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i:7C:12N:140:16A:27S:32Ti:48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时应将粗铜连接电源的负极
B.一次性保暖贴在发热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腐蚀
C,太阳光催化水分解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天宫课堂”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结晶形成温热“冰球”的现象,属于吸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g)+20(g)=H,0(g)△H,H,(g)+20,(g)=H,0()4H,则AH,>A,
B.C()+之0,(g)=C0(g)△H,2C0(g+0,(8)=2C0,(g)△,则碳的摩尔燃烧焙
△H=△H+△H
c.已知H(aq)+0H(aq)=H,0(0)△H=-57.3:mol-1,则2H,s0.(aq)+分
Ba(0H),(aq)=BaS0,(s)+H,0()△H=-57.3k·ml-1
D.已知C(s石墨)=C(金刚石)4H>0,则稳定性石墨小于金刚石
3.金属腐蚀对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铁锅中残留的水滴内部比边缘更容易生锈
B.燃气灶中心部位的铁生锈发生的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C.纯银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吸氧腐蚀
D.航海船只的船底镶嵌锌块,利用了牺牲阳极保护法保护金属船体
4.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9
HCHO
A.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H20
B.b极的电极反应为HCH0+H20-4eˉ=C02+4H
H2SO
C.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0
为3.0g
D.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外接电路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2023 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答案】C
- 2+
【解析】A.电解精炼时应将粗铜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主要电极反应为:Cu-2e =Cu ,
A错误;B.“一次性保暖贴”内含有铁粉、碳、氯化钠,与空气中的 O2和水能够构成原电池,
即在发热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B错误;C.太阳光催化水分解过程
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H2、O2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C正确;D.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结晶形成
温热“冰球”的现象,属于放热过程,故 D错误。
2.【答案】A
【解析】A.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生成液态水放热更多,故 H > H ,A
1 2
1
正确;B.已知:①C(s) + O (g) = CO(g) H ②2 1 2CO (g) +O2 (g) = 2CO H ,根2 (g) 2
2
1
据燃烧热的概念,由盖斯定律可知,①+ ②得 C(s) +O2 (g) = CO (g),碳的摩尔燃烧焓2
2
1
H = H1 + H2 ,B 错误;C.反应中还生成硫酸钡沉淀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
2
1 1 1
H2SO4 (aq) + Ba (OH) (aq) = BaSO4 (s) + H2O (l) 1的焓变不是 57.3kJ mol ,C 错误;
2 2 2 2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D错误。
3.【答案】D
【解析】A.水滴内部比边缘溶氧量少,不易发生吸氧腐蚀,不容易生锈,A错误;B.燃
气灶中心的铁生锈主要是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因此主要是化学腐蚀,故 B错误;C.纯
银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 H2S、O2反应生成黑色的 Ag2S,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C错误;D.锌比铁活泼,船底镶嵌锌块,与海水、船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消耗,铁作
正极被保护,利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D正确。
4.【答案】C
【解析】A.氧气得电子,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B.b极是负极,发生失
+
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为HCHO + H O 4e = CO + 4H ,B正确;C.负极电极方
2 2
程式为:HCHO + H O 4e = CO + 4H+,当电路中转移 0.2mol电子时,反应的甲醛物质的
2 2
量=0.05mol,质量 0.05mol×30g/mol=1.5g,C错误;D.传感器工作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生
成水,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变小,D正确。
5.【答案】A
【解析】A.惰性电极电解足量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为:
1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通电
2NaCl+2H O 2NaOH+H +Cl ,当生成 2mol NaOH时,阳极生成 1mol氯气,转移电↑ ↑
2 2 2
子数为 2NA,A正确;B.电解精炼铜,阳极为粗铜,比铜活泼的金属先失去电子,故当阴极
生成 1molCu时,阳极反应的 Cu原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1mol,数目小于 NA,B错误;C.氢
氧燃料电池,当正极消耗 22.4L(标准状况)氧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4NA,C错误;
D.若采用活性电极,阳极是活泼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氯气,D错误。
6.【答案】A
【解析】A.金属性 K>Na,故 K比 Na活泼,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
该反应的 H>0,B正确;C.反应温度为 850℃时,根据表格数据,Na、NaCl、KCl均为液
态,而 K为气态,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增多,熵增大,因此该反应的 S>0,C正确;D.该
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因此 H-T S<0,D正确。
7.【答案】C
【解析】A.图 1中锌比铁活泼,锌失电子,被氧化,从而保护了铁不被腐蚀,故表示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A正确;B.由于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图 2所
示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B正确;C.电镀时待镀物品(镀件)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
阴极,故图 3表示电镀的正、负极接反了,C错误;D.用图 4装置表示精炼铜,则 a极与
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应接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D正确。
8.【答案】D
A a 【解析】 . 出口的气体是阳极的生成物,阳极反应式为 2F 2e =F ↑,故 A正确;
2
B.因为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氟气,两者混合会发生爆炸,因此电解槽需要用特制材料严格把
阴极和阳极分开,故 B 正确;C.阴极得到电子产生氢气,因此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F + 2e = H ↑ +4F ,故 C正确;D.K+ 不放电,电解过程中HF 和 F 分别在阴、阳两
2 2 2
极放电,故 D错误。
9.【答案】D
【解析】A.Ca 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a-2e-+2Cl-=CaCl2,故 A项错误;B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 Li 向 PbSO4电极
移动,故 B项错误;C.正极为 PbSO4得电子,即 PbSO4为反应物,故 C项错误;D.常温
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移动,不能产生电流,因此在正负极之间连接检流计或电
流表,指针不偏转,故 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A.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是氧离子发生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6.4g
2- -2O -4e =O2↑,故 A错误;B. 6.4g O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电解池的阳极是氧2
32g/mol
2- -
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氧气,2O -4e =O2↑,所以生成 0.2mol氧气转移 0.8mol电
9g 1
子,故 B 3+ 错误;C.9g铝的物质的量为 = mol,阴极反应式为Al + 3e = Al,则生
27g/mol 3
2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产 9g 3+铝转移电子 1mol。Al 得到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与石墨失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相等,设
3.6g
生成 CO、 C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 y , 3.6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 =0.3mol,则
2
12g/mol
x + y = 0.3, 2x + 4y =1,解得: x = 0.1mol, y = 0.2 mol,即石墨被氧化为CO、CO 物质
2
的量之比为1: 2,故 C正确;D. 加入冰晶石Na AlF 主要目的是降低氧化铝的熔点,故 D
3 6
错误。
11.【答案】C
【解析】A.反应①②都是甲烷燃烧,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热 H<0,等量的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因 H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 H
越小,因此 a < b,摩尔燃烧焓为生成液态水的焓变,故不是 bkJ mol-1,故 A错误;B.已知:
①CH4 (g) +2O2 (g) = CO2 (g) +2H2O(l) H -11 = a kJ mol ,
1
②CH4(g) + 2O2 (g) = CO2 (g) +2H2O(g) H2 = b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 (①-②)可得:H2O(g)
2
1
= H2O(1) H= (a-b)kJ mol -1,故 B错误;C.根据反应②CH4(g)+2O2(g)=CO2(g)+2H2O(g)
2
H2=bkJ mol-1 H -1 -1 -1, 2=413 kJ mol ×4+2x kJ mol -(798 kJ mol ×2+463 kJ mol-1×4)= bkJ
mol-1,整理可得: ,故 C正确;D.当有 4NA个 C-H键断裂时,反应消耗了 1mol
甲烷,按照反应①进行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a kJ,按照反应②进行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
量为 b kJ,故 D错误。
12.【答案】AD
【解析】A.电解过程中,a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正确;B.b
- -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OH -4e ==2H2O+O2↑,排除;C.曲线 0~P段表示 O2混合
气体的体积变化,曲线 P~Q段表示 H2和 O2的体积变化,排除;D.从开始到 Q点时收集
到的混合气体共 0.2mol,其中氢气与氧气均为 0.1mol,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0.1× 2 + 0.1×32
=17g·mol-1,正确。
0.2
13.【答案】D
【解析】A.该电池通过锂离子定向移动导电,该电池若用隔膜,可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
故 A正确;B.石墨烯是负极,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Li 从石墨烯中脱出有利于回
收 , 故 B 正 确 ; C . 放 电 时 , 正 极 得 电 子 发 生 还 原 反 应 , 电 极 反 应 为 :
Li + CoO + xLi + xe = LiCoO ,故 C正确;D.充电时,电路中每转移 1mol e
,有 1molLi
1 x 2 2
进入负极,石墨烯电极质量增加 7g,故 D错误。
14.【答案】C
3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解析】A.反应①的产物为 CO和H ,反应②的产物为CO 和H ,反应③的原料为CO
2 2 2 2
和H ,A项正确;B.反应③将温室气体CO 转化为燃料CH OH,B项正确;C.反应④生
2 2 3
d 1
成物中H O为气态,C项生成物中H O为液态,故 C项中反应的焓变不为 kJ mol ,C项
2 2
2
错误;D.依据盖斯定律可知,由 可得所求反应及其焓变,D项正确。
②×2+③× 2+④
15.【答案】BC
【解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附近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浓度变大,溶液 pH升高,A正确;B.通过电解熔融MgCl 可以实现镁的再生,B错误;C.还
2
-
原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为TiCl 4e ,每生成 48gTi(物质的量为 1mol),则反应共转移
4
4mol电子,C错误;D.已知:
TiO (s) + 2C (s) + 2Cl (g) = TiCl (l) + 2CO (g) = 70.0kJ mol 1① H2 2 4
② 2C (s) +O (g) = 2CO(g) H = 221.0kJ mol 1 ; 由 盖 斯 定 律 可 知 , ①-② 得 :2
TiO (s) + 2Cl (g) = TiCl2 2 4 (l) +O (g) ,2
= ( 1 1 1 H 70.0kJ mol ) ( 221.0kJ mol ) = +151.0kJ mol ,反应为吸热、熵减反应,根据
H T 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D正确。
16.【答案】
(1) 2CH3OH(1) + 3O (g) = 2CO (g) + 4H O(g) H = 1453.28kJ mol
1 (2分)
2 2 2
- - 2-
(2)①负(2分) CH3OH-6e +8OH =CO 3 +6H2O(2分)
- + +
②2H2O-4e =4H +O2↑(2分) Ag +e =Ag(2分)
(3)C(2分)
【解析】
(1)①CH3OH(l) +O2 (g) = CO(g) + 2H2O(g) H1 = 443.64kJ mol
1
,
② 2CO(g) +O2 (g) = 2CO (g) H = 566.0kJ mol
1
;甲醇的燃烧方程式为
2 2
③ 2CH3OH(1) + 3O2 (g) = 2CO2 (g) + 4H2O(g) ,根据盖斯定律有③ =①× 2 + ,所以②
CH3O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2CH3OH(1) + 3O2 (g) = 2CO2 (g) + 4H2O(g) H = 1453.28kJ mol
1
;
(2)①放电时,碱性条件下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
-
反应式为 CH3OH-6e +8OH—=CO
2- +6H2O,3
+
②乙池为电解池,A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 Ag,电极反应为 Ag +e =Ag;B极的电
-
极反应式为 2H2O-4e =4H++O2↑;
(3)A.因为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原有氧气带出,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氢气从 B端阴
极析出,A电极则是铁做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a”为正极,“b”为负极,故
A正确;B.因为阳极是铁,活泼电极作阳极时,阳极材料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阴
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能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则电解液选用 NaCl溶
液不影响实验,故 B正确;C.阳极应该用铁电极,阴极可以是铁也可以是其他惰性电
极,故 C错误;D.阳极应该用铁电极,阴极可以是铁也可以是其他惰性电极,阴极
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气能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所以电极反应式
为 2H2O+2e =H2↑+2OH ,故 D正确。
17.【答案】
(1)②④⑤⑦⑧(2分)
(2)CH3CH2OH (l) + 3O2 (g) = 2CO2 (g) + 3H O (l) 12 H=-1276.8 kJ mol (2分)
(3)硫酸和 KOH(答案合理即可) (2分)
(4)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 D(1分)
(5) 99 kJ mol 1 2 +41 kJ mol 1( 分) (2分)
【解析】
(1)①液态水气化小于吸收能量,不是反应,故①错误;
②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发生了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②正确;
③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能量,故③错误;
④氢气还原氧化铜是加热发生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④正确;
⑤碳酸钙高温分解是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⑤正确;
⑥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⑥错误;
⑦灼热的木炭与 CO2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⑦正确;
⑧Ba(OH)2 8H2O晶体与 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⑧正确;
⑨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⑨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⑤⑦⑧;
(2)燃烧热是指:在 25℃、101KPa时,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
m 23g
量;23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n= = =0.5mol,0.5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M 46g/mol
液态水时放热 638.4 kJ,则 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2×638.4
kJ =1276.8kJ,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CH3CH2OH (l) + 3O2 (g) = 2CO2 (g) + 3H2O (l) H=-1276.8 kJ mol 1;
(3 + )设计实验测定反应H (aq) +OH (aq) = H2O(l)的 H ,酸和碱需为强酸和强碱,盐酸和
NaOH溶液已耗尽,可由硫酸和 KOH代替,故答案为硫酸和 KOH(答案合理即可)。
(4)实验为测定中和热实验,仪器 a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
果差,测得的热量值偏小,得到中和热数值偏小,故 A不符合题意;B.分多次把碱溶
液倒入盛有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散失,中和热数值偏小,故 B不符合题意;C.用
温度计测定碱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酸溶液的温度,酸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
中和热数值偏小,故 C不符合题意;D.用量筒量取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时均仰视读数,
导致所量取的溶液体积偏大,反应生成的水大于 1mol,测得中和热数值偏大,故 D符
合题意;
(5) H1=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1076kJ mol-1+2×436kJ mol-1-(3×413+343+465)kJ mol-1=-99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
- = -1 -1 -1应② 反应① 反应③,故 H3= H2- H1=-58kJ mol -(-99kJ mol )=+41kJ mol 。
18.【答案】
1 Mn2+-e-( )① =Mn3+(2分)
FeS +15Mn3+② 2 +8H2O=Fe3++15Mn2++2SO
2 +16H+ (2分)
4
③1(2分)
2- +
(2)H2S(g)+2O2 (g)=SO4 (aq)+2H (aq) H=-806.39kJ/mol (2分)
(3)①从 A到 B(2分)
SO -2e- +2H O=SO2- +4H+② (2分)2 2 4
【解析】
(1 Mn2+ 3+)①由图示可知, 在阳极失电子转化为 Mn ,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Mn2+-e-=Mn3+。
②由图示可知,FeS 3+ 3+ 2+ 2 2与 Mn 反应生成 Fe 、Mn 和 SO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4
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 3+ 3+ 2+ 2 +2+15Mn +8H2O=Fe +15Mn +2SO +16H 。4
120g
3+
③120gFeS2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FeS2被氧化时,消耗 15molMn ,生成
120g/mol
16molH+ 15molMn3+ 15molH+,而生成 时,阴极消耗 ,所以混合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将增大 16mol-15mol=1mol。
1
(2)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①为H2S(g)+ O2 (g)=S(s)+H2O(g) H1=-221.19kJ/mol,第二
2
6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3
步反应②为S(s)+ O2 (g)+H O(g)=SO
2-
2 4 (aq)+2H
+ (aq) H2 =-585.20kJ/mol,根据盖斯定律
2
+ H S(g)+2O (g)=SO2-由① ②可得 2 2 4 (aq)+2H
+ (aq) H=-806.39kJ/mol
+ 2-
(3)①由图可知总反应式为 2SO +O +2H O=4H +2SO ,A为负极,B为正极,质子即为2 2 2 4
H+,朝正极移动,故移动方向为从 A到 B;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 -2e
- +2H2O=SO
2-
4 +4H
+
19.【答案】
(1)①石墨(1分)
通电
②2Cl-+2H2O Cl2↑+ H2↑+2OH- (2分)
③NaOH (1分) 增强溶液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1分)
2 + - +( )①VO +e +2H = VO2++H2O (2分)2
②紫色(1分)
(3)①PbCl 2- +2e-=Pb+4Cl- (2分)
4
②H+ (1分)
③阴(1分) PbO(1分)
【解析】
(1)由电解食盐水装置图可知,钠离子移向右边,则左边电极为阳极,右边电极为阴极。
①左边电极 A为阳极,失电子,则电极 A为石墨,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
气。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通电
2Cl-+2H2O Cl2↑+ H2↑+2OH-。
③由电解食盐水的装置图可知,钠离子移向右边,则左边电极为阳极,A连接电源正极,
- -
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所以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 a位置补充,右边电极为阴极,
B 2H O+2e-=H ↑+2OH- 2H+ -连接电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 2 或 +2e =H2↑,生成氢氧化钠
从图中 d位置流出,b口加入的物质是稀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为增强溶液导电性,加
快电解速率。
2 2+ +( )①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时 V 发生氧化反应,则 VO 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正极反应
2
+ - +
式为:VO +e +2H = VO2++H
2 2O。
7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
3+ 2+ 2+ + +
②电池储能时为电解池,电解的总反应为 V +VO +H2O= V + VO +2H ,阴极发生2
3+
还原反应,阴极反应式为 V +e-=V2+,阴极溶液颜色变为紫色。
(3)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2PbC14被还原生成 Pb
2-
,阴极反应式为 PbCl +2e-=Pb+4Cl-。
4
②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氢离子。
③电解过程中,Na2PbCl4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Pb,阳极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氧气,Na2PbCl4浓度不断减小,为恢复浓度,则应在阴极加入 PbO,溶
解在 HCl和 NaCl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含 Na2PbCl4的电解液。
20.【答案】
(1)①> (2分)
②错误(1分) S>0, H>0根据 G= H-T S那么有可能 G>0所以传闻错误(2分)
③高温(1分)
(2)-127.8kJ/mol(2分) 低温(1分)
(3)2CO2+12e-+8 H2O =C H +12OH-2 4 (2分)
【解析】
(1)①由反应可知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加, S大于 0;
②由反应可知 S>0, H>0根据 G= H-T S那么有可能 G>0所以传闻错误;
③ S>0, H>0根据 G= H-T S,T越高时 G<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2)根据盖斯定律,3×反应①-反应②-4×反应③可得目标反应式,
H = 3× H1 - H2 -4× H3 =3×(-571.6)-(-1411.0)-4×(-44.0)= -127.8kJ/mol,该反应为放热
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少, S<0,根据 G= H-T S<0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则
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故答案为:-127.8kJ/mol;低温;
3 -( )连接电源负极的一极为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CO2+12e +8 H2O =C2H4+12OH-。
8 8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QQEggigAAIAAQhCQwXwCgCQkBGCCCoGQFAMsAAAQ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