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含答案)
基础训练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归宿(sù shù) 盘踞(jù jū) 宏(hóng xióng)伟
处境(chǔ chù) 拐杖(zhà zhàng) 波光粼粼(lín líng)
2.比一比,再组词。
炕( ) 稍( ) 肆( ) 载( ) 尽( )
坑( ) 梢( ) 律( ) 栽( ) 劲( )
3.根据例子,补充词语。
(参天)的杨柳 ( )的大树 ( )的环境 ( )的设想
(静静)地躺着 ( )地说 ( )地补充 ( )地顶住
(创造)奇迹 ( )波浪 ( )黄土 ( )小院
4.读一读,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放肆 肆虐)的地方。
(2)就在如此(险恶 险要)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制造 创造)了这块绿洲。
(3)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 崇拜)地补充着……
(4)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 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程 归宿)。
5.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填序号)。
A.解释说明 B.语意转换 C.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
6.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太阳悄悄地爬上山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珠在荷叶间滚来滚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一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哪些语句是作者对老人种树这件事的议论?在文中画出来。
(2)“真正”一词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另一种东西”只是指树。( )
②“绿风荡漾”呼应第一节,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
③称呼老人为“山野老农”,是作者对老人的不尊重。( )
④“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改成“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不出来了”意思没有变化。( )
(4)“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义是( )。
A.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B.青山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C.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延伸拓展
8.轻松阅读。
日前,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海航集团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启动,来自嵊州的72岁治沙“土专家”娄志平被推荐入围候选名单。
新华网对娄志平事迹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黄沙百战穿身过,不固流沙终不还。”从2003年初见沙漠萌生战沙念头,到2010年正式在甘肃和青海扎根大漠深处,历经8年时间,娄志平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也收获了通过努力将黄沙变成绿海的成功。
但娄志平谦虚地说,战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娄志平所指的团队,由三位嵊州人组成,除了他自己,另外两人是沈良、邢国初。战沙多年,他们还专门于2016年5月在西宁市注册成立了青海绿大生态治沙有限公司,希望把治沙工作固定下来,为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献上绵薄之力。
在邢国初的手机里,有几张记录治沙成果的照片。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是一片荒漠中的绿洲,风景虽美,但村民深受风沙的困扰。如今,站在村口往南望去,金黄色的沙海中,数道连绵不断的沙障像一条条墨绿色的玉带,蜿蜒至远方。沙蒿、柠条、白刺、野草等灌木丛郁郁葱葱,随风轻轻摇摆,整个沙丘显得绿意盎然。
“你看,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梦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一定要让沙漠绿起来。”拿着手机,邢国初微笑的脸上布满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皱纹。把沙丘固定住,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起来,他觉得很值。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说娄志平从一个园林工人到如今的治沙“土专家”,两者还略有联系,那么沈良和邢国初两人就完全是门外汉了。没有认识娄志平之前,两人原本在青海经营服装生意,2010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已积累一定治沙经验的娄志平,寥寥几次的对话,让三人一拍即合。“我们觉得这是一份功在千秋的阳光产业。”沈良和邢国初说。
创业初期并不容易,但沈良和那国初意志非常坚定快乏资全,两人就瞒着家盘接了经营十余年的服发生意,还把位于嵊州老家的房产作了抵贷款:转乏技术,几个人就天南海北地去请教专家,足迹遍布浙江、青海、内蒙古、甘肃的高校;为节省资金,他们舍不得下馆子,包里揭几个白面包子,喝一碗羊肉汤,就是一顿饭那国初还说,印象中三人已多年没有置办新衣服了。
虽然前人在治沙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娄志平并没有照搬照用。他说,常用的草方格、水泥方格沙障,虽然固沙效果较好,但成本也非常高。在不断的调整中,他尝试了各种沙障的角度和材质,最后发现将两片网笼片相互依靠摆成八字型,既可以拦截流沙,又不容易被风掀翻。娄志平把这种沙障形象地取名为“八字形网笼沙障”;对这种沙障,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也给出了“在工程固沙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
有了技术的突破,三人立即收拾行李,进入大漠深处开展大面积的试验。无人区里,相伴的是天上的苍鹰和地上不时出现的狼群,但他们没有退缩。由于日夜温差大,一旦太阳下山,大家就必须回到帐篷里。虽然有时候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但看到荒漠渐渐有了绿色,大家都很开心。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许多低海拔的技术在这里并不实用。为更好开展工作,绿大生态与青海省治沙试验站、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草坪花卉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紧密合作,研制出了高立式悬袋形网笼沙障和隐蔽式U形沙障相结合的治沙新技术。
沈良说,下卡力岗村就是这个新技术的试验田,在这里,无论是三人团队还是居住在这的村民,都真真切切见证了治沙前后的变化。村里有位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告诉沈良,20多年前,如遇刮风天,漫天黄沙不仅笼罩整个村庄,就连家里也能吹进来很多沙子。但这样的情况如今有了好转,村里黄沙少了,绿色植物多了;通过埋栽网笼沙障,村民还多了一份额外收入。
今年3月,青海省科技厅对绿大生态的高海拔地区高立式悬袋形网笼等三种沙障与生物固沙技术成果颁发了认定证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也对这种新型治沙方式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这项技术省时省力且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雨水,尤其在高寒地区,高立式悬袋形网笼沙障和隐蔽式U形沙障技术上更合适更科学。
沈良说,拿到科技成果证书的时候,娄志平高兴得像个孩子,拉着他和邢国初去馆子好好吃了一顿。
时近年关,青海已天寒地冻。娄志平、沈良、邢国初三人都回到了嵊州老家,按理说该是休息一下的时候了,但几个人都没闲着。这次娄志平入国
“中国网事.海航集团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这是对绿大生态治沙工作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鞭策。
“明年,要在青海的贵南和海西茫崖地区大面积推广网笼沙障治沙,同时还将在祁连山开展沙漠化土地治理工程。”邢国初说,让青海的山水更绿,只是他们团队的小目标,娄志平的目标可大着呢,“老娄为大家编织了一个梦想,我们要走出去,去中亚、去中东、去非洲,让全世界的沙漠绿起来。”
(1)概括本则通讯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讯中引用外地媳妇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三个标题是不同报刊报道娄志平等人的事迹时采用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誓让沙丘变绿海
嵊州市市民娄志平解决沙漠治理的一个难题
联合国大会都来“捧”他的场,这位嵊州大哥什么来头?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sù jù hóng chǔ zhàng lín
4.(1)肆虐 (2)险恶 创造 (3)恭敬 (4)选择 归宿
5.(1)B (2)A (3)C
7.(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2)敬佩与赞美。(3)①× ②√ ③× ④× (4) C
8.(1)娄志平带领同伴,创造性治理沙漠。 (2)增加报道的真实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