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选择题
1. 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资源匮乏 B.交通便利 C.地形崎岖 D.土壤贫瘠
2. 下图为东南亚的传统民居——高脚屋,多为竹木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高脚屋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点最可能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少雨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3. 图中居民居住的是吊脚楼,民居与当地气候关系密切。图中所示民居反映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终年严寒
C.温和湿润 D.炎热干燥
4. 下列几种搭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一一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一一高架屋
C.内蒙古高原一一窑洞 D.东南亚地区一平顶房屋
5. 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源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地形平坦 ④自然资源匮乏 ⑤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 下列对亚洲各地区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风俗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亚地区多地震,其建筑设计多为抗震建筑
B.恒河三角地区气候湿热,多河湖,生活在这里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船为交通工具
C.西伯利亚地区气候严寒,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居住帐篷,身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D.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气候湿热,达雅克人居住在隔热效果好的厚墙小窗的房屋内
7. 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8. 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居民景观图。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林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9. 如图,不同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地居民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炎热
B.乙地居民多住高脚屋——气候湿热
C.丙地居民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丁地居民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10. 早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科技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二、填空题
11.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水资源________、交通拥挤、住房________等一系列问题。
12. 一般来说,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 、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 和服务业等工作.
13. 将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对应地点连线。
①窑洞 A.内蒙古高原
②蒙古包 B.黄土高原
③冰屋 C.西亚地区
④泥砖圆顶屋 D.北极地区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三、综合题
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某中学生小刚在暑期开展了“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刚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有关。请将模拟旅游区域(图1)与特色民居(图2)及气候条件(图3)对号入座。
(左侧括弧空在甲乙丙中选择,右侧括弧空在①②③中选择)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2)小刚发现各区域在人种、语言与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G大洲居民以_____人种为主,主要信仰______教。
(3)小刚发现各区域人口有多有少。A、B、C、D四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______地区,人口数量太多会带来_______(一点即可)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