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百合花》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百合花》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5: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作者|茹志娟
百 合 花
---战争在发生,百合花也在开
课前小故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小时候我们听着妈妈讲的故事入 睡;长大后我们通过许许多多的书籍电影去读前人的故事、他人的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借由茹志鹃女士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一起穿越回1946年的那个中秋节去看看那一天,人间的一个角落,有怎样的故事上演。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思考“我”叙述视角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与伏笔的高妙。
3.品析环境描写,思考百合花内涵和小说主题。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
一、知人论世
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锁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在这过程中,她不禁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
后来,茹志鹃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首先设想的便是他的性格:质朴羞涩;其次是要有一个新娘子的构思。《百合花》就是这样创作的。
《百合花》受到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整体感知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请用自己的话,把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一下
01
【明确】故事从“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腼腆的通讯员开始。通过谈话“我”得知他是老乡。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通讯员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但没有借到,“我”得知后主动帮他,最终从新媳妇那里借到了那床漂亮的嫁妆——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接着,他完成护送任务返回部队,还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后来,“我”在部队帮忙擦洗伤兵,找来帮忙的妇女 当中就有新媳妇。在送来的通讯员当中,我看见了那个挂破的衣服便知道是他,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的伤,待医生到来,通讯员已经牺牲,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地为他缝衣服,并把自己的嫁妆——百合花被子盖在了他身上。
小说巧妙地选取了发生在一天一夜24小时的三件事,请用三句话概括。
02
【明确】
1.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
2.小通讯员跟“我”去借被子;
3.小通讯员牺牲。
按小说传统的四部分结构划分,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
03
【明确】
1.开端(1-23)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
发展(24-43)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
高潮(44-57)通讯员救人牺牲(牺牲)
结局(58-59)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献被)
深入研读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
01
①片段:“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
明确:通过“撒开大步”“自动在路边站下了,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通讯员的年轻、害羞却心思细腻、善良的形象特征。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
01
②片段:“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明确:通过肖像描写交代了小通讯员的体貌特征,将其青春阳刚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
01
③片段:“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明确:通过“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这样的神态描写,塑造了小通讯员腼腆害羞的形象。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
01
④片段:“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明确:这带有明显歉意和不好意思的语言描写,将通讯员的善良、淳朴、羞涩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担架员嘴中的小通讯员
01
①片段: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明确:通过担架员的转述(侧面描写),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牺牲精神(平凡人物的英雄之举)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细节描写
01
①片段:作者两处写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野菊)” 前后作用有何不同
明确:
第一处:“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表明这憨厚朴实的小伙子还有爱生活、朝气蓬勃的一面。
第二处: 与通讯员分别时看到“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既和前文形成照应,又表现出通讯员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又与后文他的牺牲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总结
01
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体贴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机。
分析新媳妇的形象
02
①片段:“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的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做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明确:通过肖像描写交代了新媳妇的体貌特征,好看、羞涩、爱笑,这位农村新媳妇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分析新媳妇的形象
02
②片段: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明确:通过村民的转述(侧面描写),彰显出新媳妇识大体、顾大局的品格。
分析新媳妇的形象
02
③片段:““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铺在棺材底‘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明确: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和她对“同志弟”的人性至爱。
分析新媳妇的形象---总结
02
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乃至于对小通讯员表现出的人性至爱。
情节
人物
主旨
“我”是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展开情节。“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小说是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小说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我”和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03
分析“我”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03
深入研读
任务三:品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01
4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睛,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明确: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此处景物描写出现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也饱含了哪怕是在战争年间,人们也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环境描写的作用
01
47段: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明确:
①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
②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
③让“我”自然联想到同乡的小通讯员,便于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
深入研读
任务四:鉴赏物象的作用
(物象不能能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有些物象有象征意义,还能揭示和深化主题。请在文章中找出物象来,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及意义。)
野花 树枝
是生命的象征,反映了
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乐观,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馒头
第一处:表现了他关心他人、活泼可爱的性格,突出战友间真挚的情谊。
第二处:“我”无意中摸到那两只馒头,这里再写两只馒头,不仅是对前文的照应,也隐藏了我痛失战友的悲愤之情。
破洞
1.第一次 :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2.第二次: 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3.第三次: 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4.第四次: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也包含着新媳妇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
百合花
①人性美:新熄妇在“借被”“献被”等情节中凸显出纯洁高尚的品性,同时,“献被”的情节也衬托了小通讯员如同洁白无暇的百合花般的纯洁美好的心灵。
②人情美:军民之间的感情,百姓和战士之间的情感就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在小说的主干情节中,就是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从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主题
人物
文采
情节
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也能够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也可以象征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借被子和献被子,把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
小说题目一语双关,使表达文雅、含蓄,体现出小说“清新、俊逸”的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题探讨
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百合花》:“一如静夜的箫声,初读似觉平凡,再读则从平凡处显不平凡了,三读以后则觉得深刻。”《百合花》没有宏大的画面场景,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缘何深刻?
01
例1:小说通过平凡人物的真诚,以小见大地呈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真善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动于那种质朴与纯真的爱。
示例2:小说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而又感人的人物形象,歌颂了他们为革命甘愿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表现了军民之间和革命同志之间纯洁真挚的深厚感情。
02
主题探讨
本文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刻画,通过对小通讯员借被,新媳妇献出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高,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朴的人性美。
课后作业
请你从小说中的几个人物,任选一个角度,用诗歌或者诗的语言写一段宣传文稿。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