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
西晋的建立
知识结构
八王之乱
二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內迁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视频导入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对比
2)曹魏中期,司马家族逐渐控制魏国大权。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三支队伍进攻蜀国,邓艾奇袭江油,使蜀兵不战而降。紧接着,邓艾攻破绵阳,直逼成都,刘禅投降。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司马懿
人物速览
视频:司马氏专权
一、西晋的建立
2.西晋建立的过程
1)时间:
公元266年
2)都城:
3)建立者:
洛阳
司马炎
3.西晋建立的统一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课堂探究: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③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②南方蜀、吴两国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一、西晋的建立
4.西晋的社会风气
1)统治政策:
2)统治阶层:
3)社会氛围:
优待大地主、大贵族,保护他们的利益
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庭权势,以豪华奢侈为荣
唯钱是图,道德伦丧
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1)晋武帝分封同姓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2)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奢侈享乐;
3)晋惠帝昏庸无能。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司马衷
何不食肉糜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乘使车,给驺骑驰传四州郡,召充远者使后拣…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甲殆将万人。
——《晋书》
史料证实
晋惠帝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洛阳一带
二、八王之乱
①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爆发:
3、主要地点:
4、影响: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
灭亡了西晋
视频: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迁
1、內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2、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3、概况:
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人口迁往江南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北方各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4、十六国的建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迁
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苻坚
王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迁
5、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
西周、东周,汉朝
有时会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
学习与探究
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强大。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互相混战。八王之乱是西晋政权短命的原因之一。
1.【史料证实】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 )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
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C
2.【唯物史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A
3.【史料证实】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360多年间,先后有30多个大小政权交替兴灭。其中短暂统一全国的是 (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北魏
A
4.【唯物史观】史料中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这反映出西晋王朝短命的原因之一是 ( )
A.整个西晋社会奢侈腐化 B.大封同姓诸王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C
5.【史料证实】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图中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皇族为争权夺利,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A
6.【唯物史观】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A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