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和查字典认识 11 个生字,读准“藤、赛、谢、啊”的读音,读正确“葫芦、邻居、盯着、奇怪”等词语。
2.会写 8 个字,重点写正确“想、谢、邻、怪”, 借助动画演示学会“谢”的笔顺,写好“棵、治、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熟读课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5.通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读正确“葫芦、邻居、奇怪”等词语。通过理解课文,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葫芦实物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指导读好“葫芦”一词,“芦”读轻声)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填一填:课文讲述了一件有关葫芦的什么故事?
3、利用多媒体认读生字词。(1)让学生自由默读一遍生字词。(2)指名领读。(他人领读,是对自己错误的纠正)(3)重点指导:“葫芦”一词中“芦”字读 lu;“(4)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思考、总结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字被学生在的头脑中加工过,因此产生的印象是深刻的、不易遗忘的。)①加一加识字:果 +(木)= 棵相 +(心)= 想丁 +(目)= 盯(改:课件展示字变偏旁的过程,加深形象记忆。)②图文对照认识生字,出示葫芦藤、花谢、蚜虫的图片结合实物认识生字加深印象。猜字谜:老师出图片:有眼不见灯火(盯)。大家猜字。(3)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出示生词:蚜虫、奇怪、快慢、一棵树、自言自语、好啊、治病、葫芦藤、邻居、盯着
4.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谢”,要写好这个字不容易。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写的时候要(紧凑);中间第六笔横不能写露头,观察它的占格(横折钩不是在竖中线上);。仔细看(演示笔顺)你发现了什么?师范写“谢”,生书空,并展示评价。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感悟课文 1、4 自然段。(1)朗读交流第 1 自然段: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小葫芦。(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3)他种的葫芦怎么样?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朗读交流第 4 自然段:(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 3 自然段(出示句子: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 2 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学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4.学习第 3 自然段。葫芦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1)葫芦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请你读读第 3 自然段,找出邻居和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结合指导:谁的做法对?为什么?(3)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治。还错在他不听邻居的劝告。(4)如果此刻这个种葫芦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练笔
第二年春天,种葫芦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像种葫芦的人一样,只看眼前,不考虑身后,要明白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