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选必修1-4单元考试范围: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选题第I卷(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① 汤武革命、国人暴动、田里不贔
② 青苗法、榷场、科道
③ 玄学、士族门阀、均田制
④ 推恩令、太学、《轮台罪己诏》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2.近代文官制度实行初期,英国的文官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人士。而美国文官考试特别重视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同时,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这说明该时期( )
A.美国文官考试更具实用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慢C.西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D.西方文官制与科举制有渊源
3.秦国早期军功爵制“重爵轻官”,高爵与低爵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且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重官轻爵”,高爵与低爵间不可逾越,低爵仅为荣誉头街,权利大大缩小。由此可知二者都( )
A.未能巩固封建统一局面B.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C.有利于打击贵族的势力D.沿用了前朝开创的制度
4.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D.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对《唐律疏议》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B.开创律令儒家化C.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D.礼法结合的典范
6.此法实行后,原本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重利盘剥的新政策,蜕变成国家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甚至批发与零售也被政府官员所操纵,哪怕想做不大的生意,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几道关口。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募役法 B.保甲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7.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要求各大学实行“入学特别保障政策”,以提高少数民族的入学人数。2003年,得克萨斯州制定了“百分比计划”,宣布让州立大学入学考核超越学生的种族,使所有学生通过平等学术竞争争取大学入学的机会。这反映出美国( )
A.外来移民遭遇了种族歧视B.民权法案在实践中废弃C.政府重视高等教育普及化D.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
8.习近平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B.立足历史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D.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标志
9.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要确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导致了国王临朝不理政 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10.抗战时期,按照边区政府规定:各级参议会“是人民代表会议,是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各级政府必须遵守和执行参议会的决议,并对它负责”;它有“监督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司法机关之公务人员,督促及检查边区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之事项”;边区各级政府受“参议会之监督”。这些规定,就把各级政权机关都置于参议会,尤其是各级参议员的监督之下,使各级参议会的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政府部门的工作受到严格的监督,职能与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规定( )
A.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基础
C.提高人民群众在边区政府的地位 D.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11.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官阶只有正五品,无定员,阁员通常由六部尚书(正二品)来兼任,其官衔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譬如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之类。这表明( )
A.内阁非法定机构 B.六部直接行使丞相职 C.大学士地位提高 D.皇权受到大学士的制约
12.“庆历新政”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宋仁宗开始大力支持,但后来转变了态度,最终庆历新政夭折。宋仁宗转变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大官僚反对,二是忌讳朋党影响其专制统治。据此可知( )
A.统治者决策决定了改革成败 B.改革加剧北宋积贫积弱程度
C.官僚意见不统一制约了改革 D.改革失败因其制度层面缺陷
13.美国独立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显得十分混乱,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这表明( )
A.美国此时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 B.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中央权力
C.经济混乱导致各州间冲突不断 D.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
14.被邓小南称为揭开宋代政治史奥秘和把握宋代政治制度史精髓关键的祖宗之法,宋太宗将其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事情长远考虑,提前安排,建立制度,防止隐患)由此可见,祖宗之法的形成是( )
A.国防建设的需要B.国家现实的需求 C.统治危机的表现 D.政治成熟的标志
15.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
第一条 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
第十五条 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
第十六条 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
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16.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材料一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
材料二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2)指出材料二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一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8.材料一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这支官吏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文官制度“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理解。
19.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浪潮中,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和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出新的内涵和时代指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材料二 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评选内容 劳模结构
50年代 老黄牛 劳动竞赛 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 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60、70年代 铁人精神 发展生产力 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 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80、90年代 “当代愚公” 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 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 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高二 历史10月考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D 8.B 9.D 10.A 11.A 12.D 13.B 14.B 15.C 16.C
17.(1)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分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作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分
18.(1)特点:由材料“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得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4分
(2)理解:由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8分
19.(1)不同特点:
古代中国,为皇权服务,依赖于皇权;监察体系严密,相对独立;注重法规制度建设;监察百官与地方事务;以卑察尊;监督形式多样。
古罗马,服务于罗马宪政;具有传统礼教色彩;监察内容丰富,监察范围广泛;监察公民与百官,影响元老遴选。 各答两点8分
原因: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受儒、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两点4分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推动;罗马疆域的扩展以及巩固统治的需要;罗马法的影响。
两点4分
20.(1)背景: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妇女地位的提高。 两点2分
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两点2分
论题: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调动广大工农的生产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化、农业生产恢复的需要,党和政府动用一切力量,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劳模运动,劳模的群体主要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60年代,由于“大跃进”和文革,劳模评选一度停滞。70年代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提出了“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广大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4分
综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人们对社会需求增多,涌现的劳动模范体现出时代的特点,趋向多元化。2分