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口述史应用于历史教学有着独特的价值。口述史主要挖掘了普通大众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观与个性化解读,这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资源。口述史应用于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弥补“精英史学”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它也可使得教师和学生从单纯依靠文献史料的书斋式教学模式中抽身出来, 得以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直接来倾听普通大众对于历史变革的独特见解,并从中得到对历史本真面貌的 切实体验与领悟。 本课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概念展开,主线清晰,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展开多元探讨。在一战的过程中穿插小人物的口述史,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普通战士对一战的心态变化,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一战残酷的战场,最后通过人物描绘战后生活的口述,引入一战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了解清楚一战的主题内容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及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分析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根据课标要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当知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一战中的标志性事件:萨拉热窝、凡尔登战役等。在此之上,通过对战争的了解反思战争,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教材内容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迅速,19世纪后半期,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但同时,各国间的矛盾冲突也日渐集中。本课上承第一第二单元,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下启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体现了一战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叙述了一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了三个子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第一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背景是西方列强的矛盾的激化,介绍了一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第二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和战争是如何爆发的,第三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的进程,主要战役以及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三个子目呈“分-总”的结构,展示了一战发生的始末,并说明了一战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的事实。背后反映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弊端,说明了资本主义最终会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趋势 学生情况分析 已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全球的殖民扩张。并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史料分析理解能力,能够梳理时空网络、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未知:初中学习着重于早期殖民掠夺和经济发展,对于战争部份涉及较少,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较为陌生;学生此前没有学习过如此规模的战争,难以直观的感受到一战给人带来的空前灾难。 想知:学生思维较活跃,探究精神较强,男生对战争史更有兴趣,残酷的战争也能更好引起女生的共情。 能知:借助历史地图、史料、教师讲解、游戏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建立起一战过程的时空认知,能够理性客观对其世界影响进行评析,培养全球视野和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一战的基本过程和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了解战争的危害,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凡尔登战役等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确立依据和解决策略 1.确立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初高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2.解决策略:在老师引导和学生思考下解决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在历史地图、时间提示、史料互证等材料“支架”的帮助下,梳理一战整个的原因经过结果。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口述史史料 数据统计图 (二)教学方法 教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情景教学和历史图示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初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此次的战争规模空前,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 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一战,引起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一.缘起 讲述战争,还要从战争为何爆发讲起,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为何世界大战爆发于欧洲大陆?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展示《1880-1913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等柱状图和扇形图让学生分析现象,提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 根据图表我们看出什么现象? 德国、美国工业产值逐渐超过英法。但是在殖民地个数和人口方面,德国远远落后于英法。 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一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加激烈。 二.展示德国外长皮洛夫的一段话。使学生看到德国也要求在瓜分世界的浪潮中分的更大的一杯羹,结合上一张的图表,得出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三.介绍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并在地图上进行展示,并呈现各国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提出一战爆发的第二个原因:各国间的重重矛盾。 四.接着老师通过表格和英国无畏舰的故事来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的火药味不断地浓重。提出一战爆发的第三个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 五.引用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谈及一战的话:“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提问学生:“这只火药桶指哪里?这颗火星指什么?” 展示地图,介绍巴尔干半岛地区,指出巴尔干地区为什么是欧洲“欧洲的火药桶”。 介绍引发一战的“火星”,即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提出一战爆发的第四个原因:导火索事件。并带领学生简要总结四个原因。 最后根据之前的学习提问学生“为何第一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爆发于欧洲?”然后老师进行讲解。 1.欧洲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20世纪初欧洲各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3.后起欧洲大国的利益诉求。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读文字材料后可以看出,德国、美国的经济地位反超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但当时的世界大部分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瓜分完毕,德国殖民地寥寥无几。 学生综合图片和文字多种史料,提取信息,认识到“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解读地图以及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各国为了战争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一起探寻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结合数据表等材料,联系课本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采用地图,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材料中分析问题,站在地理位置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用两国间的一个故事和数据感受历史,培养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二.进程 由此,战争的火药桶在欧洲各国矛盾的叠加下,在经历了萨拉热窝这一猛烈的导火线之后,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但是,当时的人们从国家元首到民众对战争的情绪和现在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战争是一场证明自己的短途旅行,是一场试炼。 (一)战争开始 讲述一段一战老兵的故事,说明老兵刚开始上战场时是热情而亢奋的。 教师接着引导:战争真的如这位老兵所说的那样,是充满热情的吗? 接着展示一战的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得出一战的参战国家以及主要的几片战场,阐述西线战场的形式最为焦灼。 这位老兵在西线经历了两年的战斗,又留下这样一段回忆,接着讲述老兵的故事二,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真实的战场,是如同士兵们想的那样,是一场成人礼和试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冲突,参战人数,武器的杀伤性,战场环境的恶劣,都与人类此前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短短两年时间,是什么让这位老兵从一开始的充满热情,到现在的麻木,甚至做不出任何及时的反映了呢?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让我们跟随着老兵的脚步,踏上一战时期的人间炼狱:凡尔登。 接着展示之前的欧洲战场形势图地图,并放大凡尔登地区:讲述凡尔登地区为什么是德国进攻巴黎的必经之地。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科书并进行讨论,填出下列给出的表格:凡尔登战役的时间,战线,战略位置和损失。 给出答案,并配以战地记者的话,突出凡尔登战役的残酷。 逐个介绍一战后期加速结束的过程,重点介绍俄国退出一战,美国加入战争已经加入战争的原因,中国华工援助的标志性事件,让学生知道中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介绍法国为了专门签订条约而运输来的福煦车厢,陈述在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的史实。 展示图片,人们庆祝战争的胜利和战争给人们和世界留下的创伤,并且提问:战争真的如那位老兵在战前所说的那样,是充满热情的吗。 并接着讲述老兵后来的故事: 老师提问:英国明明是战胜国,为什么他的民众依然生活如此困苦不堪呢? 答: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国民经济仍然受到了灭顶之灾。 老师接着阐述:是呀,枪炮之下没有真正的战胜者,战胜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战败国的下场又会是怎样的呢?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让我们进入第三子目的学习。 学生大胆猜测,分析他们如此狂热的原因。 学生观察地图,对战场以及交战双方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思考老兵心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战争带给人的影响。 学生观察地图,观察凡尔登为何是两国兵家必争之地以及两国在凡尔登的部署。 学生观察地图以及书中相关部分,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给出的相关史事以及材料,了解导致了战争加速的事件。 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战争不是充满热情的。 学生思考这些平民在战后的日常生活和平时的不同,引起学生共鸣。回答之前的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地图上的战争区域讲解战争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连续性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残酷的事实。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对地图以及对凡尔登战役时间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通过设计前后呼应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积极性。
三.影响 战争已经结束,但战争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到世界格局的巨变,工业文明成果被各国应用于战争,造成了空前的伤亡,福兮祸兮?展示图文材料,分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一:介绍工业文明的成果应用于战争的后果,导致了史无前例的人员伤亡,说明一战的第一个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展示战时和战后的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数据图,并展示两则关于战后经济情况的材料。并让学生观察战后世界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引出第二个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 材料三: 展示亚非拉民族在一战前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并展示列宁评价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话,引出一战的第三个影响: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引用现代战争的材料将学生拉回现实,表明战争的残酷性,提问学生:我们能从战争中获得哪些启示和教训? 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启示:我们回忆战争,是为了寻找战争的根源,吸取战争的教训,从而遏制战争,维护和平。要:1.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家间平等的合作与交流。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学生阅读材料,感受战争带给世界的伤害。 阅读材料以及教材的相关内容,归纳总结。 观察图片,小组合作研读材料,归纳总结答案。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正确评价一战的影响有哪些。 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点的能力和关注人类命运的国际视野。 将一战史实与现实联系,以人文情怀理解一战的影响,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小结 小结 为了检验本课的教学效果,采用师生共同通过划思维导图总结的方式。 思维导图和时间线的总结,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总结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对本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