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6 余角、补角
教学目标
1. 理解余角、补角、互余、互补等概念,理解余角(补角)与互余(互补)的区别和联系,会求已知角的余角或补角.
2.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计算器计算角的和差.
3.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求有关角的度数.
4.理解互余(及互补)两角的等式表示方法,初步体会说理几何的语言表述方法;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 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会求已知角的余角或补角.
2. 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用性质及建立方程的思想方法求有关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1.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用性质及建立方程的思想方法求有关角的度数.
2. 理解互余(及互补)两角的等式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察与思考:用量角器分别量出∠α、∠β、∠γ的度数,并思考∠α与∠β、∠α与∠γ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让每位学生在讲义纸上进行测量,随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用多媒体把∠α移动到∠β旁边,演示∠α、+∠β与直角形状相似,再移动∠α到∠γ旁边,与一个平角形状相似.让学生归纳概括出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直角,或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平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两个新的概念.21教育网
二.学习新课
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度数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称为另一个角的余角.
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度,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称为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两角的数学式子表示:若∠1+∠2=90°,那么∠1与∠2互余,∠1是∠2的余角,同样∠2也是∠1的余角;
反之,若∠1与∠2互余,那么∠1+∠2=90°.
4.互补两角的数学式子表示:若∠1+∠2=180°,那么∠1与∠2互补,即∠1是∠2的补角,同样∠2也是∠1的补角.
反之,若∠1与∠2互补,那么∠1+∠2=180°.
说明:要让学生理解余角(补角)是对另一个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言,而互余(互补)是表示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这里要让学生体验几何语言的表述的简洁性;互余两角的数学式子表示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而互补两个角的数学式子由学生模仿独立说出、写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21cnjy.com
5.角的度量单位
思考:角是有大小的,它的度量单位有那些?
说明:重点让学生掌握60进位制.
6.例题分析
例题1:计算下列各式:
(1)77°54′36″+34°27′44″;
(2)89°6′4″-24°27′35″;
(3)90°-35°24′15″
(4)180°-125°36′48″
例题2:已知∠1=53°38′,求∠1的余角及补角的度数.
例题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说明:例题1的四个小题,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角的和差的计算以及度、分、秒三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强调两点,一是同级单位进行加减,二是如果计算结果中出现超过60分或60秒,必须分别向上一级单位进位,三是在减法中,遇到被减数中的分、秒数小于减数的分、秒数,那么要向上一级单位借.在学生笔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检查刚才计算是否正确.在例题1的基础上,容易求出例题2的结果.例题3重点让学生掌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21·cn·jy·com
7.思考并操作:已知锐角∠AOB,如何用三角尺最快地画出∠AOB的余角和补角.
C B
O A
D
说明:此问题先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立思考并画出余角,有的学生可能只画出一个余角,再请这些学生思考还能不能画出其它的余角.并提出问题:∠AOB的余角有几个?这些余角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如果∠1=∠AOB,那么∠1的所有余角与∠AOB的所有余角又有什么关系?在得出余角性质后,由学生类比地画出∠AOB的补角,并且归纳出补角的性质.www.21-cn-jy.com
8.余角(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练习与巩固
(1)一个角与它的余角相等,这个角是怎样的角?
(2)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相等,这个角是怎样的角?
(3)互补的两个角能否都是锐角?能否都是直角?能否都是钝角?
(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2倍大35°,求这个角的度数.
说明:第(1)、(2)小题在学生作出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并说出理由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方法来求得.为第(4)小题作好解题方法与思路的准备.第(3)题可以让学生适当复习锐角、钝角的概念,巩固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习题7.6
互余、互补两角的等式表示
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实践操作
观察归纳
概括互余、互补、余角、补角的定义
巩固与练习
课堂小结
余角、补角的性质
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