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知识结构
赤壁之战
二
三
三国鼎立
通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立足史料证实,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学会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视频导入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不弱。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一、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壮大
1)政治上:
2)政治上:
3)其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采取屯田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一、官渡之战
3、官渡之战概况
1)时间:
2)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3)战术: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袭击粮囤
4)特点:
以少胜多
5)结果:
曹操歼灭了袁绍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粮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曹操
袁绍
以少胜多
一、官渡之战
4、官渡之战动画演示
视频: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1、刘备和孙权的崛起
1、概况
1)背景:
2)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PK刘备、孙权
3)交战双方:
诈降、火攻
5)特点:
以少胜多
6)结果:
孙刘联军获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4)战术: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却以多败少?
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广结人才;实行屯田,使军粮有了保证;在战争中,能谋善断,焚毁袁绍军粮,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曹操人数虽多,但士兵不习水战;本人又骄傲轻敌;孙、刘联军采用正确战术。
合作探究
《三国演义》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昧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与真实历史可能会有偏差。
三、三国鼎立
经营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1、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1)曹操:
2)刘备:
3)孙权:
得到湖北、湖南大部分,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南、湖北。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形势图
曹操
孙权
刘备
魏
洛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9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三国鼎立
2、建国过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洛阳
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229年
建业
孙权
三、三国鼎立
2、建国过程
魏
蜀
吴
措施
结果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翻车功能:排水灌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三国鼎立
2、三国的发展
《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做、人口减少和百处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1.【历史解释】官渡之战中,曹操是风光无限的人生赢家,以少胜多,甚是潇洒;公元208年,他的风头惨遭周瑜无情碾压,损兵折将,兵败“回家”。此文字描述的是 (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C
2.【史料证实】几个同学决定做几个探究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课题,其中小李找到以下四篇文章,你认为哪一篇文章与他的探究无关 ( )
A.《曹操诗集》 B.《火烧赤壁》
C.《吴国船队到夷洲》 D.《张骞通西域》
D
3.【历史解释】“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乱 D.赤壁之战
D
4.【史料证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 )
A.秦 B.西汉 C.三国 D.东晋
C
5.【历史解释】在今天的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故事来自从春秋到三国这段时间。下列成语故事与三国中的人物有关的是( )
A.卧薪尝胆 B.三顾茅庐
C.围魏救赵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
6.【唯物史观】电视剧《三国》在各大卫视的热播,“三国热”再次升温,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B.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
做出重要贡献
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