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认识到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思维: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探究实践:运用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证据,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态度责任: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具有珍爱生命的情感。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科学聚焦
了解地震的成因。
1
(1)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
地下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就会发生断裂或错动,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理由是: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科学探索
模拟实验材料分别代表什么?
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
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
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2)做模拟实验。
科学探索
模拟实验:
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
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将土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上。
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科学探索
(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
科学探索
模拟实验中,当两个半截小盒(板块)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小盒上的泥(岩石圈)内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强烈释放,泥(岩石圈)发生断裂或隆起,这样就发生了地震。
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区。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
科学探索
模拟地震
科学探索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2
(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
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地震时,感觉大地楼房都在晃动,人根本站不稳。
地震时,天空都变暗了,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响声。
科学探索
(2)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唐山地震
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
地面出现裂缝、塌陷。
铁轨扭曲变形。
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科学探索
地震发生后,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科学探索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搜集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
3
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
来不及撤离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
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选择跳窗逃生。
制作一张抗震防灾手抄报
抗震防灾小常识
科学探索
防震避险常识
科学探索
制作海报
科学探索
问题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可以为先前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
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壳相互挤压就会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
科学研讨
问题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挤压而导致的。
强烈的地震能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
这个改变是剧烈的。
科学研讨
地震发生前自然界会给我们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吗?
科学拓展
课堂总结
断裂
隆起
地壳运动
地壳
山体滑坡
堰塞湖
剧烈的
课堂总结
一、选择题。
1.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A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点拨: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层。
2.我国巍峨挺拔、风光旖旎的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都是地震后形成的断块山(如图所示)。地震的力量来自( B )。
A.地球表面的热量
B.地球内部的运动
C.人为的能量
A
B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类目前可以精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B.发生地震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点拨: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精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4.下列危害不是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是( C )。
A.房屋倒塌 B.山崩地裂 C.森林大火
C
C
课堂练习
5.地震通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壳的运动 B.地球内部温度太高
C.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
课堂练习
6.地震发生后,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下列最佳的方法是( B )。
A.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去
B.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等,向营救人员求救
C.大声呼救
点拨:固体传播声音效果较好,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比大声呼救更容易被搜救人员发现,且更节省体力。
B
课堂练习
7.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 B )。
A.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快速跑到窗户边大声呼救,以获得救援
C.不能及时逃离室内的,找枕头、被子护住头部,躲在牢固的床、桌子底下
B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 剧烈 (填“剧烈”或“缓慢”)的。
2.在做“地震的成因”实验时,将土、水和成泥,等泥变干后用来表示 岩石圈 。
剧烈
岩石圈
课堂练习
三、地壳是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的压力是很大的,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龙龙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将泡沫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和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铺好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④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课堂练习
1.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时,会看到 泥土迅速裂开 ;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挤压时,会看到 泥土迅速向上凸起并。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地球内部运动会形成地震,使地球表面迅速变化 。
2.以上实验属于 模拟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3.下列地形地貌中,不是因为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而形成的是( A )。
A.海沟 B.裂谷 C.山脉
点拨:海沟是板块之间相向运动形成的。
泥土迅速裂开
泥土迅速向上凸起并裂开
地球内部运动会形成地震,使地球表面迅速
变化
模拟
A
课堂练习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本是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高的大地震,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灾难。但同时,地震也会带来难得的好处。
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会通过地球介质向各个方向传播,我们从而在世界各地通过地震仪都可以记录到。地震波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状态。今天,我们对地球内部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地震波。所以,地震是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
课堂练习
许多奇山异水的形成得益于地震。由于地震时地壳剧烈运动,地层断裂,在断裂带上升凸起处,便形成断块山;在断裂带下沉凹陷处,又形成凹陷湖、盆地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和云南的滇池等,都是断层凹陷湖。有些地震断裂带上还出现大大小小的温泉,犹如一株藤蔓上的串串瓜果。如著名的重庆南温泉和北温泉。
课堂练习
1.从文中可知,地震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答两点)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形成许多奇山异水 。
2.(多选)地震带来的灾害有( ABCD )。
A.房屋倒塌 B.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
C.破坏自然环境 D.引发大气污染
点拨:地震污染是指因地震造成灾区污染物急剧增加、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形成许多奇
山异水
ABCD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