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
C.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D.电子云可表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方向
2.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
A.ls22s22p63s23p3 B.1s22s22p3 C.1s22s22p2 D.1s22s22p63s23p4
3.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R都是非金属元素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4.下列物质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且分子有极性的是( )
A.乙烯 B.乙醛 C.甲醇 D.三氯甲烷
5.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6.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有氢键
B.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
B.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
C.手性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
D.手性异构体性质相同
8.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B.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C.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B.H2O的熔点、沸点大于H2S的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D.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HClO2>HClO3>HClO4
10.硼化镁在39 K时具有超导性。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镁一层硼的相间排列,下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下图中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根据图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为( )
A.MgB B.MgB2 C.Mg2B D.MgB6
11.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12.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1 kJ/mol
(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42-(aq)ΔH=-Q2 kJ/mol
(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
A.Q1>Q2 B.Q1=Q2 C.Q11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ΔH为-890.3 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B.由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可知,当反应中转移6 mol电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 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 kJ·mol-1
D.在101 kPa时,4 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 mol-1
14.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单斜)+O2(g)SO2(g) ΔH1=-297.16 kJ/mol
②S(正交)+O2(g)SO2(g) ΔH2=-296.83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B.S(单斜)S(正交) ΔH3=+0.33 kJ/mol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式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多297.16 kJ
15.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
A.v(NH3)=0.1 mol/(L·min)
B.v(H2)=0.6 mol/(L·min)
C.v(N2)=0.3 mol/(L·min)
D.v(H2)=0.3 mol/(L·min)
1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C)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7.已知:4NH3(g) + 5O2(g) === 4NO(g) + 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3)、v (O2)、v (NO)、v (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4v (NH3)=5v(O2) B.5 v(O2)=6 v(H2O)
C.2v (NH3)=3v (H2O) D.4v (O2) = 5v (NO)
1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 mol A 通入2 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0.24 mol·L-1·min-1 B.0.08 mol·L-1·min-1
C.0.06 mol·L-1·min-1 D.0.12 mol·L-1·min-1
19.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Q1 kJ·mol-1
H2(g)+O2(g)===H2O(g) ΔH=-Q2 kJ·mol-1
H2(g)+O2(g)===H2O(l) ΔH=-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20.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①IO+5I-+6H+===3I2+3H2O②3I2+3HSO+3H2O===6I-+3SO+9H+。当反应进行到15 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称为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I
B.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速度较大的是②
C.时钟反应的快慢由反应②决定
D.“溶液的颜色迅速变蓝,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①、②的反应速率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本题共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对测定化学反应速率非常感兴趣,为此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目的】测量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实验用品】 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管、50 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 mol·L-1的H2SO4溶液、4 mol·L-1的H2SO4溶液。
【实验步骤】
①甲同学组装一套如图装置,加入4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②乙同学组装一套同样的装置,加入40 mL 4 mol·L-1的H2SO4溶液,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Zn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收集10 mL H2所需时间: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甲、乙两同学所用锌粒的表面积要相同
B.装置气密性要好
C.40 mL的H2SO4溶液要迅速加入
D.测量气体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
E.若用98%的浓H2SO4,则反应最快
(4)测定Zn和稀H2SO4反应的速率还可用的方法有:
① ;
② 。
22.(本题共10分)燃料和能源是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矿物能源的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应该具有原材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在煤炭、石油、煤气、氢气中,前途广阔的能源是 。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燃烧时的环境污染,常将煤转化为水煤气,这是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已知C(石墨)、CO、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ol-1
H2(g)+O2(g)H2O(g) ΔH2=-241.8 kJ·mol-1
CO(g)+O2(g)CO2(g) ΔH3=-283.0 kJ·mol-1
H2(g)+O2(l)H2O(l) ΔH4=-285.8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提供的热化学方程式,36 g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热效应是ΔH= 。
②写出C(石墨)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g)+5O2(g)3CO2(g)+4H2O(g) ΔH=-2220.0 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丙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23.(本题共18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_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_____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
(3)苯胺()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沸点(184.4℃)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沸点(110.6℃),原因是___________。
(4)NH4H2PO4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_____;P的_______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形成_______键。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BBCBA CDBBB CAABC CDDCC
非选择题
21.
22.(1)氢气 (2)①③ (3)88 kJ/mol
(4)C(s,石墨)+H2O(g)CO(g)+H2(g)ΔH2=+131.3 kJ·mol-1
(5)2220:28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