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6.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6.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6:58:49

文档简介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 2.培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为主的化学核心素养。 3.结合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形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观,使学生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通过观看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认识其不同用途。 4.通过实验事实明白碳的化学性质的活泼和稳定都是相对的。
1.碳的单质主要有________;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石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________;无定形碳有________________;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原因________。
【答案】金刚石和石墨 硬度大 切割玻璃 导电性 干电池的电极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木炭 活性炭 吸附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二氧化碳的循环: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合作用 燃烧 呼吸
3.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________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经过压缩的固态二氧化碳叫_______。
【答案】无 无 气 能 大 干冰
4.碳单质的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
(1)现象:______
(2)化学方程式:______
(3)操作:酒精灯罩网罩的好处是______。试管口必须______,原因______;实验结束时,先______后______原因是______;取出的导气管必须用弹簧夹加紧橡皮管的原因是______;刚开始试验时,右边试管中有气泡,但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______
木炭还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
小结:
木炭______氧,发生______反应,做______剂、具有______性;氧化铜______氧,发生______反应,做______剂、具有______性。
______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碳单质具有______性,可用来______。
【答案】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物质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将导管移离澄清石灰水 熄灭酒精灯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 得 氧化 还原 还原 失 还原 氧化 氧化 失去氧 还原 冶炼金属
知识点1 碳的单质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项目 金刚石 石墨 C60
结构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软、滑,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 —
熔点 很高 高(耐高温) 较低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优良 —
导热性 差 良好 差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作超导体、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金刚石、石墨和C60虽然都是碳的单质,但其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特别提醒】
(1)C60由分子构成,C60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2)碳:指碳元素、碳原子、碳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物质组成中写“碳”。
(3)炭: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这些碳的单质的名称中写“炭”。
2.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制糖、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④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油漆、颜料等。
【特别提醒】
①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3. 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成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红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有色物质。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答案】B
【解析】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60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方法与技巧】
①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的性质;
②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③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④ 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知识点2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等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实际生活中利用这一性质有以下应用:
(1)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2)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
2.碳能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里燃烧,放出热量。
(1)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C+O2CO2
(2)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2C+O22CO
无论碳燃烧是否充分,都会放出热量,因此碳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燃料。
3.碳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单质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1)木炭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a.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c.集中加热;
d.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②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③实验原理
C+2CuO2Cu+CO2↑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C在反应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④实验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a.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c.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e.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2)工业上,用焦炭和铁的氧化物反应冶炼铁:2Fe2O3+3C4Fe+3CO2↑
(3)高温下,木炭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
(4)高温下,木炭还能与水反应:C(红热)+H2O(蒸汽)CO+H2O
注:工业上水煤气的制取方法
典型例题2: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答案】A
【解析】
A.给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正确;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红,由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变为铜单质,错误;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错误;
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这样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反之试管内温度变小,气压变低,会倒吸,错误。
故选A。
【方法与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
知识点3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简记为“得氧被氧化,失氧被还原”。
2.氧化性、还原性
在反应中物质供给氧的性质叫做氧化性,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做还原性。
在2CuO+C2Cu+CO2↑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了铜单质,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木炭跟氧化铜里的氧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又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的,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剂是指能够供给氧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得到氧的物质,氧化剂、还原剂指的都是反应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针对化学反应中的某一反应物而言的,如C与CuO的反应中,C发生了氧化反应,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初中阶段,主要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或者说,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或者说物质失去氧的反应)。一种物质得到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故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通常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氧化剂失去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能得到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以碳还原氧化铜为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即:氧化剂一失去氧→被还原一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得到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典型例题3:高炉炼铁核心反应Fe2O3+3CO2Fe+3CO2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Fe2O3 B.CO C.Fe D.CO2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活性炭 D.焦炭
【答案】A
【解析】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则四种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故选:A。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是纯净物,石墨是混合物
B.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硬度很大;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形成层状,硬度较小;正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才导致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故选C。
3.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B.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
C.防毒面具用活性炭吸收有毒气体
D.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大,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正确;
B.由于石墨能够导电,干电池里的电极是石墨制成的;正确;
C.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而具有吸附性,所以防毒面具用活性炭吸收有毒气体;正确;
D.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而具有吸附性,所以制糖工业的脱色剂一般用活性炭,不用炭黑(炭黑较为细腻,容易进入糖中,很难分离,炭黑一般用于加工墨汁等);错误。
故选D。
4.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答案】C
【解析】因为木炭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5.在3C+2Fe2O3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 B.CO2 C.Fe2O3 D.Fe
【答案】A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2Fe2O34Fe+3CO2↑可知,氧化铁失去氧生成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碳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A。
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   处的高度,再确定   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再   。
【答案】(1)乙;甲;(2)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解析】(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乙处的高度,再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整试管高度的旋钮,确定甲处的高度。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 2.培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为主的化学核心素养。 3.结合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形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观,使学生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通过观看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认识其不同用途。 4.通过实验事实明白碳的化学性质的活泼和稳定都是相对的。
1.碳的单质主要有________;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石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________;无定形碳有________________;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原因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循环:_____;_____;_____。
3.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________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经过压缩的固态二氧化碳叫_______。
4.碳单质的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
(1)现象:______
(2)化学方程式:______
(3)操作:酒精灯罩网罩的好处是______。试管口必须______,原因______;实验结束时,先______后______原因是______;取出的导气管必须用弹簧夹加紧橡皮管的原因是______;刚开始试验时,右边试管中有气泡,但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______
木炭还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
小结:
木炭______氧,发生______反应,做______剂、具有______性;氧化铜______氧,发生______反应,做______剂、具有______性。
______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碳单质具有______性,可用来______。
知识点1 碳的单质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项目 金刚石 石墨 C60
结构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软、滑,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 —
熔点 很高 高(耐高温) 较低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优良 —
导热性 差 良好 差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作超导体、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金刚石、石墨和C60虽然都是碳的单质,但其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特别提醒】
(1)C60由分子构成,C60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2)碳:指碳元素、碳原子、碳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物质组成中写“碳”。
(3)炭: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这些碳的单质的名称中写“炭”。
2.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制糖、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④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油漆、颜料等。
【特别提醒】
①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3. 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成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红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有色物质。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知识点2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等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实际生活中利用这一性质有以下应用:
(1)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2)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
2.碳能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里燃烧,放出热量。
(1)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C+O2CO2
(2)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2C+O22CO
无论碳燃烧是否充分,都会放出热量,因此碳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燃料。
3.碳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单质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1)木炭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a.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c.集中加热;
d.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②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③实验原理
C+2CuO2Cu+CO2↑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C在反应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④实验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a.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c.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e.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2)工业上,用焦炭和铁的氧化物反应冶炼铁:2Fe2O3+3C4Fe+3CO2↑
(3)高温下,木炭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
(4)高温下,木炭还能与水反应:C(红热)+H2O(蒸汽)CO+H2O
注:工业上水煤气的制取方法
典型例题2: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知识点3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简记为“得氧被氧化,失氧被还原”。
2.氧化性、还原性
在反应中物质供给氧的性质叫做氧化性,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做还原性。
在2CuO+C2Cu+CO2↑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了铜单质,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木炭跟氧化铜里的氧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又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的,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剂是指能够供给氧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得到氧的物质,氧化剂、还原剂指的都是反应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针对化学反应中的某一反应物而言的,如C与CuO的反应中,C发生了氧化反应,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初中阶段,主要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或者说,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或者说物质失去氧的反应)。一种物质得到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故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通常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氧化剂失去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能得到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以碳还原氧化铜为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即:氧化剂一失去氧→被还原一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得到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活性炭 D.焦炭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是纯净物,石墨是混合物
B.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3.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B.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
C.防毒面具用活性炭吸收有毒气体
D.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
4.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5.在3C+2Fe2O3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 B.CO2 C.Fe2O3 D.Fe
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   处的高度,再确定   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