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长春版4.1《甘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长春版4.1《甘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7 19: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2018/12/17《<史记>选读》——甘罗 文本之外的故事: 少年宰相   甘罗幼时聪慧过人,12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极为不满,秦王就令其上贡“公鸡蛋”来刁难他。翌日一早,甘罗则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秦王一见就问:“小孩子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一听恍然大悟,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
甘罗被封为“上卿”后,经常陪同秦王决策国家大事。有时,秦王与王后一起对弈也让甘罗作陪。一次,甘罗在帮皇后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后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由于甘罗得罪了王后。秦王无奈,不得不依律斩了他,12岁的甘罗旋离人寰。 课本之外的故事: 天才之死名家论坛:“有些人死得太早,有些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根本就不应该出生。甘罗过早地得到智慧,却也过早地失去呼吸。
甘罗死后被百姓神化,名声更胜生前。妇人们将其奉为神明,为之立庙建祠,香火祭祀,祷告求以为子。此时的妇人,自然还没有读过千年之后苏轼的那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学十五讲》 课堂目标:1.熟读文本,积累“与”及其它重要文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甘罗形象读一读秦使张唐往相( xiàng )燕(yān)
秦昭( zhāo )王
未有以强(qiǎng )也
女( rǔ )焉能行之
大项橐( tuó )
何遽( jù )叱乎
破城堕( huī )邑
武安君难( nàn )之
五乘(shèng ) 赍( j ī)臣五城重点字词1.秦使张唐往相燕。
2.燕、秦不相欺者
3.甘罗曰:臣请行之。
4.女焉能行之。
5.今之燕必经赵。
6.应侯之用于秦也
7.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
8.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9.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10.与强赵攻弱燕
通“汝”,你动词,到主谓之间,取独离开
使……行我来挑战!诘难赠送 帮助互相辅助重点字词11.欲与燕共伐赵。
12.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13.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14.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15.以广河间之地
16.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我来挑战!攻打到对在来把一词多义1.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2.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3.欲与燕共伐赵
4.与强赵攻弱燕通“欤”,语气词给予帮助和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6.失其所与,不知交好,结交结交与我来挑战! 常见实词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何遽叱乎
孰与文信侯专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侍奉(动)派(动)老师(动)急(形容词)权重,权大(形)离开(动)病(名词)词类活用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臣请行之
武安君难之
武安君南挫强楚
赵襄王郊迎甘罗
欲攻赵而广河间
请归燕太子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使……行(使动用法)使……为难(使动)在南面(名状)在郊外(名状)使……广(使动)使……归(使动)特殊句式甘罗者,甘茂孙也
得唐者与( )百里之地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应侯之用于秦也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被动句状语后置翻译句子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2.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4.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3.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译:你和武安君相比,谁的功劳更大?
译:我不知你死在什么地方。
译:赵王您不如赠送给我五座城池来扩大河间的土地,我请求秦王让燕太子丹回去,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译:我到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试吧。
我来挑战!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故事的结局如何?读课文,想一想 概括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甘罗形象?年少气盛
能言善辩
远见多识
智勇双全
少年政治家妙语珍藏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项橐为孔子师 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答不上来。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项橐,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