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外寻找有利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就业位置超出一国界限,在国际间进行转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劳动力流动分为两种形式:移民和劳务输出。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而劳务输出指的是在列国临时工作。
多元文化
和谐社会氛围
形式上多元 实质上一体
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一种政治诉求
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现代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
⑴背景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1、全球劳动力市场
(2)发展过程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
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
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特点:由经济发展较慢国家向经济发展较快国家转移为主。
影响:①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 和 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变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更为关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
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知识精英”移民现象),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结
果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劳工迁移
精英迁移
“人才分层”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
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
由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
由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
第一优先EB-1:杰出人才(EB-1A)、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EB-1B)、跨国公司高级主管或经理(EB-1C)。每年约有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二优先EB-2:包含NIW,拥有高等学历的专业人员,以及在艺术、科学或商业领域具特殊能力的人才。每年职有约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三优先EB-3:不具有高等学历的技术工人、专业人员、非技术工人。每年职有约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四优先EB-4:一些特殊移民,包括宗教工作者。每年约有994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7.1%。值得注意,牧师没有数量限制,非牧师工作人员每年仅5000名额。
第五优先EB-5:投资移民。每年约有994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7.1%。
美国移民标准
知识拓展:各国出台措施吸引人才
(1)原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人才流动国标化的情况下,人才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之一。
(2)表现:政府制定移民政策以吸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绿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长久居留许可证明。政府设立奖励基金,援助计划奖励使用高端人才,持续加大对海外留学主的吸引力度等。
材料:全世界的国际移民 (外籍人口 )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 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 ,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
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 4. 5% ,发展中地区为 1. 6% 。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 18% ,西亚为11% ,北美为 8.6% ,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 ,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 ,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 ,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
——《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邬沧萍 陈卫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
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迁移到精英迁移。
【课堂探究】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材p43)
⑴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
⑵技术移民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
⑶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范围:就近迁移和全球范围内流动
2.方向: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劳动力主要是从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
3.数量: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4.劳动力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精英迁移:精英移民从事的主要是高科技或贸易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工作。
5.形式:迁移形式多样化
【知识拓展】二战后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
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迁移到精英迁移。
【知识拓展】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居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2017年底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得到中国绿卡,他们曾在2016年、2002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得到中国绿卡。
总结:理解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1)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②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
③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利益的差异,主要是工资、就业机会多少、福利水平高低的差异。(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个人福利)
④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推动:发展中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本国劳动力以包括移民、劳务输出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跨国流动。
⑤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跨国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移民劳动力可以缓解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问题。
(2)影响
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
②国际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缓解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③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移民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影响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
(1)国际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
①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
③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负面影响
①对迁出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从迁入国方面考察,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历史上很早就出现难民,他们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祖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但该问题日益突出,成全球性的问题是从20世纪开始的。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难民问题己经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难民概念: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难民问题出现的原因: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战争和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国家政策失误)等
3.难民来源地
4.难民的地位: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二战前: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二战后: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6.难民救助
(1)目的: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2)措施: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3)现状:
尽管国际社会在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不再有难民的终极目标任重道远。
5.难民问题影响
难民不仅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而且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为什么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1)这些措施虽然对解决难民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因为没有触及产生难民问题的根源,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世界上的难民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必须从解决具体问题和消除根源两个方面着手。这就要求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
(2)从长远来看,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为此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等。
目前国际上解决难民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理想的一种途径,是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第二种是就地融合,也就是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
第三种是将难民重新安置于第三国。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会出现
⑴背景:全球化
⑵组成: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⑶移民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经济全球化
移民文化
移民社会
不同文化
交汇、借鉴、认同
促进
发展
出现
促进
特质: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2.代表
(1)美国的移民文化
①形成原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洲移民文化。
②特征: a、以欧洲文化为主流。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③问题: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种族歧视就是代表问题之一。2020年美国非裔男子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持续发酵,导致美国国内多地爆发反对种族示威游行。如何调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使任何国家不得不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2)一方面外来文化冲击了本国的固有文化,加速了本国固有文化的改造和衰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本土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促进了本土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发展。
(3)全球化下的异域文化影响,并非文化的同化,而是本土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空间互动上的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因本地固有文化的“过滤”作用,日益本土化。
美国的移民文化
(1)文化的多样性:到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西半球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其人口包括原住民族、欧裔定居者、非洲裔工人和不断增加的欧亚移民:沃尔特·惠特曼将美国描绘成“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系列国家的联合体”。
(2)多元文化在斗争中融合成就美国新文化。19世纪后期是美国移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时期,涌入美国的各国人民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这些移民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欧洲。他们不仅为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从而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的进程,而且丰富了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1)形成原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人口构成: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部分欧亚裔人
(3)表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在新加坡历史上也曾有过种族摩擦,1964年的7月21日新加坡曾发生过华人和马来人的严重冲突事件,造成23人死亡、454人受伤。新加坡政府为了避免种族冲突的再次上演,于是就把每年的7月21日定为 “种族和谐日”。
据2019年统计数据,新加坡有多达2500个大大小小的宗教团体。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同一条街上可以有清真寺和佛教庙宇,新加坡最著名的印度庙却位于华人聚集地牛车水。新加坡还有个组织叫做新加坡宗教联谊会,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宗教联谊会晚宴,各种宗教的领袖都会出席、齐聚一堂,场面非常和谐。还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新加坡的法定节日中就包括华人的春节、中秋节,印度教的屠妖节等。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特点
影响
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公共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
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代表
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①官方语言多样;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移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人口的迁移,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汇,在这种文化借鉴与适应中所产生的认同,往往催生出一种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古代历史上的“泛希腊化”和近代的“美利坚文化”即是如此,多样性的文化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创新和活力。
移民社会的文化
(1)移民社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2)存在问题:文化认同问题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会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也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伴随着全球性人口的迁移,各国各民族之间信息交流空前加强,推动全球文化传播的同时,加剧了愈演愈烈的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冲突,引起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互摩擦或斗争,直至压迫一部分文化的生长。如何解决不同文化价值和文化目标间的冲突,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
(3)全球化下对文化多样化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化,文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上各种文明彼此互相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关于文化的科学态度。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使自己的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因,从而使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问题探究: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无论是“大熔炉”还是“大拼盘”,都有美国在接受世界各地移民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构建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一面。
民族"大熔炉"强调的是承认和允许不同族群保持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但是又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国家民族身份;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
民族"大拼盘"强调以民族为单位建立联盟性质的国家,比较突出民族性,把民族问题政治化,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
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课堂练习: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 500万到2 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的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 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2、国际劳务市场是整个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劳务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结束 B.联合国的努力
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D.欧美经济发展的需要
A
C
3.1945年8月,美、英、苏三国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同质国家为由,批准波、捷、匈等国迁移境内德意志人口。到1950年,有超过1 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这一难民潮( )
A.导致了柏林墙的修筑 B.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C.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 D.加快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4.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 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 590万。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A
B
【课堂小结】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背景:
2、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表现:
3、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
(1)概念:
(2)难民问题:
2、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
3、现状: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
2、美国:
3、新加坡:
拓展:
20世纪以来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②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③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迁移到精英迁移。④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