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1 06:11:18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十月份月考(地理)学科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B、C、D 四个不同的位置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A—春季 B.B—秋季 C.C—冬季 D.D—夏季
2.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 )
①北温带范围缩小 ②热带范围缩小 ③寒带范围增大 ④南温带范围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6.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岩石中,玄武岩属于( )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
8.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一内力作用 B.⑤—变质作用 C.④一地壳下沉 D.③一高温熔融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其形态表现为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某抛物线状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0.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乙、丙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1.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12.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地质作用最相符合的是( )
A.地表起伏加剧堆积作用 B.地表逐渐破碎搬运作用
C.洼地扩大加深溶蚀坍塌 D.岩层裂隙增多流水下切
14.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黏土薄层组成的,地处渤海湾西岸的河北省黄骅市,有一条见证了渤海湾沧海桑田的古贝壳堤,由与现代海岸线基本平行的6道贝壳堤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黄骅市古贝壳堤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16.黄骅市古贝壳堤上植物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土壤( )
①含盐分多②含水分多③透水性差④有机质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贝壳堤上生长的植被( )
A.多旱生 B.不抗盐碱 C.多板根 D.四季常绿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中地区( )
A.丁地地表水源丰富 B.丙地宜修建大型水库
C.乙地可开采地下水 D.甲地是良好储油构造
在西伯利亚北部山地与北冰洋之间的平坦低地上,冻土层十分深厚,冻土中很难见到一块小石子,腐殖质多,含水量高达70%以上。夏季,一些地方冻土融化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热喀斯特湖”。这里的河流极易游移改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湖泊是孤立的水域,仅少数时间可能成为河流水系的一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北西伯利亚低地冻土融化后地表极易塌陷,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冻土层( )
A.非常深厚 B.腐殖质多 C.含水量大 D.出露于地表
21.北西伯利亚河流极易游移改道,主要是因为河流( )
①流量季变大②落差大③含沙量大④河床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虹螺山自然保护区(下图)处于辽西走廊中段(120°15’N,4I°E)。该保护区由大虹螺山和小虹螺山组成,是我国环渤海和京津唐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虹螺山为燕山山系,黑山余脉向渤海延伸部分。地质构造以花岗岩为主,小虹螺山下部为石灰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虹螺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储备耕地资源 B.生态旅游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防风固沙
23.虹螺山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沉积作用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院成下列小题。

24.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④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岛弧链 B.海岭 C.裂谷 D.断块山
2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相向运动,常形成高大的山脉
B.②处相邻板块相向运动,常发育成裂谷和海洋
C.③处的海岸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④处地壳比较活跃的相离型边界,常常有火山喷发
山东潍坊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了影子日变化观测活动。下图示意该小组测得的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6.推测该小组测量当天的日期是( )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
27.推算当地的经度是( )
A.118°E B.119°E C.121°E D.122°E
28.已知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则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 )
A.10:26 B.10:30 C.10:34 D.10:38
下图为某极点俯视图,弧线ACB为晨昏线,其中BC为晨线,60°W与晨昏线相交于C点,且极圈与晨昏线相切于C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时刻合肥(32°N,117°E)的地方时为( )
A.5:48 B.10:06 C.18:06 D.23:48
30.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B.(23°26′S,60°E)C.(23°26′S,60°W)D.(0°,60°E)
31.我国古代人民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2022年12月22日(农历冬月廿九)这一天是冬至,读下面的24节气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20分

(1)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 的位置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 ;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 。
(2)冬至过后1个月,就进入 (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应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 (大、小),白昼长度逐日变 (长、短)。
(3)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4)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 月初,最靠近 (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32.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20分

(1)从板块学说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6分
(2)图中乙、丙出现了地形倒置,请任选一处说出其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并解释形成原因。8分
(3)推测甲乙丙中最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并说明原因。6分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B 6.B
7.A 8.B
9.C 10.D
11.B 12.C
13.C 14.A
15.D 16.C 17.A
18.A 19.D
20.C 21.D
22.C 23.B
24.A 25.A
26.D 27.B 28.B
29.D 30.C
31.(1) C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
(2) 大寒 大 长
(3)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4) 1 小寒 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32.(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2)乙:背斜(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或丙:向斜(向斜)山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3)甲甲地处于断层地下水容易沿着断层处出露。
答案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