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创新学院地理试题(2023.09) 编号 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蒙古包能满足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下图示意蒙古包景观(图1)及蒙古包搭建过程(图2)。据此完成1-3题。
1.决定蒙古包呈圆形的因素是( )
A.高温 B.暴雪 C.酷寒 D.大风
2.关于蒙古包各组件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所有部件组装均用铁钉固定,以保持蒙古包稳固
②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可预防雪的堆积并抵御严寒
③门口朝东南,可减少冬季风影响并获取更多光照
④最高点的天窗能够改善采光和通风,促进空气流通
⑤门的中上部开窗户镶嵌玻璃,目的是改善采光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3.蒙古包搭建地随着迁徙季节而调整,最合理的是( )
A.春阳 B.夏岗 C.秋洼 D.冬平
我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垛状高田。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镇一些地方就是典型的“垛田”,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垛一-般都很高,有2~5米高。在20世纪60年代后,垛田又变矮了。读图完成4-5题。
4.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垛很高,可能会造成( )
A.田块面积狭小 B.排洪受阻
C.土壤肥力下降 D.灌溉不便
5.20世纪60年代以后垛田又变矮了,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为了扩大垛田面积 B.方便村落之间的交通
C.便于实施机械化生产 D.气候变干,水域缩小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7.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8.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9-11小题。
9.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10.“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11.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我国西南地区某干热河谷冲沟极为发育,沟内水流主要来自沟头。某地理学习小组测得该地一条冲沟(图)内不同样点的湿季土壤表层含水量(表),以此探究遏制冲沟进一步发育的生态修复措施。为提高营造植被的成活率,该地生态修复通常选在湿季进行。完成下面12-14题。
样点 湿季土壤表层(0~30cm)含水量
甲 13.1%
乙 7.4%
丙 16.2%
丁 29.6%
12. 该冲沟中最容易发生崩塌的是( )
A. 甲点附近 B. 乙点附近 C. 丙点附近 D. 丁点附近
13. 推测乙点表层土壤含水量比丙点低的主要原因是乙点( )
A. 下沉气流强,阴雨日数较少 B. 植被茂密,蒸腾较强
C. 径流流速快,下渗历时较短 D. 光热充足,蒸发较快
14. 该地生态修复营造植被一般选在每年( )
A. 3~4月 B. 6~7月 C. 9~10月 D. 12月~次年1月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 据图推测( )
A. 杭州市比苏州市提供服务种类少 B. 德清县比宁波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C. 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等级为四级 D. 无锡市比南京市的服务范围小
16. 上海大都市对下列城市辐射强度最大的是( )
A. 苏州 B. 无锡 C. 常州 D. 扬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城。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图14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6分)
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6分)
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城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图15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商贸发达。2009年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是万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汞原料,可做药物颜料等)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材料三:东西部协作为万山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借助“东部市场+万山产品、东部研发+万山制造……”的发展模式,万山区开发精深汞化工系列产品,建立朱砂工业产业园、万仁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园区。近年来,万山还依托朱砂文化和自然山水,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1)说明万山区发展成为“中国汞都”的有利条件。(6分)
(2)说出万山区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4分)
(3)归纳万山区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嘉绒藏人生活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中,为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在河谷、半山、高山地带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至今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模式。早期果蔬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以自给自足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在半山台地上种植果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成都等地。左图示意嘉绒藏人分布,右图示意高山峡谷地带农牧业立体布局。
(1)从地形角度说明半山台地有利于果蔬种植的条件。(6分)
(2)简述该地区果蔬种植范围扩大到半山台地的原因。(6分)
(3)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仍保持半农半牧的原因。(8分)
地理试题答案
1-10 DCADA CABDA CACBD A
17.(1)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4 选 3】
(2)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4 选 3】
(3)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2 分)
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2 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发展历史悠久;朱砂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较大;国家政策扶持;技术支持。
(2)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对河流等造成污染;破坏地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
(3)加强东西部协作,开拓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发展多元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19.(1)台地地形:①地势平坦,利于耕作,(可种植面积广);②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壤肥力较高;(或流水侵蚀作用弱或土层较厚或水土流失少,台地海拔:③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温度低,病虫害较少;生长期长,品质较好;④受洪水威胁小。
(2)自然条件:适宜(有利)果蔬种植,(品质好);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品种改良)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销售市场的扩大果蔬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增加收入)。
(3)自然条件: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适宜半农半牧;(山地地形耕地空间有限,可放牧空间较大,适于耕作与畜牧相结合。)(高山适合放牧,低山台地河谷适合耕作)
社会条件:受传统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保持半农半牧;
半农半牧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农牧业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耕作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当地人口数量少,劳动力数量有限,半农半牧生产方式对劳动力需求少);合理安排农事,提高时间利用率生态条件:半农半牧方式因地制宜,对山地生态环境破坏小(环境压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