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课程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2.赏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3.欣赏精妙写景,学习写作手法。(难点)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朝花夕拾》
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是鲁迅辗转流徙、心情苦闷时所写。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落花晚上捡拾起来。指到中年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原名《旧事重提》。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馍,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 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太羹指的是肉汁,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
◆生难字
确凿( ) 菜畦( ) 轻捷( )
窜( ) 云霄(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倘若( )
珊瑚( ) 攒成(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
人迹罕至( )
záo
qí
jié
cuàn
xiāo
línɡ
shuài
máo
tǎnɡ
shān hú
cuán
liǎn
suǐ
jiàn
hǎn
觅食( ) 秕谷( ) 啄食( )
竹筛( ) 书塾( ) 和蔼( )
恭敬( ) 质朴( )
渊博( ) 宿儒( ) 蝉蜕( )
跪( ) 人声鼎沸( ) 窦( )
厥( ) 倜傥( ) 叵( )
淋漓( ) 拗( ) 盔甲( )
锡箔( ) 绅士( )
mì
bǐ
zhuó
shāi
shú
ǎi
ɡōnɡ
pǔ
yuān bó
sù rú
tuì
ɡuì
dǐnɡ
dòu
jué
tì tǎnɡ
pǒ
lín lí
ǎo
kuī
bó
shēn
( )拗断
( )执拗
( )拗口
◆多音字
( )攒动
( )积攒
拗
攒
ǎo
niù
ào
cuán
zǎn
词语集注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
鉴赏:
渊博:
方正:
宿儒:
少有人来。
人声喧闹。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即“高枕无忧”)
鉴别欣赏。
形容学识深广。
正派。
书念得很多的老者。
鲁迅:原名( ),字( )。
我国伟大的( )。
小 说 集:
散文诗集:
散 文 集:
杂 文 集:
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朝花夕拾》
《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
迅速检测
周树人
题解
从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
到
1—8段
10—24段
9段
过渡段
整体感知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段。
第一部分——百草园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整体感知
(2)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承上启下;
内容上:表情达意,表达我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
整体感知
(3)“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整体感知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等事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带给我的快乐,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留恋。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整体感知
(4)在百草园中,有哪些值得我留恋的?
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美景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板书设计
百草园
三味书屋
(1—8)
(9—24)
9段过渡
第二课时
百草园之“乐”
乐景
乐闻
乐事
体会百草园之乐
1.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有没有矛盾?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之乐
(1)作者用什么句式来写百草园的景物?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突出“单是”的内容
整体到局部
(2)描写顺序
整体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黄蜂、叫天子
静景
动景
低
高
高
低
(2)描写顺序
局部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
植物
颜色
形状
声音
味道
(3)描写角度
碧绿、紫红
光滑、高大、肥胖
长吟、弹琴……
又酸又甜
视觉
视觉、触觉
听觉
味觉
多感官描写
春 夏 秋
(4)修辞手法
①“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形状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低唱”、“弹琴”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写景方法
(1)句式
(2)描写顺序: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
(3)描写对象:动物(动)、植物(静)
(4)观察角度:多感官描写
(5)修辞手法
“美女蛇”的故事是闲笔吗?
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插叙)
雪地捕鸟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的描写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动词作用答题格式
......等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过程,表现出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雪地捕鸟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小结
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自由快乐的乐园
板书设计
乐园
乐景
乐闻
乐事 先抑后扬
顺序
整体:动静结合
局部:植物——动物
角度:多感官
修辞
第三课时
三味书屋之事
文中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共写了哪些事件?
提问“怪哉”一虫;
师生读书;
园中玩耍;
偷描绣像
丰富的读书生涯
三味书屋之人
关于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是“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鲁迅对先生主要是敬慕,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鲁迅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三味书屋之情
你如何评价三味书屋的生活?
(1)“苦”: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2)“乐”:①新鲜乐。②读书乐。③游戏乐。④收获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本文主题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作业布置
仿照第2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更不必说.......单是......”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本文安排在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中,而且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珍视自己的童年。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其实不然。虽然文本的语言确实有不合现代语言习惯的地方,但是文章记叙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初读后对百草园生活“趣中有憾”和三味书屋生活“叹中有笑”的特点理解不深,所以有必要深入品味语言,让学生说说真实的阅读体验,进一步理解中年鲁迅回忆童年生活时的那份温情与童心。另外要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作品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赏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欣赏精妙写景,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难点:
(1)赏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2)欣赏精妙写景,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默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这便是成长,有喜 ,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作家作品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
被誉为“民族魂”。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朝花夕拾》
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是鲁迅辗转流徙、心情苦闷时所写。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落花晚上捡拾起来。指到中年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原名《旧事重提》。
3、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三、基础字词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解——从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默读课文,要求:①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②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③限时5分钟。)
明确: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追问:找出各部分的起始句。
明确:
第一部分——百草园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3.(1)过渡段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表情达意,表达我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明确: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等事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带给我的快乐,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留恋。
追问:在百草园中,有哪些值得我留恋的事?
明确:“我”的乐园 乐景、乐闻、乐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检测生字词
2.回顾:“我”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里?
明确: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乐景)
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乐闻)
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乐事)
(板书:乐景 乐闻 乐事)
二、品读课文,体会百草园之乐
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明确: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在这三乐中,有一处最精彩的写景,那便是——乐景,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精彩在何处。)齐读第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用什么句式来写百草园的景物?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追问: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运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不必说”是整体,“单是”是局部)
作者还用了什么顺序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明确:①整体部分
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 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
总结:先静物后动物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高低
②局部部分
动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植物: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总结:先动物后植物
作者除了运用多种顺序来写,还从多感官角度来写百草园的景物,请在文中找一找。
明确:①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颜色、形状)
②听觉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声音)
③触觉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
④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道)
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
特点: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4)除此之外,本段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①比喻句:“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形状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低唱”、“弹琴”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总结第2自然段写景方法
①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
A.由整体到局部。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B.由低到高再到低。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蝉、黄蜂、叫天子等。
C.从植物到动物再到植物。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D.由静到动再到静。植物是静。动物是动。
②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③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过渡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所以这段文字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学生齐读)
3.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闲笔吗?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乐事——雪地捕鸟
(1)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明确: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找出描述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明确: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冬天下雪时的百草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说明了百草园的确是“我”的乐园。
补充答题格式: ......等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过程,表现出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追问: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明确: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小结:读了第1—8段,我们可以看出儿时的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快乐的。
【板书设计】
百草园——乐园
(快乐童真 有趣)
第三课时
回顾课文,背诵第2段
品读课文,体会三味书屋的生活
1.默读课文第10—23段
(1)文中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共写了三味书屋的什么事?试简要概括。(三味书屋之事)
明确:提问“怪哉”一虫;师生读书;园中玩耍;偷描绣像。
(2)文中写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三味书屋之人)
明确:①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写出了他的年老,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学识渊博;
②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表现出他的古板严肃;
③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表现出他对好文章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
追问: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先生?
明确:矛盾示例:①先生对学生很严厉,但学生去后园玩,只有人太多,太久,他才会大叫起来;②先生读书入神时,“我们”可以“做戏”“画画儿”。
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现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3)你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三味书屋之情)
明确: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课堂小结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作业布置】
仿照第2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更不必说.......单是......”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本解读
时代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2.文题诠释
《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这篇散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3.主旨
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4.内容解读
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
5.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至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渲染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6.写作特色
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 ,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