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 氧气
课时 氧气
素养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景 导入新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教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 本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 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 主的学习氛围, 激 发学生的想像力, 确 立 从 生 活 走 向 化学的学习思路
预习导学 【过渡】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P33 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鱼在水中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实际上氧气是不易溶 于水的,室温下, 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 ③氧气的三态变化:压强为 101kPa 时,氧气在- 183℃时变为 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阅读教材, 交流 讨论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学 习的能力
实验探究 【讨论与思考】 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呢 【实验演示】老师演示教材实验 P33 实验 2-2 【提问】 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 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归 纳总结】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 观察、讨论、交 流、发言 激 发 学 生 对 化 学 的 学 习 兴 趣 初 步 渗透利用物质的 性质对物质进行 鉴别的思想
燃烧,具有助燃性,据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实验演示】老师演示教材实验 P33 实验 2-3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2.介绍实验中的生成物, 教会学生闻气味的方法, 并提醒学 生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提问】 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 3.完成文字表达式 点燃 硫+氧气一二氧化硫 【归纳总结】 硫燃烧后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释放到空 气中易形成酸雨,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吸收生成 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实验演示】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原因】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观察空气中:光、 焰色、生成物的 色、态、味观察 氧气中:光、焰 色、生成物的色、 态、味讨论现象 不同的原因(即 教材中的“讨论” 栏) 让 学 生 再 次 体 会 观察实验的方法,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力 体验根据实验中 生成物的性质特 点,确定实验细节, 培 养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安 全 意 识和环保意识, 使 学生对绿色化学、 安全实验有更深 的理解
实验探究 【过渡】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实验演示】老师演示教材实验 P34 实验 2-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 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 为什么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2.做铁丝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 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 火柴 【归纳总结】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许多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同, 反应的剧烈 程度也就不同,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 2.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防止铁 丝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3.铁丝绕成螺旋状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便于铁丝持续 燃烧;将细铁丝绕在火柴上,目的是用火柴引燃铁丝 观 察 实 验 现 象 讨 论 交 流 归 纳 总结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 中获取知识,从而 学会从具体到一般 的解决问题方法
分析讨论 【提出问题】 实验 2- 1 、2-3 、2-4 中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 老师引导学生, 交流讨论并填写教材 P35 的表格, 总结出三 个反应的共同特征 【归纳小结】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 反应 特点: A+B+ ···→C (“多变一”) 2.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 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4.以上四个反应,在反应条件方面,都需要点燃;在能量 变化方面,都是放出热量;在基本反应类型方面,也都是化 合反应;从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参加来说,又都属于氧化反应 分 析 讨 论 思 考 交流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 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总 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