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平均数的计算2》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平均数的计算2》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9: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的计算2
教学内容:P35
教学目标:
1、知道在计算人数等实际问题时,具体值不能用小数表示,但求这些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2、能运用平均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计算人数等实际问题时,具体值不能用小数表示,但求这些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教学难点: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教学资源: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关注点
一、创设情境 师:在昨天的课堂上,我们研究了什么? 预设回答:研究了平均数的计算,知道在使用平均数表示人数时,有时可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的计算。 联系上节课知识内容,进行简要回忆,铺垫新知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 小胖所在小队有6人,每人分别制作了8、7、7、9、6、8个动物模型,这一小队平均每人制作了几个动物模型? (1)生独立计算。(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2)交流反馈。 预设回答1:估计平均数的范围在6~9之间, 计算结果是:(8+7+7+9+6+8)÷6=7.5(个)。 预设回答2:这组数中有2个8,2个7,所以算式可以是: (2×8+2×7+9+6)÷6=45÷6=7.5(个)。 小结:如果在一组数中相同的数出现的次数更多,比如同一个数出现了5次,6次的,这时像这样用乘法计算就更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了。求平均数时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来计算。 2、出示:小丁丁上周在家学习的时间统计如下,小丁丁上周平均每天在家学习多少分钟?(精确到个位) 小丁丁上周在家学习时间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分钟45403545353060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 预设回答:(45×2+35×2+40+30+60)÷7=290÷7≈41(分钟)。 3、出示:小巧上周周一至周四在家学习的时间统计如下,你能算出她周四在家学习多少分钟吗? 小巧上周在家学习时间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分钟384238?
平均每天学习约39.5分钟。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 预设回答:39.5×4-38×2-42=40(分), 这样想:先用4天的平均数×天数,就可以求出这4天在家学习的总时间,再减去前面3天的时间,就是周四的时间了。 小结:根据一组数值的总和与个数,可以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反过来如果已知一组数值的平均数和个数,也可以求出它的总和。 对比观察、分析计算思路,在交流中演示算法的优势对比,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平均数。/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运用所学知识在计算中进行巧算。 在基本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后,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循序渐进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评价关注学生的巧算意识。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关注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是否利用公式根据平均数与部分量,求其中的某一个量。
三、联系巩固 1、书本P35/练一练1。 出示: 国庆黄金周前4天平均每天有46781人参观科技展,后3天参观科技展的总人数为83615人。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用计算器计算) (1)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 预设回答1:(46781+83615)÷(4+3) 预设回答2:(46781×4+83615×3)÷(4+3) 预设回答3:(46781×3+83615)÷(4+3) 预设回答4:(46781×4+83615)÷(4+3) (3)讨论:谁做对了? 预设回答1:1、2的算式都是错的,因为这里的46781和83615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46781是前4天的平均数,而83615是后3天的总人数,1的算式中直接把两个数相加是不对的,2的算式中用总数83615×3也是不对的。 预设回答2:这里46781是前4天的平均数,在求总数时,应该要乘4才对,所以算式3也不正确。 预设回答3:算式4,先用46781×4,算出前4天参观的总人数,再加上后3天的总人数,就可以求出7天的总人数,最后除以7,就是这7天的平均数,所以算式4是正确的。 小结:这里46781和83615这两个数据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审题很重要,另外也要注意平均数、个数、总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核对计算结果: (46781×4+83615)÷(4+3) =270739÷7 =38677(人) (5)讨论1:如果按照算式1,那已知条件需要怎样修改呢? (46781+83615)÷(4+3) 预设回答:如果按算式1,那么第1句话,就需要改成国庆黄金周前4天一共有46781人参观科技展,这样,就可以把46781和83615直接相加,求出7天的总人数了。 讨论2:如果按照算式2,又该怎么改呢? (46781×4+83615×3)÷(4+3) 预设回答:如果按照算式2,第2个条件,就需要改成后3天平均每天有83615人参观科技展,这样需要用83615×3,算出后3天的总人数后,再和前4天的总人数相加,虽然这个数据可能不太合理,因为和前4天的平均数相差太大。 2、书本P35/3 出示:小胖上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考试的平均分是95分,其中,数学96分,英语98分。小胖上周语文考多少分?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 预设回答1:95×3-96-98 =285-96-98 =189-98 =91(分) 预设回答2:借助条形图来思考,数学96分,英语98分,平均分是95分,根据前两天学习的移多补少,高于平均数各部分总和与低于平均数各部分的总和是相等的,从图上可以看出数学和英语一共比平均分多4分,也就说明,语文成绩一定比平均分低4分,所以只要用平均分95减4就是语文成绩。算式:96-95=1,98-95=3,1+3=4,95-4=91(分)。 小结:高于平均数各部分的和与低于平均数各部分的和相等是思考的关键。第1个同学根据平均数,先求出三门课的总分,再计算;第2个同学则借助条形图,利用移多补少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一样的解题策略。 通过生活中实例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严密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解决问题,牢固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评价关注学生平均数概念的掌握程度,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得出“平均数=总和÷个数”的关系。/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是否严谨。 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评价关注概念理解程度,计算方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 1、知道平均数在计算时,可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计算。 2、知道,如果已经知道平均数和个数,就可以用平均数乘个数求出总和。 3、读题一定要仔细,要看清是平均数还是总数。 作业:练习册39、40页A级题,挑战B级题 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组织交流,突出学生自己的分项和总结过程,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评价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