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经典题型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经典题型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0: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经典题型-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慎重(zhèn) 隐蔽(yǐn) 倾斜(qīng) B.骤雨(zòu) 搜索(sōu) 放置(zì )
C.挖掘(jué) 毫米(háo) 抛出(pāo) D.尺寸(chùn) 优良(liánɡ) 洞穴(xué )
2.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猪圈 鼠洞 B.鸟巢 狗窝 C.马厩 鱼塘 D.牛棚 虎窝
3.下列对诗歌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大气。 B.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C.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 D.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4)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A.比喻  设问  拟人  反问
B.拟人  反问  比喻  设问
C.比喻  反问  拟人  设问
D.拟人  设问  比喻  反问
5.依次填入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爬山虎的茎叶密集,(  )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  )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A.即使……也…… B.如果……就…… C.不仅……还……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小明面前,小明大吃一惊。
B.那只小蚂蚁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搬运食物的队伍中。
C.运动会的通知一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
D.奶奶一本正经地说:“不认真学习,长大了你就不能干好任何事!”
7.“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同样写出梅花比雪香的诗句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C.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D.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B.写观察日记,主要是写出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C.观察日记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做表格。
D.观察日记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
9.林林看到了一幅画,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题在画上?(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填空题
1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萧瑟(sè bì)的秋风吹过,树叶仿佛吟(yín qín)唱着秋的歌。
(2)喜讯从天而降(xiáng jiàng),敌人缴械投降(xiáng jiàng)了。
(3)小草毫不逊(sūn xùn)色地绿着,决不输(shū sū)给杨柳。
12.选字组词。
峰 锋 蜂
蜜( ) 山( ) ( )利 ( )峦www-2-1-cnjy-com
幕 暮 墓
坟( ) 落( ) ( )色 日( )21*cnjy*com
芦 庐 炉
( )苇 火( ) 茅( ) ( )山【来源:21cnj*y.co*m】
1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牢固 巩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
(2)新学的知识要及时( ),否则就会被遗忘。
均匀 平均
(3)这次抽考,我们班的( )分在全市排第一。
(4)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十分( )。
14.选关联词填空,并选择一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如果……就…… 即使……也…… 不光……还……
(1)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2)(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3)( )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 )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5.体会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造词填空。(填字母)
A.向阳 B.干燥 C.排水优良 D.隐蔽 E.能娱乐
(1)“有一丛草半掩着”体现了住宅( )的特点。
(2)“立刻就会干”体现了住宅( )的特点。
(3)“在这平台上弹琴”体现了住宅( )的特点。
(4)“倾斜的隧道”体现了住宅( )的特点。
(5) “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 )的特点。
16.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什么?正确的打“√”。
A.简朴(  ) B.清洁(  ) C.精致(  )
D.光滑(  ) E.平整(  ) F.温暖(  )
G.卫生(  ) H.宽敞(  )
17.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怜九月初三夜( ) A.值得怜悯 B.可爱
(2)题西林壁 ( ) A.文章的题目 B.书写,题写
(3)只缘身在此山中( ) A.因为 B.缘故,原因
(4)骚人阁笔费评章( ) A.不安分的人 B.诗人
(5)梅须逊雪三分白( ) A.不及,比不上 B.谦逊
18.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设问 排比
(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3)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有的跳皮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好不热闹!( )21·cn·jy·com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19.按要求回答问题。
梅雪争春
(1)“梅雪争春未肯降”生动地写出了梅雪的情态。与这句诗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落红不是无情物
C.二月春风似剪刀   D.千朵万朵压枝低
(2)“梅雪争春未肯降”中“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肯“降”?
(3)在诗人的笔下,雪和梅各有千秋。雪的 胜过梅,而梅的 胜过雪。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中,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 、 、 、 、 、 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
(2)体会诗中后两句的情感,你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
A.感慨万千 B.懊恼不已 C.恍然大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慎重(zhèn)——慎重(shèn):谨慎仔细,不轻率。
B.骤雨(zòu)——骤雨(zhòu):指忽然降落的大雨 。
放置(zì )——放置(zhì): (动)安放;搁置。
C.正确。
D.尺寸(chùn)——尺寸(cùn):物体的长度。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A、B、C正确;
D.虎窝——虎穴: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
3.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特点的理解。
A.错误,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风格多样,不一定都是大气的。
B.正确,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C.正确,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21cnjy.com
D.正确,诗歌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版权所有:21教育】
4.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自问自答,属于设问句。
(3)“弹琴”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综上所述,答案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还……”相连。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A “出其不意”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后泛指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本项词语运用正确。
B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结合句子可知,“不约而同”不适合用在“那只小蚂蚁加入到搬运食物的队伍中”语境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 “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本项词语运用正确。
D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本项词语运用正确。
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B项:明代方孝孺的《画梅》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微雪刚刚开始融化,天上的月亮倒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洒满半边池水。在零落的竹篱边,遥遥地望见两三枝梅花。梅花的清香远远传来,飘荡在萧寒的天地间,这是寻常的草木所不能比拟的。第一句描写背景,第二句点出梅花,后两句赞美梅花的清香,以及它在寒冬中开放的清高品格。
C项: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D项:宋代吕本中的《踏莎行·雪似梅花》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唐代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宋代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唐代张谓《早梅》诗说它们形似难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而宋代王安石则从另一角度表现其不似,《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在本词中词人在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 :“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 。在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B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和方法。
B项: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
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9.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名句意思。
A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是: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21·世纪*教育网
B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是: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C项,“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图片上是夕阳、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所以B选项正确。
10.D
【详解】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正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描写了秋夜江边的景色,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B项正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似弓。”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写新月初升的秋夜,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C项正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D项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出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
11.(1)sè yín
(2)jiàng xiáng
(3)xùn shū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1)萧瑟:sè,意思是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吟唱:yín,意思是吟咏歌唱。
(2)降:jiàng,1.从高处下来;落下(跟“升”相对)。2.使落下;降低。3.出生;出世。
xiáng,1.停止反抗,向对手屈服。2.使投降;使驯服。
从天而降:jiàng ,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来临或出现。
投降:xiáng,投,投奔、投靠、投诚,多指战争形势明朗之前主动变节到对立阵营的行为。
(3)毫不逊色:xùn,是指一点儿没有不及之处。
输给:shū,比赛输给他人的意思。
12. 蜂 峰 锋 峰 墓 幕 暮 暮 芦 炉 庐 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选词填空。
形近字就是指形体、结构、部件等方面很相近的字。学生根据括号前后的字,选择能与其组成词语的字即可。
能与“蜜”组成词语的是“蜂”,所以①填“蜂”。
能与“山”组成词语的是“峰”,所以②填“峰”。
能与“利”组成词语的是“锋”,所以③填“锋”。
能与“峦”组成词语的是“峰”,所以④填“峰”。
能与“坟”组成词语的是“墓”,所以⑤填“墓”。
能与“落”组成词语的是“幕”,所以⑥填“幕”。
能与“色”组成词语的是“暮”,所以⑦填“暮”。
能与“日”组成词语的是“暮”,所以⑧填“暮”。
能与“苇”组成词语的是“芦”,所以⑨填“芦”。
能与“火”组成词语的是“炉”,所以⑩填“炉”。
能与“茅”组成词语的是“庐”,所以 填“庐”。
能与“山”组成词语的是“庐”,所以 填“庐”。
13. 牢固 巩固 平均 均匀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牢固:牢靠坚固。
巩固:牢固,结实;使牢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靠坚固。故选词语“牢固”。
(2)新学的知识要及时牢固,否则就会被遗忘。故选词语“巩固”。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平均: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
(3)这次抽考,我们班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在全市排第一。故选词语“平均”。
(4)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分布的数量相同。故选词语“均匀”。
14. 不光 还 即使 也 如果 就 如果下雨,我就不出门了。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由于它的唱歌”与“由于它的住宅”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光……还……”相连。
(2)“有骤雨”与“立刻就会干的”是假设关系,故选“ 即使……也……”。
(3)“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与“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造句示例: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15. D B E C A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题目中所给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填空。
(1)结合“有一丛草半掩着”可知,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是很隐蔽。故选:D。
(2)结合“立刻就会干”可知,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是:干燥。故选:B。
(3)结合“在这平台上弹琴”可知,说明蟋蟀在住宅里可以娱乐。故选:E。
(4)结合“倾斜的隧道”可知,蟋蟀的住宅排水优良的特点。故选:C。
(5)结合“朝着阳光”可知,蟋蟀的住宅具有向阳的特点。故选:A。
16.A.简朴( √ ) B.清洁( √ ) D.光滑( √ ) E.平整( √ ) G.卫生( √ ) H.宽敞( √ )21教育网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题出自《蟋蟀的住宅》。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由文中“有温和的阳光”“即使有骤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墙壁很光滑”“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可知,蟋蟀的住宅简朴、清洁、光滑、平整、卫生、宽敞。2·1·c·n·j·y
故选ABDEGH。
17. B B A B 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本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可怜”,可爱。选B。
(2)本题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选B。
(3)本句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缘”,因为。选A。
(4)本句出自宋代卢钺《雪梅》,意思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骚人”,诗人。选B。
(5)本句出自宋代卢钺《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逊”,不及,比不上。选A。
18. 设问 比喻 排比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拟人: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出处:21教育名师】
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
排比: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是问句;“没有”是回答;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1*cnjy*com
(3)句子中的四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蟋蟀弹琴”,赋予了蟋蟀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9. B “降”是“服输”的意思。梅雪不肯服输,是因为“争春”,它们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白 香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书法的掌握。
“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争春”、“未肯降”赋予“梅雪”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唐·李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作者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www.21-cn-jy.com
B.“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清代龚自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亥杂诗·其五》,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落红人的情态,写出了落红的无私奉献。
C.“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贺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章《咏柳》 ,意思是: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喻成剪刀,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春日、春风的神奇灵巧,生动传神。
D.“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意思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形容花很多,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降”是“服输”的意思。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全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结合诗歌的内容,可以得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诗人的笔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句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雪和梅各有千秋。雪的白胜过梅,而梅的香胜过雪。
20.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 C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的分析与理解。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
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2-1-c-n-j-y
结合诗词含义,可以看出诗人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由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知,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本题考查朗读方法。
由文中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此山中。”可知,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