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23: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我要的是葫芦
备课人 多媒体课件 使用
教材分析: 本科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四个自然段,依葫芦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猜谜,板书:葫芦,强调“芦”读轻声 2.揭题,板题,读题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课文,读题。 二、初读 1.自由朗读课文。师:请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相机学习“藤”读准音,出示“葫芦”整合识记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中的内容,谁能读一读? 4.这个人种得这颗葫芦长得怎么样?用文中的句子读给我们听。 出示句子,师边画边渡:在这细长的........先.........然后........要等到.......才挂.......(板书:生长 开花 结果) 这就是葫芦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你们看,小葫芦挂在藤上,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吧!(出示“挂”范写,强调“提手旁”左窄右宽。) 5.你们喜欢这小葫芦吗?这个人和你们一样,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抓住“每天......!”指导朗读,识记“哇”(“哇”和“挂”的区别。刚才写得“挂”要用手。这个“哇”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而且是轻声) “就因为太可爱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每”分析、组词、范写) 三、学习第四段 1.出示第二幅图,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是呀,这就是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2.你有什么问题? 相机(课件变红)“变黄”“更多”“落了” 师:是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蚜虫变得更多了呢?快读读2、3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图片,认识蚜虫,简介 师:葫芦的叶子被蚜虫吃,就不能给小葫芦输送营养了,这样小葫芦就会落了,原来叶子和小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没有了叶子,也就没有了葫芦。植物从生根、发芽到长叶、开花,再到结果,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有联系,只有细心照顾,最后才能得果实。 2.这个人知道这一点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1)出示句子,指名读,“说这句话时,他心里一定想-----” 分组读:“他不仅不担心,你看他-----” 出示图片。 相机学习“盯”“自言自语”范写“言”描一个。(识记“盯”)(理解“自言自语”) (2)他自言自语说什么?师:“他这个想法可真美呀!再读!” (3)还发生什么事让蚜虫更多了呢? 出示句子,这个邻居正在对他进行什么?(提醒、劝告)相机识记“邻” 师“:能听出,邻居心里-----非常着急(担心)。再读。(抓重点词“快”) “这个人听邻居的劝告了吗?”(没有)“奇怪什么?”(出示句子) 他心里想的是-------- 师:因为他要的是----(葫芦)。 师:你们觉得他能得到葫芦吗?(不能) 他既不知道叶子和葫芦又联系,也不听劝告,所以(出示图片)葫芦落了 五、拓展: 1.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看到小葫芦落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3.读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六、作业 编故事: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生根 长叶 开花 结果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不仅抓住人物的语言,还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我引导学生加以品析,然后交流谈论“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为什么不听邻居劝告?”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效果甚好。             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