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水的组成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通过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 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3.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__臭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______。
2.化学性质:可燃性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
3.氢气纯度的检验: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表明氢气不纯;__________,则表明氢气较纯。
【答案】1.无 无 难 小 2.验纯 3.爆鸣声 声音很小
二、电解水的实验
1.文字表达式:
2.检验: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____。
负极:在试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3.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2.氧气 淡蓝色 3.氢 氧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2.氧化物:由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3.单质: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氮气。
注意:单质、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答案】1.不同种 2.两种 3.同种
知识点1 氢气
1.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臭 难溶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
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装置:
(2)原理:氢气+氧气水 2H2+O22H2O
(3)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烧杯变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氢气的验纯
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如发出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 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
3. 氢气的用途
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可燃性——作燃料。
典型例题1: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可以无限减小
B.通入2 g 氢气,一定能生成 18 g 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一定符合 1:16
D.氢气、氧气以任意质量比反应,变化前后总质量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A.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不能无限减小;B.通入2 g 氢气,若氧气的量不足,不能生成18 g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一定符合4:32=1:8;
D.由于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氢气、氧气以任意质量比反应,变化前后总质量都不变。
【方法与技巧】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 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生成水。
3.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知识点2 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
1.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原理:水氢气+氧气 2H2O2H2↑+ O2↑。
(1)实验装置:或
(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
(3)检验气体:
b(正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a(负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则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Na2SO4。规律小结: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水的组成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
(1)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2: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氧气
B.a中的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该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 C
【解析】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B.a管产生的体积较大,是氢气,与负极相连,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方法与技巧】
①电解水实验可以巧记为“负氢大”三个字,谐音为“父亲大”。
②电解水时,向水中添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电解水时,若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有: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氧气具有氧化性,部分氧气将电极氧化而消耗;正极未完全放入玻璃管中,使氧气泄漏等。
④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知识点3 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 两种 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关系
注意: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典型例题3: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二氧化硫 B.冰 C.液氮 D.空气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故A错;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错;
C.液氮是氮气的液态,是由氮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方法与技巧】
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1.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
A.2:1 B.1:2 C.1:1 D.3:1
【答案】A
【解析】电解时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并且体积比是2:1。故选A。
2.“”、“”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C
【解析】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单质,错误;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单质,错误;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化合物,正确;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
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氢气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合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也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
4.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
(1)电源的正极______和负极 ______(用a,b表示)。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 ______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气。
(3)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______。
【答案】(1)b;a;
(2)氧;氢;
(3)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解:(1)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
(2)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为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为氢气;
(3)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4.3 水的组成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通过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 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3.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__臭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______。
2.化学性质:可燃性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
3.氢气纯度的检验: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表明氢气不纯;__________,则表明氢气较纯。
二、电解水的实验
1.文字表达式:
2.检验: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____。
负极:在试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3.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2.氧化物:由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3.单质: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氮气。
注意:单质、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知识点1 氢气
1.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臭 难溶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
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装置:
(2)原理:氢气+氧气水 2H2+O22H2O
(3)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烧杯变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氢气的验纯
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如发出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 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
3. 氢气的用途
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可燃性——作燃料。
典型例题1: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可以无限减小
B.通入2 g 氢气,一定能生成 18 g 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一定符合 1:16
D.氢气、氧气以任意质量比反应,变化前后总质量都不变
知识点2 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
1.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原理:水氢气+氧气 2H2O2H2↑+ O2↑。
(1)实验装置:或
(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
(3)检验气体:
b(正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a(负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则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Na2SO4。规律小结: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水的组成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
(1)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2: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氧气
B.a中的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该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知识点3 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 两种 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关系
注意: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典型例题3: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二氧化硫 B.冰 C.液氮 D.空气
1.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
A.2:1 B.1:2 C.1:1 D.3:1
2.“”、“”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4.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
(1)电源的正极______和负极 ______(用a,b表示)。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 ______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气。
(3)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