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3.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4.了解并掌握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5.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上过战场
传奇军人,杀过狮子
习惯站着写作
十四次脑震荡
两次坠机
身体埋进237块弹片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走近作者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他参加了美国对日战争和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周恩来,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海明威
(1899 —1961)
19岁那年,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意大利战场。7月初海明威在战场上为拯救一个意大利士兵而被炮击伤,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但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 在这次战役中被授予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
1954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海明威运用“冰山创作”理论创作,使文章呈现出文风简约明快的“电报式风格”,请结合作品,谈一谈这种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 (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899—1961
所向无敌:
肆意妄为:
听天由命:
手无寸铁:
乐在其中:
一物降一物:
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比喻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文化常识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所谓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高考题链接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却遭遇了鲨鱼的进攻。
时间 海 老人
85天 清晨 老人出海
中午 大马林鱼一直拖着小船游动 老人无法拉动绳索
86天 清晨 大马林鱼一点不疲乏 老人决定与鱼对峙到底
上午 大鱼把老人拖到船头跳出水面 老人痛恨手抽筋
下午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感到疲乏
夜里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睡了一觉
87天 上午 大马林鱼开始绕圈 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
下午 一波鲨鱼来袭 老人与鲨鱼搏斗
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课文情节:
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选文部分情节梳理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
请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梳理情节: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课前预习: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搏斗后的心理活动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搏斗后的 心理活动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两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犁头鲨
一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犁头鲨,
刀子被折断
就要试试看
铲鼻鲨
两条
短棍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现在也能行
群鲨
成群结队
舵柄
大鱼只剩下残骸
没有什么
把我打垮
情节梳理
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填写下表,赏析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灰鲭鲨
鲭鲨的齿吻
犁头鲨
白斑星鲨
星鲨
选文情节梳理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全书的六分之一.根据搏斗情节,全文划六部分。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部分(1--29)老人第一次与一头灰鲭鲨/(尖齿鲨)鲨鱼搏斗(详)及写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30--47)写老人与两条铲鼻鲨/(加拉诺鲨)星鲨的第二次搏斗(详)
第三部分◇48--53与铲鼻鲨的战斗。第三次搏斗(略)
第四部分(54--82)老人与另两条两条铲鼻鲨/(加拉诺鲨)第四次搏斗(详)及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五部分(83-88)与群鲨搏斗。(第五次)(详)
第六部分(89-97)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赏析语言,
概括人物形象
赏析语言,
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其他
对比、抑扬、白描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硬汉形象的?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的作用
老头儿现在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5)
自信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帮鱼肉,你得船走起来能更轻快。”(15段)
积极乐观
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却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42段)
永不放弃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6段)
积极的态度,坚强、乐观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1段)
年老,不服输,执着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63段)
勇于挑战,老当益壮
第82段:
……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第83段:
……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的。
第88段: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
思考问题: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1.文中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2.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 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有短暂的犹豫、畏惧心理,几乎是每个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当情势危急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②打不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这种搏斗的胜利,更真实地诠释了打不败的精神——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打不败的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
内心独白作用总结:
①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一定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是小说的一条线索。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暗示文章的主旨,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一定作用。
a .情节:对老人的心理描写贯穿小说始终,这是一条线索,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
b. 再现人物心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c .揭示小说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火,但不能被打败。”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从而更好地表现他的“硬汉”性格。
分析手法(动作描写)
老人反应迅速,经验丰富,沉着、勇敢、智慧。
6、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沉重而尖锐的蓝色鲨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直刺上去。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的刺了进去。
(95段 ) 他又开始往上爬,到了顶上一下子摔倒在地,他躺了一会儿,桅杆横压在肩上。他努力想要站起身来,但这太难了,就扛着桅杆坐在那儿,朝大路那边望去。一只猫从路对面走过,忙活着自己的事儿,老人定睛看了看它,又把目光投向大路。
(96段) 他终于放下桅杆,站了起来。他拿起桅杆扛在肩上,顺着大路走去,一路上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回自己的小棚屋。
(97段) 进了棚屋,他把桅杆靠在墙上,摸黑找到一个水瓶,喝了口水。随后他躺在床上,把毯子拉过来盖住肩膀,又盖住后背和双腿,他脸朝下趴在报纸上,胳膊伸直,掌心朝上。
你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结局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你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结局
①坚强的意志
②高贵的自信。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形象总结
普通的渔夫,平凡的老者
成功的失败者,失败的悲情英雄
铁骨铮铮的硬汉
硬汉形象
文化常识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所谓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①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
②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1、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怎样塑造渔夫形象的?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合作讨论
①坚强的意志。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②高贵的自信。对自己的职业和经验充满自信与自豪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经历了拼搏失败后的他,依旧会继续出海捕鱼,与命运做抗争。
海明威名言
【素材积累】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