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学案+教案+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狼》学案+教案+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21:38:02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8.狼
蒲松龄
关于“狼”
狼: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外形和狗相似,但吻略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下垂,毛色棕灰。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灵敏,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
有关狼的成语: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谚 语
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
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用简单通俗的话
苍狼和白鹿 ----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森林茂密的额尓古涅昆山,山上有一个洞,一天,一只苍狼,从洞中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他未来伴侣的白鹿,双双跑到了斡难河之源——不尓罕山(圣山),定居下来。苍狼和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狼与罗马的建立
美丽的侍女和火神坠入爱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出生不久,侍女就被活埋,两个男孩被放入竹篮扔入河中,篮子沿河而下,被一只刚产下狼崽的母狼发现,母狼将两个男孩衔回窝,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后来一个农夫发现了狼窝,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当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建立了一个城市,并以他们自己的名字为城市命名为罗马。为了纪念父母,封火神和女灶神为罗马城的保护神,还设计了一座狼给两个男孩喂奶的雕像作为罗马城的象征,这个象征沿用至今。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作品里,有关狼的话题可不少,这是因为一切野生动物中,就数狼跟人的关系最密切了。
在蒙古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中间,关于狼的神话和传说最为丰富,它们常被描绘成性情“凶残”、“狡猾”的家伙;在西欧神话里,最强大、最凶悍的神也就是“狼神”!
狼有合群的习性,在冰雪荒凉的原野里,集群的饿狼是很可怕的,不仅袭击家畜,有时还会伤人。深夜里的狼嚎声是最凄切可怖的了,光“鬼哭狼嚎”这几个字,看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狼似乎成了“恐怖”、“残忍”、“狡黠”的象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一、初读课文,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 窘 薪 苫蔽
倚 弛 眈 少时
径 瞑 暇 隧
尻 顷刻 黠
xiá
zhuì
jiǒng
xīn
shàn bì

chí
dān
shǎo
jìng
míng
xiá
suì
kāo
q ng
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1.复 投 之,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骨 已 尽 矣,而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顾 野 有 麦 场
3.其 一 犬 坐 于 前
4.方 欲 行,转 视 积 薪 后,一 狼 洞 其 中,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
/
/
/
/
/
/
/
/
/
/
/
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5.屠 自 后 断 其 股
6.狼 亦 黠 矣,而 顷 刻 两 毙,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
/
/
/
二、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连接,紧跟
同“只”,仅
屠户
返回
完,没有了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以骨投(之)”,省略句、倒装句
以:用、把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害怕,恐惧
停止,停留
跟从
再,又
代词,狼
连词,表转折
到,到来
副词,已经
连词,表转折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倒装句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处境困迫,为难
覆盖成小山一样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上前,名作动
攻击
恐怕,担心
方位名词,前面
看,视
堆积柴草
拿着,握住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径直离开
像狗一样名作状
神情很悠闲
倒装句
一会儿
音节助词
闭上眼睛
突然
介词,用
击毙,打死
代词,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名作动,打洞
转身看
从隧道,名作状
攻击
同“只”,仅
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大腿
代词,狼
假装睡觉
敌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狡猾
连词,表转折
一会儿
助词,的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
同“只”,只是
动作名,笑料
三、文言现象归纳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止露尻尾
“止”同“只”,仅仅,只
4.屠自后断其股
5.盖以诱敌
(古:大腿——今:屁股)
(古:大概,原来是——今:覆盖,盖子)
6.几何
(古:多少——今:几何学的简称)
1.场主积薪其中
(古:柴草——今:薪水)
2.弛担持刀
(古:解除、卸下——今:放松)
3.一狼径去
(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是地方)
1.狼不敢前 ( )
2.一狼洞其中 (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其一犬坐于前(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6.止增笑耳( )
名作动,上前
名作动,打洞
名作状,从通道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动词作名词,欺骗的手段
动词作名词,笑料
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
其 ③屠乃奔倚其下 ( )
④一狼洞其中 (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⑥屠自后断其股 ( )
代词,指狼
代词,指麦场
代词,指柴草堆
代词,指柴草堆
代词,指屠户
代词,指狼
①以刀劈狼首 (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②意暇甚 ( )
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盖以诱敌 ( )

来,表目的
想,打算
神情
攻击
对方



①复投之 ( )
②又数刀毙之 ( )
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④久之,目似瞑 (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代狼
主谓之间,不译
代狼
音节助词,不译
助词,的
课堂练习: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止”同“只”,只,仅
2、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一狼仍从
停止
跟随,跟从
4、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5、顾野有麦场
看,视
6、弛担持刀
7、一狼径去
8、屠自后断其股
9、狼亦黠矣
二、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放下
径直离开
大腿
狡猾
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眼睛好像闭起来,神情悠闲得很
一只狼在它(柴堆)中间打洞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四、研读课文,理清情节,分析形象。
1.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狼 狼 狼 狼




概括故事,理清情节
梳理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句子,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
这是一只(个) 的狼(屠户),
从 可以看出。
梳理句子,概括形象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是什么?
时间:晚
人物:一屠,两狼
地点:途中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2.“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体现了屠夫什么性格?
投以骨
(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并驱如故”又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穷追不舍、贪婪凶残
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原文回答)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原文回答)
不敢前,眈眈相向
凶狠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
3.后狼径去的目的:
4.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阴险、狡诈、愚蠢
梳理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句子,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
这是一只(个) 的狼(屠户),
从 可以看出。
梳理句子,概括形象
狼:
屠户:
狡猾、凶残、贪婪
机智、勇敢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不是。狼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议 论
作者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1、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2、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探究主题
小结:
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1.如果屠户不敢拿起刀与狼斗,结局会是什么样?
2.如果最终结局是屠户被狼吃了,课文的结尾可以怎么改?
人亦 也,而顷刻被 ,
人类之 几何哉,止增笑耳!


怯懦
  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 贪婪凶恶,可是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么?谈谈你对狼的认识。
现实意义
虽然,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但是今天狼的形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
于是,企业要以狼作为形象代言,著名品牌有“七匹狼”“与狼共舞”。18.《狼》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
1.把握重点字词,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把握文章主旨。
【预习案】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句子节奏。
1.给下列字注音。
缀( ) 窘( ) 薪( ) 苫蔽( )
倚( ) 弛( ) 眈( ) 少时( )
径( ) 瞑( ) 暇( ) 隧( )
尻( ) 顷刻( ) 黠(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复 投 之,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骨 已 尽 矣,而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顾 野 有 麦 场。
(3)其 一 犬 坐 于 前。
(4)方 欲 行,转 视 积 薪 后,一 狼 洞 其 中,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5)屠 自 后 断 其 股。
(6)狼 亦 黠 矣,而 顷 刻 两 毙,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二、资料链接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岁中功名,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黑暗有着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郭沫若同志称赞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三、素读《狼》初步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不借助任何工具书)
一屠( )晚归( ),担中肉尽( ),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 )远。
屠惧( ),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 )从( )。复( )投之( ),后狼止而( )前狼又至( )。骨已尽( )矣,
而( )两狼之( )并( )驱( )如故( )。
屠大窘( ),恐( )前后受其( )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其( )中,苫蔽( )成丘。屠乃( )奔倚其( )下,弛( )担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 )相向。
少时( ),一狼径( )去( ),其一犬( )坐于前( )。久之( ),目似( )瞑( ),意( )暇( )甚。屠暴( )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 )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 )中,意( )将隧( )入以攻( )其( )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 )尾。屠自( )后断其( )股( ),亦毙之( )。乃( )悟前狼假( )寐( ),盖( )以诱敌( )。
狼亦黠( )矣,而( )顷刻( )两毙,禽兽之( )变诈( )几何( )哉,止( )增笑( )耳( )!
四、结合课文注释和应有自己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探究案】
1.概括故事,理清情节。
                                                 
                                               2.结合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句子,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
                                              
                                         
    
3.作者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练习案】
一、预习完后完成《标准课堂》53页1-6题。
二、学完后完成《标准课堂》53页-54页7-13题和18题。
三、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写在《青藤浅语》上)
【我的收获】(文言现象)
《狼》导学案 第3页 共4页   《狼》导学案 第4页 共4页《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2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即第5段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凄,情节曲折,语言简沽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朗诵课文,积累“止、敌、顾、前、去、大、意、隧、洞”等文言词汇以及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最后一段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理清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通过圈点勾画法,认识狼的本性、分析屠户的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在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要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 、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 (二)讨论法 (三)圈点勾画法 (四)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关于“狼”
狼: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外形和狗相似,但吻略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下垂,毛色棕灰。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灵敏,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
2.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
有关狼的成语:杯盘狼藉、豺狼成性、豺狼当道、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如狼似虎、声名狼藉、引狼入室、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前怕狼,后怕虎
谚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
苍狼和白鹿
----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森林茂密的额尓古涅昆山,山上有一个洞,一天,一只苍狼,从洞中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他未来伴侣的白鹿,双双跑到了斡难河之源——不尓罕山(圣山),定居下来。苍狼和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狼与罗马的建立
美丽的侍女和火神坠入爱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出生不久,侍女就被活埋,两个男孩被放入竹篮扔入河中,篮子沿河而下,被一只刚产下狼崽的母狼发现,母狼将两个男孩衔回窝,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后来一个农夫发现了狼窝,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当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建立了一个城市,并以他们自己的名字为城市命名为罗马。为了纪念父母,封火神和女灶神为罗马城的保护神,还设计了一座狼给两个男孩喂奶的雕像作为罗马城的象征,这个象征沿用至今。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
2.为下列汉字注音(参考PPT)
3. 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复 /投 之,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骨/ 已 尽 矣,而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顾 /野 有 麦 场
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方/ 欲 行,转 视 /积 薪 后,一 狼 /洞 其 中,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屠/ 自 后 /断 其 股
狼/ 亦 黠 矣,而/ 顷 刻 两 毙,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1.疏通文意(参考)
2. 文言现象归纳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止”同“只”,仅仅,只
止露尻尾
古今异义
场主积薪其中 古:柴草——今:薪水
弛担持刀 古:解除、卸下——今:放松
一狼径去 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是地方
屠自后断其股 古:大腿——今:屁股
盖以诱敌 古:大概,原来是——今:覆盖,盖子
几何 古:多少——今:几何学的简称
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 名作动,上前
一狼洞其中 名作动,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作状,从通道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动词作名词,欺骗的手段
止增笑耳 动词作名词,笑料
一词多义
重点“其”“之”
课堂练习
第三课时
(五)研读课文,理清情节,分析形象。
概括故事,理清情节
1.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各段落具体分析
①遇狼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是什么?
时间:晚 人物:一屠,两狼
地点:途中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2.“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②惧狼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体现了屠夫什么性格?
投以骨 (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并驱如故”又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穷追不舍、贪婪凶残
③御狼
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原文回答)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原文回答)
不敢前,眈眈相向 凶狠
④杀狼
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3.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4.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
⑤议狼
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议论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不是。狼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梳理句子,概括形象
梳理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句子,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
这是一只(个) 的狼(屠户),从 可以看出。
狼:狡猾、凶残、贪婪
屠夫:机智、勇敢
探究主题
作者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1、狼再狡猾,终将被勇敢机智的人战胜。
2、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3、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六)小结
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拓展延伸
1.如果屠户不敢拿起刀与狼斗,结局会是什么样?
2.如果最终结局是屠户被狼吃了,课文的结尾可以怎么改?
人亦愚也,而顷刻被食,人类之怯懦几何哉,止增笑耳。
3.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 贪婪凶恶,可是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么?谈谈你对狼的认识。
(八)作业布置
1.学完后完成《标准课堂》53页-54页7-13题和18题。
2.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写在《青藤浅语》上)
(九)板书设计:
遇狼
狼 叙 惧狼 敢于斗争
御狼 善于斗争
杀狼
议——止增笑耳
狼:狡猾、凶残、贪婪
屠夫:机智、勇敢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