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导入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朝代】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嘉靖三年(1524年),原本任职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为“大礼议”而被杖责,后又被削官夺爵,被贬到了云南永昌卫,永世不得回京。正常来讲,一般人被贬黜后,往往会意志消沉,郁郁而终,可杨慎没有,他在到达云南之后,经常游山玩水,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将自己的所观所感写成诗句,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作者感触良多,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创作背景》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 一词二赋。
此“赤壁”非彼“赤壁”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贰、整体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
题材?
特点?
咏史怀古诗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
抒一己之怀(抒己志)
标题标志性(“咏”“咏怀”“怀古”)
修辞手法运用(运用典故,今昔对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贰、整体感知
临古地 思故人 想自身
赤壁 周瑜 苏轼
原文描述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贰、整体感知
雄伟壮阔
年少有为
人生坎坷
临古地
原文描述 修辞手法 作用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石头的险怪,山崖的高耸,直插云霄
夸张
叁、深入研读--临古地
夸张,拟人
比喻
惊涛的汹涌和力量感
写出狂澜奔腾
交代地点:西边
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伟壮阔的意境;
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叁、深入研读--临古地
叁、深入研读--临古地过渡到思古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承上
启下
思古人
原文描述 突出特点 作用
小乔出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英俊潇洒
叁、深入研读--思古人
温文儒雅
从容淡定
婚姻美满
年轻有为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提示:苏轼人生经历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5岁卒于常州
叁、深入研读--思古人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6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叁、深入研读--思古人
对 比
作者对周瑜是否嫉妒之心?
周郎
叁、深入研读--思古人
公瑾
《疏》云:“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郎”本身是古代对青年男子的美称,说明作者对帅哥——周瑜的羡慕和敬佩。
明确:他也想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A
B
C
作者在充满磨难的人生境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叁、深入研读--抒己志
含有消极还是积极情绪,你怎么看
“人生如梦”是说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苏轼此时已经46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又有如周瑜般的英雄豪杰在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挣扎,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豁达,“人生如梦”,随江东去,何必执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叁、深入研读--抒己志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A
B
C
叁、深入研读--抒己志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一尊酒
《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叁、深入研读--抒己志
江月情怀
作者登临赤壁(临古地),思念古人周瑜(思古人),回忆赤壁之战(忆其事),其目的在于表达对古人周瑜建立功业的仰慕、敬佩和羡慕,也有对自己人生失意叹惋,仕途不顺的感慨,壮志未酬的悲伤,更有对大自然无尽享用的旷达和洒脱(抒己怀)。
四、课文小结
五、拓展延伸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文作品 诗句 思想感情
元丰3年 《菩萨蛮》
元丰3年 《西江月》
元丰5年 《念奴娇》
元丰5年 《定风波》
元丰5年 《赤壁赋》(前)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五、拓展延伸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当你觉得生活实苦,不妨看看苏轼吧:
看他如何在凄风苦雨的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他从翰林学士到狱中囚犯,再到东坡躬耕,却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
更重要的是,不曾有一日厌世逃避,而是能说服自己——扎根人间烟火气,从中探求快乐之道。心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向往.
苏轼的价值在于,他向我们证实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五、链接高考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