像正好落在了视网膜上,B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3 路桥区一模)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亮着的手机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
BCD、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乘车码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D正确。故选:B。
10.(2023 新昌县一模)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解答】解: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一、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选:C。
11.(2023 义乌市一模)人在清澈的湖水里潜泳时能看到岸边的树变高了,这是因为(  )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解答】解:如图所示,树在某点A反射出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这些光线射入人的眼里,人看到这些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发出的,A′就是A的虚像。
同理,人其他部分的情形也都一样,显然这个像比树高。
故选:B。
12.(2023 柯桥区一模)如图,①②③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镜①换成物镜②时视野会变暗
B.要使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②和③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D
【解答】解: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物镜①换成物镜②时放大倍数放大,视野会变暗,A正确。
B、要使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长物镜②和短目镜③,B正确。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清水,为保持细胞原来形态,C正确。
D、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⑦中的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D。
13.(2023 海曙区校级一模)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
【答案】B
【解答】解:
A、装水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物距变大了,像距会变小,看到的字变小,故B正确;
C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14.(2023 临安区一模)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答案】D
【解答】解:ACD、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1m>2f,则f<50cm,故AC错误,D正确。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故选:D。
15.(2023 余杭区一模)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30cm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注入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f>15cm
B.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C.倒立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D.正立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答案】C
【解答】解:A、没有气泡的水球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此时呈现出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此时的物距为3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焦距f<15cm,故A错误;
B、注入气泡后,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2023 杭州一模)小金在“观察生菜叶保卫细胞”的实验中,先用在清水中浸泡过的叶表皮观察,然后在盖玻片顺着生菜导管方向一侧,缓慢持续滴加0.9%的生理盐水,在另一侧一直用吸水纸吸水后1分钟,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所以第二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聚光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
【答案】D
【解答】解:A、第一次是清水,第二次是生理盐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第一次滴清水,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第二次滴生理盐水,保卫细胞会失水,气孔闭合,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所以第二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小,A错误。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当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聚光,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圆圈是因为产生了许多气泡,是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D正确。
故选:D。
17.(2023 鄞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用玻璃罩罩着的活动照片,在某些情况下照片很难看清。小宁认为:
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雨水对照片的侵蚀;
②照片局部发生了镜面反射;
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
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照片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
⑤若罩内能给照片一定的照明,照片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答】解:①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能有效防止雨水对照片的侵蚀,故①正确;
②③石碑上的字虽然是漫反射,但是玻璃罩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故②③正确;
④如果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由于镜面反射,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不清晰,故④错误。
⑤玻璃和石碑都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其它的光源,所以我们应该对罩内石碑照亮,能使看到的字更清晰些,故⑤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8.(2023 海曙区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的水凸透镜可以用拉或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改变焦距,向右拉活塞可以增大焦距,向左推活塞可以减小焦距。
(1)该同学完成如图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保持光屏、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为了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  向左推 (填“向左推”或“向右拉”)活塞。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则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则清晰的像在光屏右侧,由于保持光屏、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应让凸透镜的会聚程度增大、折光能力增强(即焦距减小),所以应减小凸透镜的焦距,由题意可知,向左推活塞可以减小焦距。
故答案为:(1)缩小;(2)向左推。
19.(2023 越城区一模)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A是激光经水面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
(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顺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
【解答】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A是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像点。
(2)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因水面升降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则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由下图可知应使水面下降。
故答案为:(1)反射;(2)顺时针;(3)下降。
20.(2023 南湖区一模)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的反射板后照亮路面。
(1)为了增大路面被灯光照射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

【解答】解:(1)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因此为了增大路面被照亮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粗糙一些;
(2)“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1)粗糙;(2)直线传播。
21.(2023 海曙区校级一模)我国在敦煌建造了亚洲第一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它被形象的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如图1所示)。该发电站是由1.2万块定日镜(即平面镜)、熔盐、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冷却塔等装置组成的(如图2所示),通过循环工作,可实现24小时稳定输出电力。
(1)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顶部的接收器上。1.2万块“定日镜”形成的反射场景,类似于  凹面镜 (填“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
(2)吸热器中吸热材料是按60%硝酸钠与40%硝酸钾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熔盐吸收镜子反射的热能后可升温至565℃,成为液态熔盐储存在热罐里面,把液态热盐通过压力泵送到换热器,然后与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由上可知熔盐的熔点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565℃。
【解答】解:(1)“定日镜”相当于一面镜子,故其反射太阳光的方式属于镜面反射;由图可知,1.2万块“定日镜”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到吸收塔,相当于光的会聚作用,故该场景相当于“凹面镜”;
(2)熔盐吸热变为液态热盐的过程就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题意可知,熔盐吸热升温至565℃时熔化为液态,故565℃应高于硝酸钠和硝酸钾的熔点;
故答案为:(1)凹面镜;(2)低于。
22.(2023 宁海县一模)如图所示,水平餐桌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转盘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有一盏灯,通过转盘能看到灯的像,这是光  反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转动玻璃转盘,像的位置将  不变 (填“不变”或“改变”)。
【解答】解:通过转盘能看到灯的像,这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故答案为:反射;不变。
2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学校运动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不能近距离观看,同学们携带了望远镜、调焦照相机,还有家长使用了无人机拍摄。
(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2)学生使用调焦照相机往往采用改变像距的对焦方式。即向外或向内移动镜头(凸透镜)来增大或减小像距,使像成在底片处。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相机镜头应该  向内 移动(填“向外”或“向内”)
(3)100m赛跑时,小温前30m做加速直线运动,后70m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无缘决赛,那么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6 m/s。
【解答】解:(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相机镜头应该向内移动;
(3)他后70m的速度v=7m/s,后70m所用的时间:t后===10s,
前30m所用的时间:t前=t总﹣t后=15s﹣10s=5s,
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v前===6m/s。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向内;(3)6。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4.(2023 下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7.8 cm,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致在水透镜的  主光轴 上:小华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照相机”/“投影仪”)。
(2)在图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远视 眼镜(“近视”/“远视”)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慢慢的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他应把凸透镜向  下 调。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现象,小华把一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丁)小明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实 (“实”/“虚”)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7.8cm﹣10.0cm=7.8cm;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致在水透镜的主光轴上;
小华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当从水凸透镜内抽出一部分水后,使透镜凸起程度变小,会聚能力较弱,将像成在光屏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屏前移,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凸透镜;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
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应将凸透镜往下调;
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该凸透镜能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由丁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原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
故答案为:(1)7.8;主光轴;照相机;(2)远视;下;实。
25.(2023 余杭区模拟)小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得到的物距+像距(u+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物距+像距(u+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20.0 20.0 40.0 等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远像近像变小 。
(3)小乐想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应该如何操作: 物距小于10cm 。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u=v=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2)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3)要想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应该让物距小于焦距,即物距小于10cm。
故答案为:(1)10;(2)物远像近像变小;(3)物距小于10cm。
26.(2023 桐庐县一模)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某次实验中烛焰和透镜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3)某次实验一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解答】解:(1)用平行光照射凸透镜,改变透镜和光屏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距离,得到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凸透镜光心到光斑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为10.0cm;
(2)乙图中物距6.0cm,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由于近视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像要远离凸透镜,此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0; (2)不能;(3)远离。
27.(2023 余杭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4cm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将一镜片放在发光体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的视力缺陷。
(3)将物体、透镜及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甲)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乙可知,要想成实像,发光体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实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像高/物体高=v/u,结合甲、乙两图,可知当n>1时,像与物的距离随物距的减小而  增大 。
【解答】解:(1)在第2次成等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u=2f=20cm,f=10cm;
(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将一镜片放在发光体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即像距变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的视力缺陷;
(3)当n>1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且增大幅度远比物距更大,因此像与物的距离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故答案为:(1)10;(2)远视;(3)增大。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8.(2023 湖州模拟)学校LOGO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滨江校区文化墙上需要一个直径为1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LOGO底片。现向同学征免投影方案。小滨利用LOGO底片(直径2cm)、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LOGO投影装置”,示意图如下。
(1)第一次调试发现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作何调整? 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 ;
(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在调试位置的过程中为保证LOGO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哪一位置固定凸透镜  C ;(填字母)
(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LOGO底片的安装有何要求  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 。
【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利用的小孔成像原理,根据小孔成像规律可知,孔距LOGO底片越近,所成像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
(2)根据题意可知,LOGO底片(直径2 cm)要在白墙上呈现直径为1 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实像,即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凸透镜固定在C位置。
(3)为了使得像呈现在白墙中央,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且二中LOGO的像是正立的,因此需将LOGO底片倒立放置。
故答案为:(1)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2)C;(3)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
29.(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O为凸透镜的光心,MN为A点发出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平行于主光轴。
(1)请在图中标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并画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A'B'。
(2)相对于AB,像A'B'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
【解答】解:(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A′B′,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相对于AB,A′B′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0.(2023 北仑区一模)观看电影后,小科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
(1)请在银幕上画出胶片AB的像。
(2)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  大 (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1);(2)大。
【解答】解:(1)根据凸透镜特殊光线画图,如图所示:;
(2)要使银幕上的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放映机靠近银幕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
故答案为:(1);(2)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