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9:35:04

文档简介

滨城高中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 10 月份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C 根据原文意思,应该是食用的桉树叶较少,因而提供的能量不足以进行剧烈运动,这
就决定了考拉需要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而不是“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
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2. D 说法绝对,原文是指“过量的单宁”,并非只要单宁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
不好的结果。
3. C
A.张冠李戴,文中只提到树袋熊稀释毒素,并没有说长颈鹿也是这样。
B.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信息提到桉树释放桉叶素目的是抵御侵害。
D.说法绝对,原文“对多种农药”,并非“各种农药”。
4. ①结构逻辑严密。全文为“总—分”的论证结构,以设问开篇,引出下文;然后分别从“挑
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树袋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
绍。②语言逻辑性强,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当然有”“还有”“但
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 (每点 2分)
5.①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②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
③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每点 3 分,言之有理即可。)
6. C (没有排比)
7. D (“从这件小事看出他怀念过往生活”说法有误。老头儿反复说“这二年”是对于这两
年抗日形势的变化,人们积极参与抗日的体现,而非他怀念过往生活。)
8. (1)《百合花》中的新媳妇:①羞涩腼腆,给伤员拭洗身上污泥血迹时只答应做我的下
手;②善良无私,看见小通讯员衣服挂坏了,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她把百合花被子给
牺牲的小通讯员盖上。
(2)本文中的姑娘:①智慧从容,三位女子对抗日本兵,不但消灭了敌人还顺利逃脱;②
刚烈勇敢,女子勇敢对抗日本兵,不愿让人随意欺辱。
9. ①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美:文中多处描绘了白洋淀特色的“芦花”“苇垛”等景色,展现了
清新美好的乡村风貌,具有诗意美;
②人物塑造表现人性美:文中塑造了在战争中觉醒和成长起来的百姓,表现出他们勇敢智慧、
美丽质朴、自信从容的精神品质,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③情节构思展现温情美:本文写老人以日常聊天的方式讲述故事,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景,
淡化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展现战争中的人情美;
④语言叙述体现自然美:本文的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有韵味,富有诗意美。
10. AD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
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
“洛中”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短语,后置,其后断句,即 A处;
“谈宴”为“喝酒聊天”的意思,作谓语,其后断句,即 D处;
“郑余庆”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即 G处。
故在 ADG三处断句。
1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值得怜悯;可爱。句意:却从不俯首低眉作出值得怜悯的样子。/更让人怜爱的是
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B.正确。
C.正确。
D.遗,都是给予、馈赠的意思。
故选 D。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错误,原文为“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
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意思是指孟郊自抒感伤情怀的诗作由于情感悲凉,让人读后
心情沉闷,这与其诗的艺术价值大小无关。
故选 B。
13.(1)孟郊擅长写诗,其诗富于义理情致,韩愈极力称赞他的诗。
(2)因此,见到贤人时能够了解他们,了解后进而能够任用,任用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
干,而且能不被谗言离间,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工”,擅长;“理致”,义理情致;“称”,称赞。每个采分点 1分,句意 1分。
(2)“故”,因此;“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间”离间,被动句。每个采分点 1分,句意 1
分。
14.①性格耿直,不合于世;②寄情山水,耽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③时人认为他心胸狭
小,气度迫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性介,不谐合”可知,其性格耿直,不合于世;
根据原文“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可知,其寄情山水,耽
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
根据原文“当时议者亦见其气度窘促”可知,时人认为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
(每点 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最初隐居于嵩山少室山,自称处士。他性格耿直,不合群。韩愈一
见到他,二人就结为忘形之友,在饮酒吟诗时互相唱和。孟郊在贞元十二年与状元李程同榜
登上进士第,当时他已五十岁了。授职溧阳县尉。溧阳县有投金濑、平陵城两个地方,草木
丛生,茂密浓郁,城下有一潭积水。孟郊间或前去坐在水边,令人摆酒,挥袖弹琴,往来徘
徊整天吟诗,而衙门公务多荒废。县令报告州府长官,州府派一位代理县尉来代替他任职,
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禄。孟郊于是辞职回家。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
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孟郊去世后,郑余庆给
他家数万钱办理丧事,还供养孟郊的妻子儿女数年之久。张籍给孟郊加谥号为“贞曜先生”,
孟郊的门生弟子在远方为老师悼念。孟郊不善于谋划生计,家贫如洗,衣衫褴褛,却从不俯
首低眉作出值得怜悯的样子,然而好义的人更要赠送他财物。孟郊擅长写诗,其诗富于理趣,
韩愈极力称赞他的诗。他的诗大多感伤自己命运不济,年迈家贫,思路苦涩奇特,读了总是
让人不欢畅。孟郊考中进士之初,吟诗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的评
论者也觉得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孟郊最终漂泊沦落,官职卑微,诗谶这种东西的确是有的
啊。孟郊著有《咸池集》十卷,流传于世。
材料二:
现在有平昌人孟郊,是一位志节坚定的人士,我听说您以前了解他。孟郊以五言诗而闻名,
早在前汉时期的李都尉、典属国苏武,以及建安诸子、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孟郊都能兼容
他们的风格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李观曾在推荐孟郊给梁肃补阙的书信中写道:“孟郊的五言
诗,高险之处,前无古人,平和之处,俯视谢灵运和谢朓。”韩愈送给孟郊的诗中写道:“作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诗三百首,默咸池音。”这两个人都是懂得诗歌的人,难道会欺骗天下之人吗?孟郊因处境
困厄遭受饥饿而无法安顿赡养他的父母,周游天下却没有际遇(机会)。他在诗中写道:“食
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他处境的困顿也太严重了。大凡贤人
和奇士,都自负其才,不会无原则地附和世俗。因此即使见到他们,也很难真正了解他们。
因此,见到贤人时能够了解他们,了解后进而能够任用,任用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而
且能不被谗言离间,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
参考答案:
15.选 B
解析:“不记得何时回到故乡”表述有误。“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是说词人只记得饮酒高
歌的情景,不记得何时回到船上,而不是“不记得何时回到故乡”。
16.①景物朦胧: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京口,只见一片烟雾迷蒙。
上片用朦胧的景物营造了朦胧的意境。(2分)
②词人意识朦胧:酒醒后,词人仿佛梦之初醒,只记得饮酒高歌之情景,不记得何时回到船
上。(2分)
③情景交融:月朦胧,云朦胧,孤城朦胧,人的意识也朦胧。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烘托出
词人醉醒后的心境。(2分)
17.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8.①世外桃源②古色古香③画龙点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形容此地风景美丽,并且“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应用“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有古雅色彩的廊桥,应用“古色古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
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第三空,“青川县、青溪镇、青竹江”都带“青”,说明“青”这个字是景色的突出特点,应用“画
龙点睛”。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
动。
19.比喻的构成:比喻句由本体“摩天岭”“唐家河”、喻体“勇士”“姑娘”和比喻词“是”
构成。(2分)
表达效果:将摩天岭比作勇士,将唐家河比作姑娘,展现了山的雄壮,水的灵动;形象地写
出了摩天岭与唐家河山水相依、刚柔相济的特点。(2分)
20.C C 项中的“我们”与文中画线句中的用法一样,指代说话者和听话者;A、D 两项都是
指代说话者,B项中的“我们”单指个人。
21. 答案:①而且数量庞大 ②它是一种植物 ③其触手的数量也不同
解析:第①处,结合前文“海百合不仅品种繁多”可知,此处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再结合
后文“它们跟苔藓虫、腕足动物联手覆盖了整个海底”的提示,推断第①处是说海百合数量
庞大,可以填入“而且数量庞大”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结合前后文“初次听到‘海百合’
这个名字”和“很难把它和动物联系起来”这两部分信息,推断第②处是说很多人初次听到
“海百合”这个名字,都以为“海百合”是植物,可以填入“它是一种植物”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前后文“冠的表面生有羽状触手”“海百合种类不同”“最少的只有 2条,最多
的有 200 多条”等信息,推断第③处是阐述海百合的触手的数量不同,可以填入“其触手的
数量也不同”之类的内容。
2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
际传承的问题。(评分参考:共 4 分,改对一处给 2 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①中心词残缺,“随着城镇化进程”应改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快”;②“使”的误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23. 作文
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或者说短语)非常清晰,那就是“重复的生活”。一上来,就说“生活
重复”;然后用“如”引出三个例子;最后的写作引导语再次确认讨论对象“重复的生活”。
这里要防止把“重复的生活”扩大为“重复”。这个题目的要点之一在于,举出的三个例子
指向不同的层面。“一日三餐”的重复,是生存层面的物质摄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
复一日”,是生活方式层面的作息规律;“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是文化传承层面的仪式强
化。而这一切,最后还要落实到“生活”这个关键词上。这也就是说,虽然题目说的是“重
复的生活”,但是重复不仅仅是在个体的层面,还在群体的层面;不仅仅是在物质的层面,
还在精神文化的层面。这一点要想把握好,很考验平日的积累。
此外,对于“重复”本身,也可以有深层次的理解:重复的生活只是生命的躯壳,是抽离掉
人生里种种价值后的极简形态,犹如木心诗中立于旷野中的一株枯树,葳蕤、风华、零落的
时态尽数消散,只见得生命本真的模样,那是一种无论世事、河山如何移变,人始终能够“活
着”的智慧;是动荡归于寂寞的终点,更是生命勃发的起点,始与终之间的万般变化,才是
人立于天地,心怀期冀的所在。
从利弊的角度来讲,“重复的生活”的弊端比较容易把握,比如消弭意义,形成思维定势、
遏制创造性等。考生可调动的材料也相对丰富,比如马孔多式的重复,比如西西弗斯式的重
复,比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史观下的群体生活等等。但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难道“重
复的生活”就没有益处吗?一日三餐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存,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作息的重复
会形成生活的规律,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习俗在代代重复中给予个体以安全感、归属感,
培养了文化的认同。而且不存在没有变化的重复,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其内容可以变动;
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可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不断创新。所
以说重复中也蕴含着创造的种子。所以,像这样的作文题,题目给定材料中的例子本身就具
有很深的内涵,写的时候,最好不要丢开不管,自顾自去写别的重复。应该养成读透材料、
用足材料的习惯。
立意:
1.重复中透新变。
2.重复有利也有弊。
3.有时候重复能给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滨城高中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 10 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
有效做法。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
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
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
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
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
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
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
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 300 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
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
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
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
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
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
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多会吃下约 400 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 4~6 小时。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
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
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
“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
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 年,科学家首次在美
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
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
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
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
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
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
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
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
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
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
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
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 Bt 蛋白(苏云金
芽孢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高一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 “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 “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 “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铃薯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B. 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
中毒。
C. 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
性。
D.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
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
低中毒的风险。
B. 桉树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是为了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
的这一防御武器。
C. 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和其他
物质结合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 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 Bt 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
彻底杀灭。
4. 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
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 分)
5. 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高一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
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
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
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
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
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
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
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
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
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
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
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
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
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
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
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高一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拾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
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
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
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
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
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
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
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
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
举枪,就哇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
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
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
白茫茫一片。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
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
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
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
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
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
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
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
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
高一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
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
来就往回跑。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
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
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
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
她会说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
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
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这二年就不同了
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 年
(选自《孙犁集》花城出版社)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看似随意,其实颇具匠心,鬼子追大红公鸡,鸡逃引出红衣少女,
少女消灭鬼子后脱身,情节起伏多变。
B. 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红衣少女“直直地立在苇
垛上”“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C.“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
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这段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
高一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写细致。
D. 小说中的老人既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到了串连情节的作用。
7. 关于本文不注重写“大”反而写“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题目为“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是指红衣少女用手榴弹消灭了鬼子的故事情节,
斗争虽小,却仍旧荡气回肠。
B. 老头对我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从老头给我讲的小事上,能看出
白洋淀百姓对抗日充满必胜的信心。
C. 老头做交通员,他的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三位女子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通过
小人物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D.小说中老人讲述两只鱼鹰的遭遇时,一直反复强调要是这二年就不会让日本鬼子抓去,
从这件小事看出他怀念过往生活。
8. 《百合花》中新媳妇和本文中的姑娘,都是战争中深明大义的普通女性形象,但各有
不同特点,请结合文本和教材加以分析。(4 分)
9.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篇小说也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
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初隐嵩少,称处士。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与唱和于诗酒间。贞元十二年李程榜进士,时年五十矣。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
城,林薄蓊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县
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辞官家居。李翱分司洛中日与谈宴荐于兴元节度使郑
余庆遂奏为参谋。卒,余庆给钱数万营葬,仍赡其妻子者累年。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门
高一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人远赴心丧。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然好义者更遗.
之。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极称之。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
人不欢。其初登第,吟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议者亦见其气
度窘促,卒漂沦薄宦,诗谶信有之矣。有《咸池集》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
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其
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二谢。”韩愈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窗默咸池
音。”彼二子皆知言者,岂欺天下之人哉?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作诗
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其穷也甚矣。凡贤人奇
士,皆自有所负,不苟合于世。是以虽见之,难得而知也。故见贤而能知,知而能用,
用而能尽其才,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节选自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李翱分司洛中 A 日 B 与谈 C宴 D荐于兴元 E 节度使 F 郑余庆 G 遂 H 奏为参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可怜,指值得怜悯,与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
“可怜”词义不相同。
B.韩吏部,此处是以官职名指称韩愈,材料二中“苏属国”的称谓方式与此相同。
C.执事,指办事官员,代指对方,以示尊敬。
D. 遗,指赠送,与《涉江采芙蓉》的“采之欲遗谁”中的“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郊仕途不畅,又不擅长谋划生计,一生贫穷潦倒;孟郊去世后,节度使郑余庆出资
办理丧事,还供养其妻子儿女数年之久。
高一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B.孟郊的五言诗兼有汉代及南朝一些作品的风格并自成特色,而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
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读后令人不欢畅。
C.孟郊曾经隐居嵩山一带,以处士自称;韩愈对孟郊的诗才十分赞赏,二人关系很好,
常一起饮酒赋诗,相互唱和,不拘形迹。
D.李翱极力举荐孟郊,在给张仆射的举荐信中,他赞扬孟郊的诗歌成就,介绍其品性与
处境,希望张仆射能加以任用,以尽其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极称之。
(2)故见贤而能知,知而能用,用而能尽其才,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1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孟郊仕途不顺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注释】苏轼家在四川,做这首词时正在杭州通判任上,经常来往于镇江(即京口)、丹
阳、常州一带,公务冗忙,四处奔波。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酒醒后突然涌上心头的瞬间感受,读起来很别致。
B.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孤城,只记得饮酒高歌的情景,不记得何时回到故乡。
C.词人醉酒后“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词人的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词人感慨,这种飘荡不定的生活不知几时才能结束,家在西南,却长年在东南奔波。
高一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16.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用“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①《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的角度和手法多样,其中先描写仰望之景,后描写俯瞰之
景的两句是“ , ”。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
“ ,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风”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也用了这两个意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题
当车子驶入较为开阔的地带,只见几座山连成一片,像一道墨绿色的画屏远远地立
着,从远往近看,山色由深到浅,由黛至青。这画屏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让人仿
佛进入( ① ),沉浸于大自然的静谧和安宁之中。
来到一个叫青溪的古镇,清溪河从小镇边流过,青绿色的河水哗哗地流着,泛起一
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清澈见底,不带一丝杂质。清溪河之上,架着一座( ② )的廊
桥,我们走过廊桥,从半圆的瓮形城墙进入青溪镇。小镇有着 1700 多年的历史,虽然它
不大,却多次被设为郡县之地。街道风格古朴的小镇,有规则地纵横排布。来到镇中心,
只见一渠清水由西向东静静地流淌,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小镇故事。
清溪河之水源自一条同样有着美丽名字的江河——青竹江,令人想到李白的“竹色
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溯青竹江而上,穿过蜿蜒绵亘的深山幽谷,便来到摩天岭下的
唐家河。碧水绕着青山转,如果说雄壮的摩天岭是一名勇士,那么拥在它身边的唐家河,
就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姑娘,明眸善睐,以水为指,以石为琴,灵动地弹奏出不绝如缕的
琴音,细细听来,有哗哗啦啦激昂的主旋律,也有叮叮咚咚温柔的伴奏曲,日夜不息。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青川县、青溪镇、青竹江……是谁起了这么多美好的名字?“青”字可谓( ③ )。
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青沉稳温和,优雅宁静,含蓄包容,富有生命力,它
象征着古朴和庄重,蕴含着质朴之美、本真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题。
海百合是一种无脊椎棘皮动物,和我们熟知的海星、海胆、海参同属一类。在 3 亿
年前的海洋,海百合不仅品种繁多,____①____,它们跟苔藓虫、腕足动物联手覆盖了
整个海底。
很多人初次听到“海百合”这个名字,都以为____②____,很难把它和动物联系起
来。海百合有一支形似植物的茎的柄,柄的顶端长着一个大大的冠,冠形似百合花,冠
的表面生有羽状触手。海百合种类不同,____③____,最少的只有 2 条,最多的有 200
多条。触手两侧都生有小分枝,这样,触手便形似蕨类植物的叶子。从海百合的形状来
看,人们给它起的名字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20.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张国志对我们提了很好的意见,我们希望其他同志多提希望和要求。
B.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C.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D.说曹操,曹操就到,我们正研究你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废续。方言
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
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12 页
{#{QQABCQSAogAgABJAAAhCUwHiCACQkBECAKoGBFAMsAAAQ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