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3-11 22:24:00

文档简介

教案
2.1.1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
河北省霸州市实验中学 邱雅彬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教学思考
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
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况态度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
知道是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难点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游戏引入,设疑激趣
活动2 深入探究,定义方程
活动3 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4 方程估值,强化训练
活动5 归纳总结,巩固发展
通过数字1和字母X的游戏对话,引出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数字解决问题困难时,引入字母,导出方程,定义方程,判断练习。
强化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通过训练为解方程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归纳总结,找到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并巩固发展提高。
课前准备
教 具
学 具
补充材料
课件(或相应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游戏引入
1:咳!大家好!我是数字1!
X:同学们好,我是字母X。
1:字母算什么,数与形才是数学王国的真正主人。
X:我虽然不是具体的数,但是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我可以代表你1,也可以代表其他数。
1:由我们数组成的式子有确切的大小。例如,人们一见到1+2就是1与2的和。你们字母能这样做吗?
X:有我们字母的式子具有更一般的含义。例如,x +y =y +x能表示两数相加时可以交换顺序,即加法交换律。
1: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根据已知的具体数进行计算,而字母有什么用呢?
X: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把字母列入算式(方程),能更方便地表示数量关系。数和字母一起运算会使问题的解法更简单。
1:你说的对不对我也搞不太清楚,要不咱们听听老师怎么说?
X:好吧那同学们再见!
教师导入,学生表演数字1与字母X的对白,从而说明进一步学习字母表示数以及方程的重要性。
字母与数字的关系说起来很抽象,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更好的理解字母引入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
1、展示问题
①小明去买笔记本,选来选去选中了3元一个的,一下花了18元,你知道他买了几个笔记本吗?
②昨天50班同学数学竞赛评出一二等奖共十名,学习委买6元,3元的奖品共用去了39元,问获得一二等奖的同学各多少名?
2、总结列方程的思路及方程的定义,并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标准。
3、方程与算式的区别
方程
算式
4、试试你的判断力,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依据。
① X>3 ② 3+(-2)=1 ③Y=0
④ -35X+6=5 ⑤ X+Y=0 ⑥ 3X2+2X
教师展示问题①、②,学生用投影到台前讲解,让同学们在解答中感受问题②的算术解法不容易,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依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算式只能用已知数
方程是用已知数和未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依据标准,练习判断
③④⑤是方程,因为它们符合方程的标准
①②⑥不是方程,因为①不是等式,②不含有未知数,⑥不是等式。
问题1用算术解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方程的定义首次正式出现,等式和未知数的含义解释清楚。
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通过下定义、区分、判断,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意义。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3」
1、星期天李龙准备去郊游,去一个有绿树的地方,途经美丽的青山,早7点就出发了,计划匀速行使,07:30到达青山,09:00到达绿树,途中发现一个老同学家在青山和绿树之间,打了个招呼就继续往前走,玩了一天回家之后李龙和妈妈商量下周想去同学家玩,妈妈问他同学家离家有多远,李龙不知道,给同学打了个电话,同学只知道自己家距青山15千米,距绿树30千米,你能帮李龙计算出他家到同学家有多远吗?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出示一三个方程。
1700+150x =2450
6x+3(10-x)=39
4、总结升华:列方程,是用数学解决问题一种方法。
老师出示问题,同学们小组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解:设李龙家到他同学家有X千米。
7:00~7:30共0.5小时,7:00~9:00共2小时,列方程:


老师出示问题,同学们举手抢答,并指出依据的等量关系。
师生一起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化元、次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同桌举例举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总结: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多种解法,训练发散思维,找寻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经历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举例、总结、下定义、再举例验证,深入理解定义。
了解数学来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体会知识的价值。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4」
1、你能估计出方程
1700+150X=2450中X的值吗?
2、能估计方程X/72-3.2=169-8.6X的值吗?
3、引出方程的解的定义。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列表估值,师生共同完成,体会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思索不好解决的问题,由特殊总结出一般。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再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通过训练为解方程的学习做铺垫。
总结一般的方程用估值的方法是不好求值的,理解数学由特殊到的一般规律。
体会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方程的解是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活动5」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收获。
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调查中测得某种树苗栽种后每年增长一定的高度,下面是连续四年对栽种后的树苗高度的统计:
一年后 105cm
两年后 110cm
三年后 115cm
四年后 120cm
你能猜出小树原来的高度吗?几年后小树的高度能达到150厘米?请列出方程,试着估计方程的解,别忘了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
2、作业:
①复习:自己看书68~71页。
②预习:等式的性质
③练习:71页练习,习题2.1的1、5、6题
④提高:有能力的到小博士餐馆中饱餐一顿
同学们总结答案:
答:小树原来的高度为100厘米。
解:设X年后小树达到150厘米。
100+5X=150
X=10
答:10年后小树达到150厘米。
谈自己的收获,老师梳理归纳。
1、理解三个概念:
①方程
②一元一次方程
③方程的解。
2、提升两种能力:
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②估算的能力。
3、体会一种进步: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复习 预习
扩展 提高
小博士餐馆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 )
A. =1 B. x=0 C. x2-1=0 D. x+y=1
2、设某数为m,“比某数的 小2的数的相反数是3”,列方程为( )
A. m[ -(-2)] =3 B.- (m+2)=3 C.- m+2=3 D. m+2=3
二、填空题。
3、某有工作人员120名,现在人数比三年前减少40%,求原有人数x。根据题意,相等关系为_______________,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4、一个村共有耕地3140亩,水浇地比旱地多720亩。设旱地有x亩,则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___。
5、某药品的成本今年为每瓶9元,比去年提高20%.设去年每瓶药品成本为x元,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6、某校初一有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车每辆可乘坐64人,设需租用44座的客车x辆,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 1份测试卷一共有30题,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扣1分,共得了78分,那么他答对了几道题?
8、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说:“老师今年45岁,小明今年13岁,你们猜,几年后老师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请列出方程。
9、在学校劳动周中,某班学生被分成两个劳动组,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后因劳动任务需要,要从第一组调一些人到第二组去,使第一组人数是第二组人数的一半,问应从第一组调多少到第二组去?
10、2001年12月,育红中学统计全校教师的学历情况,全校113位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84人,比1995年底增长了20%,那么1995年底育红中学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多少人?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材料》
从算式到方程是七年级数学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具体数字向抽象字母过渡的一节课,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便捷方式的铺垫课。承上启下,本节知识入门好,会使同学们对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体会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为以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地基。基于以上原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安排的:
知识技能: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教学思考:
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
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况态度: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位在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理解及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同时找相等关系列方程也是本课时的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游戏引入,设疑激趣。
通过数字1与字母X的对白,同学们从游戏中去领悟字母是数学王国中很重要的成员,通过感性感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体会数和字母一起运算会使问题的解法更简单,透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简单的用算术法,复杂的请字母来帮忙,感悟方程的出现是生活中需要的。通过投影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归纳出来的,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为了进一步区分方程与算式加了一些区分判断的练习,从中感悟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二、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当一个人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合作交流无疑会成排忧解难的捷径,通过观察示意图,复述题意,小组讨论,小组展示作品等环节的设计,将本课重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顺利突破,之后老师适当点拨,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画龙点睛,使同学们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领会了知识,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观察总结。
独立思考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前提,在合作交流掌握基础知识以后,应给出适当独立思考的空间,使数学思维能力悄悄升华,所以接下来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的问题由同学们自己解答。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归纳总结便到火候了,投影出示课上列的几个方程,观察特点,自己 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理解概念,领会精髓,再通过举例验证,深刻巩固。
四、方程估值,锻炼能力。
学生通过估算,掌握了一种方法,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了解学习解方程的必要性,同时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意义,锻炼能力,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与成功。
五、回顾反思,梳理知识。
教学总结通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但我个人认为既然我们一直呼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不妨让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梳理即可。因此我做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同学们完成了这一项学习任务。
我尽量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鼓励每个学生,把民主带进课堂,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把探索带进课堂,激发求知的欲望,把合作带进课堂,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创新,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全课的设计思路大致如上,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课件12张PPT。3X+8=6从算式到方程霸州市实验中学
邱雅彬1x小明去买笔记本,选来选去选中了3元一个的,一下花了18元,你知道他买了几个笔记本吗?昨天50班同学数学竞赛评出一,二等奖共十名,学习委买6元,3元两种奖品共用去了39元,问获得一、二等奖的同学各多少名?算术法:好难呦!方程: 数字有困难,字母来帮忙!
含有 未知数的等式 。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标准:试试你的判断力!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依据。
① X>3 ② 3+(-2)=1 ③Y=0
④ -35X+6=5 ⑤ X+Y=0 ⑥ 3X2+2X算式方程数学的一大进步只能用已知数
已知数和未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①是否含有未知数 ②是否等式方程:=0帮帮忙?07:0009:0007:3015千米30千米匀速行驶?千米李龙家同学绿树青山比比哪组的同学最棒?考察应用能力!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
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
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
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元),且 未知数的指数都是一(次),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设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
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小时。
1700+150X=2450X:(50+70)=3:(5-3)6X+3(10-X)=39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 列方程悟!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找到等量关系你能估计出 方程
1700+150X=2450中X的值吗?猜一猜?165432…185026002450230021502000…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
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X/72-3.2=169-8.6X?一、以组为单位解决下面的问题。
二、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东西告诉大家。
期待你智慧的火花
迸发出来!
时间就是效率!看看哪组的实力最强?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调查中测得某种树苗栽种后每年增长一定的高度,下面是连续四年对栽种后的树苗高度的统计:你能猜出小树原来的高度吗?几年后小树的高度能达到150厘米?请列出方程.试着估计方程的解.别忘了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
谈谈你的收获! 聪明的你收获
一定不少吧!1.理解三个概念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2.提升两种能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估算的能力 解方程 3体会一种进步: 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作业:1复习:看书68—71页。
2预习:等式的性质。
3练习: 71页的练习和习题2.1的5、6题 。
4提高:有能力的同学到“小博士餐馆”中
饱餐一顿。希望我们的小博士越来越多!谢谢合作! 霸州市
实验中学
邱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