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李白
闻
昌
龄
左
龙
标
王
迁
遥
有
此
寄
七言绝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对景物分析,理解诗中“杨花”“子规”“明月”等事物的深刻内涵。(难点)
3.体会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和同情。(重点)
知人论世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解题明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听说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龙标:地名,离京城遥远的荒凉之地。
今湖南洪江西,唐时甚僻。
遥,遥远。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了龙标那个蛮荒之地,写首诗送给在远方的他。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创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密切的交往。
据《新唐书 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因为生活小节失于检点,被贬至离长安三千多里的“龙标”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深表同情,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初读感知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李白
七言绝句的节奏:“二二三”或“二二一二”“二二二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意节奏;语速要慢
初读感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柳絮。
即布谷鸟,又“杜鹃”。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托,托付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初读感知
李白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寄托给天上明月,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精读品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里写到了哪两种景物?有何作用?
杨花 (柳絮)
子规(杜鹃)
别名如蜀魄、蜀魂、催归。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的国王,名为杜宇,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鸟悲啼不止。叫声似“不如归去”,啼叫哀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精读品析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里写到了哪两种景物?有何作用?
杨花 子规
点明时节:暮春时节
渲染氛围:渲染了友人离别的凄凉悲惋的气氛。
烘托心情:对友人离别的悲痛之情。(给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精读品析
诗人借“愁心”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
(2)对朋友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3)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
精读品析
为什么将“愁心”寄托给明月?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思念、同情、牵挂与关切。
拓展型阅读
明月:象征离愁别绪、思乡、相思、友谊纯洁等。
比如: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例如: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王勃《寒夜思友》
主旨归纳
这首七言绝句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课后巩固
1.点明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
2.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诗人听到贬谪消息后伤感的句子是:
, 。
3.本诗中将明月拟人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
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李白与王昌龄交情深厚,在听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龙标做县尉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内心定然是百感交集的,其中或许有为朋友无辜遭贬的愤愤不平,有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也有为朋友一路跋山涉水,路途艰险的牵挂与担忧等等。无奈自己与王昌龄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当面表达自己的情意,只好写诗一首,遥寄心中情。诗虽短,却是情意绵绵,令人回味无穷,值得细细品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以前并未学习过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其理解诗歌内容,穿插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讲解,但要要求学生对鉴赏技巧的熟练使用是要经过反复练习的。
在本首诗中,学生虽然阅历较浅,但也能掌握浅层的思想感情,要真正了解诗歌,学生需要借助时代背景和注释,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需要从意象、手法等方面品味诗歌内涵,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对景物分析,理解诗中“杨花”“子规”“明月”等事物的深刻内涵。(难点)
3.体会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和同情。(重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和同情。
难点:通过对景物分析,理解诗中“杨花”“子规”“明月”等事物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在今年暑期有没有看一部关于唐代诗人的动漫电影呢?(出示视频、图片)【《长安三万里》】电影借高适的眼向我们展示了著名唐代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
通过电影,我们能够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诗歌再去认识李白,体会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2.解题明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闻,听说
②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龙标:地名,离京城遥远的荒凉之地。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③遥,遥远。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了龙标那个蛮荒之地,写首诗送给在远方的他。
【过渡语】王昌龄是谁?李白和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遥寄诗歌呢?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创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新唐书 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因为生活小节失于检点,被贬至离长安三千多里的“龙标”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深表同情,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了解了诗人李白,也知道了他写这首诗的目的,接下来请各位同学跟随名家范读感受诗歌
(一)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①出示范读:划分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言绝句的节奏:“二二三”或“二二一二”“二二二一”]
(二)诵读古诗,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学生朗读:①个人读
②全班朗读
(三)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①杨花:柳絮
②子规: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③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寄:寄托,托付
②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四)小组合作,描绘画面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寄托给天上明月,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五、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到了哪两种景物?有何作用?
(1)景物:杨花 子规
(2)作用:点明时节:暮春
渲染氛围:渲染了友人离别的悲凉、黯淡的气氛。
【讲解】①杨花——柳絮漂浮,如同浮萍,无根无思,漂泊无依一股凄凉油然而生(出示图片)
②子规——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的国王,名为杜宇,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鸟悲啼不止。叫声似“不如归去”,啼叫哀切。(出示典故)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哀切,渲染悲凉哀切的氛围。
2.标题说到李白将诗遥寄给王昌龄,“遥”从哪里看出来的?——过五溪→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过渡语】李白在一二句向我们讲述他的友人被贬之远,对友人被贬之远、被贬至荒谬的惊叹惋惜就油然而生,诗文中是怎样说的?(转入抒情)李白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将这份心意一直到达夜郎西去陪伴可怜的王昌龄。三四句哪个词最能体现李白的情感——“愁心”
3.朗读第三、四句,思考:
(1)作者借“愁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
②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③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为什么将“愁心”寄托给明月?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诗人将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思,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讲解】说明明月在诗句中的含义——寄托相思,寄托情绪
明月:象征离愁别绪、思乡、相思、友谊纯洁等。
比如: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过渡语】天上明月皎洁无暇,正如李白与王昌龄的友情;明月跨越时空限制将诗人情思遥寄友人。
【杨花、子规、明月 意象小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课堂小结
【过渡】创作诗歌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内心,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本节课对诗歌的分析理解,相信大家都能够归纳诗歌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七言绝句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过渡】最后让我们再读诗歌,体会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情谊。
七、课后作业
1.理解背诵本诗
2.完成课后小练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