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第 1 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素养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组成,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度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难点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演示】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 倒置时不下滑, 将 烧杯口朝下, 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 浸没, 过一会将烧 杯垂直拿出来, 烧杯中的纸没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 来, 杯子中的纸浸湿了。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 为什么湿了 认 真 观 察 实 验 现象, 积极思考 问题, 相互交流 讨论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认识化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 意 识 到 空 气 的 存 在
二、合作探究 1. 实验导学 原理探究 【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 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 我们也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 【展示】 【实验 2- 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投影】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 2-3 连接装置并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 验 过 程 中 是 如 何 发 现 气 体 减 少了 1/5 的抢 答有关问题。连 接装置, 进行实 验, 观察现象并 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 巩固旧 知识, 为新知识的 学习奠定基础。同 时活跃课堂气氛,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知 道 实 验 是 学 习 化学的基础。通过 学 生 自 主 的 实 验 探究过程, 体验实 验 过 程 中 的 成 功 与失败
结果
2.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 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 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 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 象 2、小结并交流 成功的经验 3 、 寻 找 并 分 析 失 败的原因 让 学 生 在 观 察 与 讨论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 从中培养科学 观察、规范表达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实事求是、严 谨 务 实 的 科 学 态 度
3.分析讨论 【讨论与思考】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 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体积约占 1/5,如果实 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 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分组讨论、交流 结果: 1、不会, 因为 空 气 中 含 有 不 支 持 燃 烧 的 气 体 2、水面上升 不满 1/5 的原 因:①装置漏气 或 红 磷 量 不 足 等②当氧气含量 低时, 红磷不能 继续燃烧 对 实 验 现 象 作 进 一步的分析、探究,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索 精神
4. 归纳总结 形成概念 【小结】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 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 气)组成 阅 读 教 材 的 有 关内容, 归纳空 气的组成成分, 形 成 反 应 的 文 字表达式、化学 符号 引 导 学 生 对 所 获 得的事实与证据 进行归纳, 得出结 论。培养学生的规 范表达能力
5.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比较】 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 哪 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 比 较 各 物 质 的 异同, 归纳混合 物 和 纯 净 物 的 概念 让 学 生 学 会 运 用 比较的方法, 通过 比较, 可以清晰地 掌握概念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三、课堂小结 回顾、归纳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倾听、记录 培养归纳能力, 巩 固本课所学知识
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进入集 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间总体积的 1/5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 CO2 -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第 2 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素养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学难点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景 引入课题 【引言】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 而且还是一种宝 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 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 是 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认真倾听 切入主题
分 组 讨 论 归纳总结 【提问】过去, 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 气的重要性。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28 的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交流, 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①供 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 ②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气焊、气割、航天等 【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氮气的相关用途,并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氮气的主要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 提供低温环境 【讨论交流】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 集气瓶内剩 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讨论下列问题: ①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 这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②集气 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 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③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能不能代表氮气的性质 【归纳总结】 ①能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 ②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不能继续上升, 这种现 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③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能代表氮气的性质, 如红磷能 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 认真思考 培养小组之间的 合作意识, 并在汇 报交流中训练学 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 以及 口头表达 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 来分析, 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应用 【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 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 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 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 P30“图 2-7” 【小结】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③主要用途: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氦可用于 制造低温环境 观看图片 思考问题 让学生体会用途 与性质之间的关 系
交流讨论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 【组织讨论】教材 P30 讨论题 【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①污染空气的原因: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厂向大气中排放的 废气及粉尘等 ②大气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上升,酸雨会腐蚀 建筑物,臭氧空洞会使人类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等③加强大气 监测、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组讨论 让学生了解污染 的危害, 有助于培 养他们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后阅读 阅读教材 P31“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物之 间的关系 自学,阅读 加强环保意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用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二、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