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千米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千米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20: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P49、5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借助时间、步测等方法对长度进行估测,经历观察、比较、想象和推理等活动,建立“1千米”的量感。
3.运用估测、类比等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认识千米,形成“1千米”的量感。
【教学难点】
形成“1千米”的量感。
【教学资源】
视频、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关注点
创设情境 1. 出示主题图,说说数学信息 预设km表示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 (1)举例分享单位长度 (2)说说各长度单位的联系 揭题 今天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从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回忆复习已学长度单位,及其之间的联系,以此迁移到千米的认识。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已学长度单位的知识。
探究新知 一. 感知1千米的长度 1.知道1千米=1000米 利用数射线看一看、数一数1千米里有几个1百米。 1000米里有10个100米,1千米=1000米 2.借助1米、100米等长度估测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量感。 (1)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 全班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小朋友走1000步的距离 两座教学楼的高度 步行15分钟的距离 不公布答案,通过下面的学习活动找到问题的答案。 (2)通过“手拉手”建立1000米的长度表象 活动:手拉手,比一比 a.1米有多长,做个动作表示一下 张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 b.演示:10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是10米。 c.估一估:100米需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 d.估一估:1000米需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 1000里面有10个100,根据100米大约是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距离,1000米需要1000个小朋友手拉手。 小结:估算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化繁为简,解决难题。 (3)通过“走1千米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a、分享步行1千米的体验任务 b、观看学生走100米的视频,估测走1000米的时间。 小结:通常走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看来1千米比较长。表示较长的路程时,经常用千米作单位。 3. 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1)举例生活中的1千米(出示图片) 1公里也就是1千米 1千米大约是2座东方明珠的高度 … (2)反馈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的结果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10个小朋友手拉手作为模型,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从10米开始进一步建立100米、1000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运用模型进行估算,建立1000米的量感。知道1千米=1000米。 “手拉手”、“走1千米的时间”从两个不同维度,让学生通过估算和想象,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知道千米是用来表示较长距离的长度单位。 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场景,来建立1000米的长度量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千米竖起来,使学生多维度认识千米,进一步建立千米的表象。反馈猜一猜结果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加深印象。/知道生活中的1千米。
练习巩固 1. 单位换算 4千米=( )米 7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5000米=( )千米 6千米800米=( )米 2. 选择合适的单位 从人民广场到外滩的距离约为2( ) 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约为632( ) 从学校到公园地铁站的距离约为1500( ) 从上海到苏州的距离约为100( ) 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如果到龙湖宝山天街看电影,或者去苏州、去武汉旅游,请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出行方式。 在练习中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深一层建立1km的表象,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生活的能力。/会进行单位换算;正确填写单位,掌握千米的量感。
小结作业 1.千米km(公里)表示较长的路程 2.1千米=1000米 作业:练习册P66 梳理全课主要知识点,体会1千米的量感,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灵活运用本课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